标  题: 关于批准建设地球物理领域14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通知
索 引 号: 306-07-2007-765 发文机构: 科学技术部
成文日期: 2007年04月13日 发布日期: 2007年04月13日
发文字号: 国科发基字〔2007〕171号
关于批准建设地球物理领域14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通知

国科发基字〔2007〕171号

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国家测绘局: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国家野外站”)是国家研究实验基地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2006年底,我部组织开展了地球物理领域国家野外站试点站评估和新站遴选工作。目前,评审工作已经结束,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经研究,决定批准北京白家疃地球科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5个试点站和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9个新建野外站为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名单见附件1)。
    2.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9个新建野外站即进入建设期。请结合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实施,组织相关野外站和依托单位认真制订建设计划(格式见附件2),并组织专家论证后实施。建设任务完成后,应组织专家对建设计划执行情况进行验收。论证和验收结果报科技部备案。
    3.国家野外站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站长负责制。站长由主管部门聘任,报科技部备案。
    4.请各国家野外站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切实落实有关政策和配套经费,加大对国家野外站的支持力度,重点改善国家野外站科研观测条件,保证野外观测研究必要的用房和仪器设备。
    5.各野外站要按照“观测、研究、示范”的要求,进一步凝炼研究方向,在科研工作、人才队伍、观测研究平台、资源数据共享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加强工作,努力建设成为地球物理科学发展的重要野外观测实验、科学研究和示范基地。
    附件:1. 批准建设的地球物理领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名单
         2.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计划任务书(格式)


                                科学技术部
                             二OO七年四月十三日


附件1:

批准建设的地球物理领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名单

野外站名称

依托单位

主管部门

备注

北京白家疃地球科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

原试点站

北京房山人卫激光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国家测绘局

原试点站

吉林长白山火山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

原试点站

武汉引力与固体潮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地震局、教育部

原试点站

西藏羊八井宇宙线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原试点站

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省地震局

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

新建野外站

北京空间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新建野外站

海南空间天气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

新建野外站

拉萨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西藏自治区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

新建野外站

兰州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省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

新建野外站

上海佘山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上海市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

新建野外站

太原大陆裂谷动力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山西省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

新建野外站

武汉大地测量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新建野外站

武汉大气遥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武汉大学

教育部

新建野外站


附件2: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计划任务书
(封面格式)


         野外站名称:
         依托单位:
         主管部门: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通信地址:
         邮政编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OO七年制


内容提纲

 

    一、国家野外站基本信息
    国家野外站中英文名称,区域代表性、学科代表性,建设承担单位及单位负责人,建设地点。
    二、国家野外站定位与发展目标
    在分析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已有工作基础,确立观测内容、研究方向和预期发展目标。
    三、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计划
    学术带头人、长期在站观测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人才培养情况介绍,稳定和吸引优秀中青年人才的措施,吸引人才计划。
    四、国家野外站站长提名与介绍
    五、观测研究平台建设与经费
    现有观测研究条件(仪器设备、观测科研用房、配套设施)情况,仪器设备购置(研制)计划(附清单)及理由,数据库建设与共享计划,基础设施改善计划。
    建设经费概算与落实计划,含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经费、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匹配经费、野外站自筹经费等。
    六、国家野外站管理运行机制
    国家野外站日常运行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人员聘用及流动,开放合作设想。
    七、依托单位的支持(包括配套经费和运行费计划)
    八、主管部门的支持(包括配套经费和运行费计划)
    九、依托单位意见
    十、主管部门意见

    附:1. 野外站固定人员名单(列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或专业等主要信息;研究、技术和管理人员分别排列)
        2. 野外站现有主要仪器设备清单
        3. 野外站仪器设备购置(研制)计划清单
        4. 野外站承担的重要科研项目清单(含经费)
        5. 野外站重要获奖清单
        6. 野外站重要专著、论文、专利等科研成果清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