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赴云南、广东工作组在云南开展扎实、有序、高效的督查工作
日期:
2005年12月06日 14:50
来源:科技部
两天来,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积极配合下,工作组重点从三个环节进行了检查。一是选择代表性实地检查点,争取了解情况全面。在云南省政府的积极配合下,工作组根据云南省地处边境地区以及已发生一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情况,确定了非疫区、疫区和口岸三个代表性的现场检查点;二是深入现场考察,掌握一线情况。在非疫区,工作组主要考察了楚雄市鹿城镇龙江社区李龙虎养鸡场,实地检查了养鸡场的防疫情况;在疫区,实地检查了目前云南省唯一的一个疫点——楚雄市富民镇荷花村高云斌养鸡场,督查疫区的家禽扑杀、消毒、隔离、无害化处理、免疫防疫、基层兽医体系建设和相关补偿政策落实等情况;在边境口岸,考察了一个国家级口岸——红河州河口口岸,检查了口岸在疫情监测、疫情报告、设卡防堵、免疫密度、物资储备以及严防向人传播措施等情况。三是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了解问题和困难。实地检查结束后,工作组及时听取楚雄州和楚雄市、红河州和河口县政府的工作汇报,向州、市(县)了解防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希望和建议。
在云南省委、省政府和省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楚雄州、红河州、楚雄市、河口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贯彻落实中党中央、国务院和指挥部的部署和要求。各级政府制定了防控应急预案、建立了应急指挥系统和突发疫情应急预备队伍,增强了突发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处置疫情坚决果断,楚雄市富民镇荷花村高云斌养鸡场发生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后,州、市领导高度重视,紧急采取7条措施:扑杀家禽、严格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强制免疫、封锁疫点、隔离养殖人员、关闭市场、卫生部门严密监测,同时切实抓好家禽免疫,提高了家禽群体免疫水平,全省免疫密度达86%,特别是在与越南接壤的边境宽30公里、长1600公里范围内的免疫密度常年达100%,建立了牢固的边境免疫带。基层兽医防疫体系建设有一定基础,但有待加强。增加了防控资金,物资储备充足。楚雄州政府已拨专项经费115万、红河州政府每年安排150万元专门经费用于防控工作,疫苗、消杀药品、防护设备等物资储备充足。加强疫情监测、信息收集和落实疫情报告等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疫情零报告制度,扑杀等相关补偿政策正在积极落实。边境疫情监管和监测等防范措施落实到位,部分措施有所创新。在红河州河口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河口国家级口岸防控工作扎实有效,海关、检验检疫和边防密切配合,建立了巡逻制度,针对国境线长的实际防控困难,在群防群控的基础上,提倡群防群护,增加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发动群众自觉防护。
工作组在考察过程中,多次听取了各级政府的汇报,与省、州、县(市)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同志们进行了交流和座谈,了解防控过程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交换意见。刘燕华组长充分肯定云南省在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过程中,工作到位,处置得当,效果明显,并对下一步防控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首先,在完成禽流感防控应急工作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二是抓紧进行禽流感防控后农村经济的恢复工作;三是要切实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和条件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兽医和卫生防疫体系。
根据《全国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关于开展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检查的通知》(第二号)要求,科技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海关总署等单位组成的赴云南、广东工作组,于11月29日晚抵达昆明。当晚,工作组组长、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组织召开工作组第一次会议,针对云南省的实际情况,研究了方案,提出了要求,工作组迅速进入工作状态。11月30日-12月1日,工作组长途跋涉1300公里,对云南省楚雄州、红河州两个州内的三个点进行了紧张、有序的现场检查和指导工作。
两天来,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积极配合下,工作组重点从三个环节进行了检查。一是选择代表性实地检查点,争取了解情况全面。在云南省政府的积极配合下,工作组根据云南省地处边境地区以及已发生一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情况,确定了非疫区、疫区和口岸三个代表性的现场检查点;二是深入现场考察,掌握一线情况。在非疫区,工作组主要考察了楚雄市鹿城镇龙江社区李龙虎养鸡场,实地检查了养鸡场的防疫情况;在疫区,实地检查了目前云南省唯一的一个疫点——楚雄市富民镇荷花村高云斌养鸡场,督查疫区的家禽扑杀、消毒、隔离、无害化处理、免疫防疫、基层兽医体系建设和相关补偿政策落实等情况;在边境口岸,考察了一个国家级口岸——红河州河口口岸,检查了口岸在疫情监测、疫情报告、设卡防堵、免疫密度、物资储备以及严防向人传播措施等情况。三是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了解问题和困难。实地检查结束后,工作组及时听取楚雄州和楚雄市、红河州和河口县政府的工作汇报,向州、市(县)了解防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希望和建议。
在云南省委、省政府和省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楚雄州、红河州、楚雄市、河口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贯彻落实中党中央、国务院和指挥部的部署和要求。各级政府制定了防控应急预案、建立了应急指挥系统和突发疫情应急预备队伍,增强了突发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处置疫情坚决果断,楚雄市富民镇荷花村高云斌养鸡场发生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后,州、市领导高度重视,紧急采取7条措施:扑杀家禽、严格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强制免疫、封锁疫点、隔离养殖人员、关闭市场、卫生部门严密监测,同时切实抓好家禽免疫,提高了家禽群体免疫水平,全省免疫密度达86%,特别是在与越南接壤的边境宽30公里、长1600公里范围内的免疫密度常年达100%,建立了牢固的边境免疫带。基层兽医防疫体系建设有一定基础,但有待加强。增加了防控资金,物资储备充足。楚雄州政府已拨专项经费115万、红河州政府每年安排150万元专门经费用于防控工作,疫苗、消杀药品、防护设备等物资储备充足。加强疫情监测、信息收集和落实疫情报告等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疫情零报告制度,扑杀等相关补偿政策正在积极落实。边境疫情监管和监测等防范措施落实到位,部分措施有所创新。在红河州河口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河口国家级口岸防控工作扎实有效,海关、检验检疫和边防密切配合,建立了巡逻制度,针对国境线长的实际防控困难,在群防群控的基础上,提倡群防群护,增加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发动群众自觉防护。
工作组在考察过程中,多次听取了各级政府的汇报,与省、州、县(市)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同志们进行了交流和座谈,了解防控过程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交换意见。刘燕华组长充分肯定云南省在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过程中,工作到位,处置得当,效果明显,并对下一步防控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首先,在完成禽流感防控应急工作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二是抓紧进行禽流感防控后农村经济的恢复工作;三是要切实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和条件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兽医和卫生防疫体系。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