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第三届APEC青年科学节采撷:青年科学节上的外国青年
日期: 2004年08月05日 15:56       来源:科技部
【字号:

  本周,北京人似乎嗅到了弥漫在空气中的特殊味道,那是一种青春的气息。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泰国等14个APEC成员经济体的1000多名充满创造力、朝气蓬勃的青年学生汇聚北京,展示他们创新性科技成果和科学理念,为炎炎夏日的北京带来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青年人思想活跃,对世界充满着好奇,特别是神秘莫测的科学世界,往往让他们产生许多创造性的想法。
  迷恋黑猩猩的美国女孩
  “克隆是非常好的、重要的方法,通过克隆,可以避免濒危物种的灭绝,但我的父母和家人并不认同克隆技术。”“克隆人,cool(酷)。”这是记者在农展馆采访美国17岁的女高中生伊丽莎白时她讲的一番话。
  伊丽莎白所展示的是关于黑猩猩发声种类、频率等的研究成果,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的黑猩猩发出叫声的种类、数量基本相同,而不同黑猩猩的发声频率相差很多;发现了黑猩猩一些新的叫声;采集声音样本的方式不同,结果也会不同。
  英国动物保护专家珍•古道尔博士从1960年开始研究黑猩猩,她经常到他国旅行演讲,告诉人们她与黑猩猩的故事,并进行环保理念的鼓动。伊丽莎白就是在10年前阅读了珍•古道尔博士的书籍和听了她的演讲后,开始迷恋上黑猩猩的。
  上初中时,她一边上学,一边到一家动物园中做实习生,更方便地接近和研究黑猩猩。
在美国的中学,科学课程是选修的,学校要求每位学生每年选修一门,但伊丽莎白对科学非常热爱,去年她就选修了3门。
  伊丽莎白表示,她将一生从事与黑猩猩有关的研究,她想了解黑猩猩的思维方式,黑猩猩之间是怎么交流的,然后与人类思维进行比较。真是一位很酷的美国女孩。
  文莱少年研究大课题
  来自文莱的温武义和他的研究团队开设了一个不小的研究课题,他们通过对两大森林的蛾类生物生存状况的研究发现,文莱的森林并没有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
  这些文莱的同学中文讲得不错,当记者问他们对科学的认识时,温武义认为,科学可以为人类创造美好的未来,但有时又会给人类造成灾难,有时候很神奇,有时候又很危险。
  他们选择的两个森林,一个是文莱最大的原始森林,禁止木材砍伐;另一个是可以有节制地进行砍伐的森林。他们对160多种蛾类在森林中一天的活动情况进行了跟踪,并与古代文献记载的蛾类活动比较,发现他们的活动变化不大,这说明森林的生存环境没有大的改变。由于文莱的木材砍伐是有计划进行的,每天砍伐多少、哪些能砍哪些不能砍,有专家监督,所以有节制地砍伐并不会破坏森林。
  在文莱的展示台前,100只左右的蛾类标本陈列在玻璃橱窗下,色彩斑斓,非常漂亮,从中可知,这些学生们为了这项研究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韩国学生要给数字鸿沟架桥
  来自韩国安东女子高中的女孩孙佳娜(KwonGaRa)想法与众不同。她认为,科学是一种缩小贫富国家差距的工具。她这次能来参加科技节,并不是她对科学有特别的兴趣,将来也不会做与科学有关的工作,由于对计算机比较感兴趣,所以她要运用计算机这种科学工具解决很多社会问题。
  当今社会,科学在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孙佳娜现在主要通过网络来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她表弟家安装着一种特殊的安全装置,可以通过手纹识别出您是谁。这都是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好处,但是,当今世界,不同国家存在数字技术鸿沟,孙佳娜希望在这次的活动中,与来自各国的朋友一起讨论,是否可以成立自由信息技术联盟,促进亚太地区的合作,共同开发一些软件。
  她认为,不同国家的数字鸿沟问题不只是技术问题,也是国际交流和国家关系问题,她愿意在今后的工作中为缩小不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修桥架梁。
  记者在采访中的感受是,这些十七八岁的青年,不仅有许多创新的想法,而且已经开始关注社会的热点、人类的难题。他们的科学世界既丰富多彩,又承担着责任和义务。(科技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