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恢复邓小平党政军领导职务。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主动要求分管科技和教育工作,得到中央同意。
1977年8月4日早晨,在习习清风中,神采奕奕的邓小平迈着稳健的步伐来到人民大会堂,亲自主持召开了有33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科学家、教授以及科学和教育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
就是在这次会议上,复出不久的邓小平果断决策——恢复中断10年之久的高考制度。
8月6日,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开到第三天,武汉大学教授查全性在发言中提出,必须重视高校招生工作,因为招生是保证大学教育质量的第一关,好像工厂的原材料,不合格的原材料就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对此,在座的老教授和专家们深表赞同,一致建议改革现行高校招生制度,把好人才培养的第一关,并强烈呼吁立即恢复高考制度。
然而此前,教育部6月在太原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已经决定继续推行“文革”后期确定的“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招生办法,并刚刚将方案送出上报中央。各地正按照会议精神,准备高等学校招生工作。
高考通常在7月举行,邓小平问道:今年是不是来不及了?与会者回答:虽然招生会议开过了,今年只要做还来得及,最多晚一点。
邓小平听后当即要求教育部把报送中央的报告追回来,并斩钉截铁地说:“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从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能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个好办法。”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多少人的命运由此改变,中国的教育事业也迎来期待已久的春天。
高考制度的恢复,改变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命运。对整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它意味着更深远意义的复苏和新生。 (新华网)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