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拿起《科技日报》就想起了你:追思邓小平同志为本报两次题写报头
日期: 2004年08月24日 09:33       来源:科技部
【字号:

    1985年3月22日,邓小平同志第一次为本报题写的报头

  现行报头为邓小平同志于1986年7月9日题写

  在缅怀小平同志,纪念他老人家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科技日报》的所有科技新闻工作者的心头,都对这位世纪伟人怀有一种特殊深厚的情感,小平同志两次为《科技日报》题写报名的往事,永远激励着我们锐意进取、创新。

  在小平同志的直接推动下,1986年,中国“863”计划问世,这一年,还有一件小平同志予以特别关心的科技盛事,那就是在他的直接关怀下,中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张科技类大报。

  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科技发展异常迅猛,走上改革开放之路的中国举起了科教兴国的大旗。要让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深入人心,必须借助舆论的力量。当时在科技主管部门的一些领导同志中不约而同地开始酝酿,能不能出版这么一份报纸,它的办报思想应是全新的;它立足科技,跳出科技,它传达党和政府在科技领域的方针政策,传播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报道我国和世界科技的新成果、新趋向,也谈科学领域的逸闻趣事,从事科学普及;它应当成为我国科技人员和一切关注科技的人们的良师益友,简言之,它应当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起到独特的作用。

  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迫切需要一张全国性的科技大报推波助澜。

  创办《科技日报》也是科学家们的强烈呼声,中国科协主席周培源、副主席茅以升等也极力主张办这么一张报纸。当时在我国城市中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迫切需要新科学新技术;另一方面,在中国广大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对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也提出了要求。应当说,《科技日报》的创办,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意图,是他科技思想体系的一部分。

  1986年元月1日,经中宣部批准,由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联合创办的《中国科技报》应运而生。很多老同志还记得,请小平同志题写《中国科技报》的报名是大家共同的心愿。于是有关方面给小平同志报去两份文件,一份是中宣部批准创办《中国科技报》的批件,另一份是一封公函,恳请小平同志在百忙之中为《中国科技报》题写报名,落款是:《中国科技报》编辑部。几天后喜讯传来,小平同志为《中国科技报》题写了报名,而且一连写了五六幅,供大家挑选。不难想见大家看到小平同志题写的报名时的喜悦心情:“写得好啊,书法上也极具欣赏性”!

  一年后的1987年1月1日《中国科技报》更名为《科技日报》,又获得了一份殊荣:小平同志再次题写了新的报名。《科技日报》自创刊以来,一直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重视,小平同志先后两次欣然命笔为《科技日报》题写报名,据笔者了解,在此前后我国创办了很多全国性报刊,但由邓小平同志两次题写报名的只有《科技日报》,这不能不是一份殊荣!笔者想象,当小平同志得知这份报纸是我国第一份全国性的科技大报,也是世界上第一份以传播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技术为己任的日报,一定很欣慰。

  《科技日报》创刊19年来,作为党和政府在科技领域的喉舌,在宣传党和政府关于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传播国内外最新科技信息,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倡导科学思想,普及科技知识,维护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讴歌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求实、奉献精神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欢迎。《科技日报》创刊19年来,差不多有两代科技新闻工作者为振兴中国科技不懈地努力工作着。他们说,我们来《科技日报》就是冲着小平同志对科技的重视和支持、理解来的。

  在国际社会的一些场合,当国际友人得知中国有这么一张世界独一无二的传播科学技术的日报的时候,都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当我们回首改革开放的20多年,放眼当代中国取得的无数科技成就的时候,我们不能不庆幸我们中华民族在一个要么振兴要么沉沦的历史关头,拥有邓小平这样一位既精通政治,又懂得科技;既能清醒地看到今天,又能透彻地展望未来,实事求是厌恶空谈的世纪伟人!

  (科技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