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十五”863计划“海水养殖种子工程”重大专项在北京通过了由“国家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办公室”组织的验收。
海水养殖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生长点。海水养殖良种化是推动海水养殖业持续发展的关键。该重大专项抓住海水养殖缺乏优良品种这一关键开展相关研究,对于确保蓝色农业的优质、高效、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使我国这一重要产业在新世纪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发挥了重大作用。
通过该重大专项的实施,海水养殖动物新品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增添了新的养殖种类,形成了新的产业增长点,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平台建设顺利进行,为海水养殖良种化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四个新品种通过国家水产原种、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获得新品种证书:“黄海1号”中国对虾新品种填补了我国海水养殖动物新品种的空白;“大连1号”杂交鲍新品种为我国鲍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海大蓬莱红”扇贝新品种给深受病害打击的扇贝养殖业带来生机;“荣福海带”新品种提高了适温范围和经济效益。相应成果标志着海水养殖动物育种技术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使我国跻身于海水养殖育种的世界先进行列。在世界上率先实现半滑舌鳎全人工苗种繁育,斜带石斑全人工大规模育苗技术的突破形成了世界最大的斜带石斑养殖苗种基地,一批名特优良海水养殖种类的产业化昭示着我国海水养殖动物种苗繁育关键技术实现了跨越性发展,促进了符合我国海区特点的海水养殖种苗繁育技术体系的形成。
该重大专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45项(获得授权36项)、国际发明专利5项,发表国内论著412篇、国外92篇,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海洋生物技术养殖种子工程中青年优秀科技人才。这不仅对于提高海水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发展区域经济具有长远影响,而且对于帮助渔民顺利转岗转产再就业,稳定沿海地区的社会秩序也具有重要意义。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