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APEC青年科学节采撷:新西兰是怎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
青年科学节创新成果展览会上,新西兰的参展项目不多,但作品中体现出的实用性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16岁小女孩蒂娜•阿尔德顿开发的猕猴桃树枝“束腰”技术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蒂娜的父母为果农,果园中种植的水果中有人们熟悉的猕猴桃。3年前,小蒂娜对猕猴桃的生长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开始研究如何让果树高质高产。经过不断摸索和实践,她发现猕猴桃果实生长到一定阶段,如果在挂有果实的藤条和粗干连接点处,用专门的工具给藤条去掉一小圈薄皮,形成一个内陷的“腰带”,那么果实会更大更饱满。
通过分析研究,蒂娜认为造成猕猴桃果实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腰带”产生的养分阻截作用。通常,果树藤条上的树叶在阳光照射下会产生养分,而这些养分会回流到果树的粗干和主干。结有果实的藤条和粗干间人为形成的“腰带”阻挡了养分的正常回流,养分便直接供给了猕猴桃果实的生长。“束腰”技术的关键之一是要掌握好去皮的厚薄,不能让它完全阻断主干提供的水分和养分,蒂娜的研究成果受到了新西兰农业机构的重视,并多次获奖。现在,她希望自己的技术能够进行大范围的商业性试验。
蒂娜的成功和其他来自新西兰的优秀展品让该国青年节教师代表、璜加雷男校的生物学老师阿里斯特•吉尔博特深感自豪。在北京农业展览馆的小树丛中,他告诉记者,新西兰是一个年轻但同时又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国家,创新是整个国家文化的一部分。在这个国家流传着这样的俗语:“我们(新西兰人)能用一段8号电线做任何事情。”短短的一句话,反映的却是新西兰人了不起的不断创新和不懈努力、力求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品质。
新西兰人创新精神的传播同全国的教育密切相连。在小学的基础教育中,全国教学大纲规定了7门课程,其中包括科学学。这7门课程所占的教学时间相等,内容包括生物学、计算机、电子设备等,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为的是能够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阿里斯特强调,要让学生学习到科学知识,并积极参加科学实践,必须要有对科学充满激情和不断探索的教师。有些教师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但他们却没有传播科学的激情。他坚信对科学有激情的教师对每所学校都是十分重要的。
新西兰中学生的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具有相当优越的条件。无论是政府、科研机构,还是科学家,都对学生的研究给予极大支持和帮助。有的学生需要统计数据和分析,科学家会伸出援助之手;有的实验需要较大的开支,政府则会通过相应的手段提供保障。这次前来参展的作品选自新西兰国家科技节的成果,新西兰皇家学会作为国家级的科学组织,为青少年遨游科学的海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西兰推崇人人多技能,因此他们具有极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现在,不少大专院校开始发展“公司计划”,该计划支持学生学习的科目一部分为商务,一部分为科学。其目的让学生既有科技知识又有商务能力,成为多技能的人才。阿里斯特认为人们在自己领域工作的同时,又能懂得周围人所从事的工作这点十分重要。目前,“公司计划”受到了学生们的青睐,阿里斯特的儿子就是计划的支持者和受益者,他现在正在大学里学习工程技术、市场和产品设计等课程。
阿里斯特的介绍尽管十分简短,但从他的语气和字词中,我们深深相信:承袭了创新精神并努力掌握多技能的新西兰青少年无疑将会十分自如地建造自己美丽的家园,让他们的后代拥有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科技日报)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