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863”计划节水农业重大专项“北方干旱内陆河灌区(甘肃张掖)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于2002年立项,预算经费1496.02万元,其科技部投入700万元,甘肃省科技厅投入100万元,张掖市配套600万元,技术依托单位配套96.02万元,是迄今甘肃省投资最大的科技计划项目。
近日,甘肃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和领导,对项目实施情况行了实地督查。检查组认为该课题技术集成度高、可操作性强,标志性成果特色鲜明,示范推广体系健全,三类节水农业模式的应用对象和推广机制针对性强,示范成果显示度高,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研究成果为干旱内陆河灌区节水农业发展和节水型社会建设以及甘蒙分水方案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实践指导,对相似生态区节水农业技术的集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1.课题以渠道防渗抗冻涨技术和低压管道输水技术为主体,建立了适宜渠灌区、井灌区和井渠结合灌溉区的优化输配水模式;以水权管理、测量水技术及信息化管理技术为主体,形成了节水管理技术平台;综合集成工程节水、管理节水、结构调整节水、产业节水等先进实用技术,构建了适合北方干旱内陆河灌区的“大田低收益作物低成本降耗简化节水模式”、“大田高收益增投增效节水模式”、“设施高价值作物高投高效节水模式”。
2.研发的减/免冬灌保护性耕作、膜垄沟灌、膜草双覆盖等改进地面灌溉技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多模式田间管闸自动灌溉等高新节水技术,引进示范的全降解地膜、田间闸管灌溉、分根交替灌溉等先进技术在示范区得到全面应用,有力地推动了常规节水技术的优化升级。
3.筛选出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节水抗旱小麦品种“西旱1号”;“复合型超强吸水树脂制造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免耕播种机防堵装置”、“种肥可调的播种机”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另申报发明专利4项、新型实用专利2项;研制新产品5项,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7项,制定各类节水技术规程13项,培训地方技术人员和农民技术员1000余人;撰写发表专业学术论文70余篇。
4.建成面积1.06万亩的中心示范区,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达到1.26kg/m3.亩,灌溉水利用率提高到70.6%,农田灌溉定额较课题实施前降低103m3/亩,产值1243元/亩,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率和亩产值较课题实施前分别提高38.48%、24.77%和59.15%;完成10万亩辐射区建设任务,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达到1.20kg/m3.亩,灌溉水利用率64.4%,农田灌溉定额下降79m3/亩,产值1065元/亩,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率和亩产值较课题实施前分别提高31.87%、11.63%和36.36%。同时建立了节水农业监测指标及其评价体系。(甘肃省科技厅)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