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下)——深情纪念小平同志百年诞辰/教育部部长 周 济
日期: 2004年08月18日 15:37       来源:科技部
【字号:

    三、高举邓小平教育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邓小平理论中关于教育的光辉论断,深刻地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精辟地阐述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逐步形成了邓小平教育理论。邓小平教育理论突出地体现在:在教育和知识分子属性上,深刻阐释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辩证关系,确认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在教育功能上,全面确认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将教育纳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体设计之中;在教育目标方针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四有”新人,要求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在教育战略思想上,强调“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宏观方向。邓小平教育理论是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南。
    依据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进一步突出了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思想。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把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我们办教育的宗旨。这是教育系统坚定不移地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立足点,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得到了教育战线的一致认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肯定。
    党的十六大对教育明确提出了三大任务:一是培养人才,就是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二是知识贡献,就是促进教育同科技和经济、同文化和社会的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知识贡献;三是构建体系,就是构建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
    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指引下,我国教育工作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人才培养方面,我国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在世纪之交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义务教育方面,“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如期实现,2000年年底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地区人口覆盖率达到8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在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了不起的历史成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工程。在高等教育方面,2004年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突破2000万人,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开始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也稳步提高。此外,我国教育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及其他各个领域和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整个教育事业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在看到我国人才培养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应该看到我国现在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接受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构成了这个阶段教育的基本矛盾。继续坚持教育发展是硬道理,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继续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坚持办学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未来教育努力的方向。
    在知识贡献方面,我国高等学校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方面军。小平同志曾经指出,“高等院校,特别是重点高等院校,应当是科研的一个重要方面军,这一点要定下来。他们有这个能力,有这方面的人才”,今天这一点已经成为现实。高等学校建有三分之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大部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相当一部分国家基础性研究重大项目。在“十五”期间“863计划”6大领域中,有4个领域的领域首席科学家来自高等学校,高等学校为主体承担的课题占课题总数的40%以上。2003年,高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964项,占项目总数的78.06%;获重点项目144项,占项目总数的57.14%;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02项,占总数的64.15%;获创新研究群体11个,占资助总数的52.4%。“973计划”共批复立项25项,其中高校作为第一承担单位并任首席科学家的有17项,占总数的2/3。从科研质量看,2003年度普通高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3项,占全国19项的68.4%。高等学校还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参与大学科技园区建设,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坚持“育人为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协调发展”的方针,是我们对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性大学的一个基本要求。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具有相辅相成、互生互长的特点和优势,要加强教育与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高等学校既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又是人才汇聚的战略高地,跨学科的团队攻关优势有利于高等学校的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能力与学术竞争力的增强直接促进和带动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高等学校还要遵循小平同志“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要求,产学研结合,变潜在生产力为现实生产力,以科技服务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用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实施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新一轮《行动计划》是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蓝图,凝聚了我们重要战略机遇期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和行动方向。
    蓝图已就,重在实行。邓小平同志曾语重心长地教导我们,“希望大家通力合作,为加快发展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多做实事。”在纪念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让我们牢记小平同志的教导和嘱托,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实现教育和科技事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