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沈阳高新区跨越发展(沈阳)
日期: 2005年08月26日 09:47       来源:科技部
【字号:

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沈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始建于1988年5月,1991年3月被国务院首批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1年10月,沈阳市为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在原高新区的基础上,做出了全面开发建设浑南新区的重大战略决策,组建了浑南新区。
  浑南新区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20万人。目前,浑南新区有三个国家级政策区域,即沈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辽宁沈阳出口加工区、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区。此外,还有一个沈阳市政府与新加坡腾飞集团合作的新加坡工业园区。
  一、沈阳高新区发展情况
  沈阳高新区自1988年创建以来,特别是经过浑南新区组建以来近4年的开发建设,通过深入实施“二次创业”战略,走出了一条依靠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激活本地科技资源,吸纳外部要素,培育自主知识产权高科技产业的跨越发展之路,成为我国具有较强创新活力的国家级科技园区之一,成为辐射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一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4年,各项经济指标平稳增长,营业总收入完成550亿元,同比增长10%;工业总产值完成329亿元,同比增长30.3%;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5亿元,同比增长27.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1亿元,同比增长32%;出口创汇10.4亿美元,同比增长22.1%;实际利用外资4.62亿美元,同比增长31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5亿元,同比增长49.9%。去年,沈阳市招商引资的1/5、出口创汇的2/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1/3均来自高新区,高新区正在成为一个能够支撑和带动沈阳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增长极。高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辽沈老工业基地振兴旗开得胜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强。高新区创建以来,共有火炬计划项目近200项,其中国家级近50项,占25%。在沈阳市总计31101项专利中,高新区占4565项,占全市的近15%,特别是在全市6006项发明专利中,高新区范围内的发明专利达1735项,几乎占全市发明专利总数的30%。近年来,高新区实现了从招商引资和优惠政策聚集产业,向依靠自主创新的内涵式与招商引资的外延式并重发展的转变,进一步优化了创新创业环境,培育了一批著名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如东软飞利浦数字医疗、沈阳东大自动化有限公司、沈阳新纪化学有限公司、沈阳西东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等,多项技术成果国际领先。
  三是通过聚焦抢占发展制高点。去年以来,主导产业由过去的8个、4个,聚焦为现在的2个,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及先进制造主导产业。通过聚焦,目前引进的项目体现以下三个特点:首先是起点高,芯源半导体、柔性印刷电路板、TFT液晶显示屏、8英寸芯片等项目,其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其次是投资规模大,项目平均投资达到1000万美元以上,其中超过3000万美元的项目就有30个;第三是投入产出好,过去投入产出比不到1∶3,现在达到1∶5,每平方公里的产出达到60多亿元,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四是孵化器建设有新突破。高新区现有企业孵化面积16万平方米,目前正在启动海外学子创业园重建工程,规划建设“火炬创新创业园”15万平方米,明年孵化面积将扩大到30万平方米以上,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吸纳人才、项目研发和成果转化的环境建设。
  五是搭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设立了种子基金,用于支持技术创新在孵企业,培育和孵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项目;管委会投入1亿元设立科技风险投资基金,用于高级人才重点项目的扶持;积极推进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双方各出资5000万元,共同组建担保公司,加快科技企业投融资体系建立。
  六是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完成市政设施投资50亿元,修建南岸防洪堤16.5公里、道路75公里、大小桥梁8座、各类管网120公里,植树440万株,绿化覆盖率达到45%;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目标,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深入探索,建立行政集中审批办公室,实行首席代表负责制,在全市率先建立电子政务系统,行政效率大为提高。
  沈阳高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具体工作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尚不完善,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能力还不强;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还不高,增长极的作用没有很好地凸显;三是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老工业基地调整升级,以及正确处理好高新区发展与新城区建设等方面缺乏协调统筹,结合带动作用还不够突出;四是行政效率、服务水平和干部素质亟待提高,投资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系统加以解决。
  二、以“二次创业”为契机,带动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
  目前,高新区已经进入“二次创业”的新时期,高新区的使命是“进一步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化重要基地的优势,努力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沈阳高新区就是要按照这一发展目标,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努力成为沈阳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增长极和辐射源。
  老工业基地问题的形成是产业发展规律和体制落后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老工业基地振兴既需要先进技术的输入,又需要体制上的彻底变革和区域文化创新。
  高新区是以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为特色,以持续的技术创新为支撑,以现代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和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文化为基础,对外部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的发展先导区,在产业、技术、机制、文化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比较优势。因此,沈阳高新区能够,也必须在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发挥辐射、示范和先导作用。
  近年来,沈阳高新区通过有效整合大院大所、企业孵化器、创新创业基地等资源,选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与传统装备制造技术有机结合,实现了高新技术产业与老工业基地传统制造技术改造升级的双赢。东软飞利浦数字医疗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台CT、螺旋CT、数字X光机、磁共振等产品,不仅为我国的医院提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设备和数字化全面解决方案,而且成功跨越核心技术的行业门槛,打破了发达国家对全球医疗设备市场价格垄断,其“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虚拟制造模式带动大批相关加工企业的发展。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制的“CR-02”6000米水下机器人以及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ISTAR自走式海底电缆埋设机,标志着我国不仅具有研制浮游式水下机器人的能力,也具有了研制海底移动作业式水下机器人的能力,有力地提升了我国作为海洋大国的地位。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装备、工业自动化技术及装备、仓储物流自动化技术及装备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电子、电器、机械、航空等众多行业,为“中华”轿车提供的后桥、油箱AGV装配系统,是国内第一条自主研发并应用于汽车自动装配线上的单举升装配型AGV系统,大大提高了传统装备制造水平。沈阳东大自动化有限公司是高新区内产学研结合的成功典型企业,作为国家冶金自动化工程中心产业化基地,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变量智能解耦控制技术成功应用于冶金、电力、环保、国防等国家重大工程及行业,成功完成了酒钢选矿厂综合自动化系统、清河发电厂发电机组计算机控制系统等大型交钥匙工程,并建立了多项综合自动化系统示范工程及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在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过程中,解决了许多重大关键技术难题。中国科学院沈阳科学仪器研制中心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超洁净超高真空气动闸板阀,是半导体设备超洁净真空获得系统中的关键部件,该项技术成果的规模化生产将积极促进我国半导体设备产业的发展;自主开发的应用于芯片生产线的罗茨泵,在可靠性、噪音、振动、漏油控制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将改变我国现阶段该产品只能依靠进口的局面。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制的高容量、大功率锂离子电池负极用纳米材料已达到产业化水平,一旦实现规模化生产,将大幅度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动力学性能、循环寿命及电池容量。沈阳新纪化学有限公司由留日博士马疆1998年创办,自主研发的荧光增白剂CF-351是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产品技术水平国内首创、国际先进,马博士在高新区创办企业阶段就解决了生产工艺中传质、传热等诸多化学工程难题,并在国内独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一举打破了瑞士公司垄断世界市场的局面,极大提高了我国日用化学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目前该产品在国内外洗涤行业备受青睐,国际洗涤业跨国巨商英国联合利华公司、美国宝洁公司、日本花王公司等均应用该产品。沈阳西东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由留英博士刘叶冰创办,目前公司已从初期的40万元启动资金发展到总资产2410万元、无形资产2000万元的企业,其智能化系统集成建设工程项目国内领先,并作为国内惟一的企业代表加入了欧洲智能建筑联盟。
  通过多年的探索,我们感到,高新区带动和辐射作用的发挥,决定性的因素不在于规模,而在于核心竞争力,在于整体活力。因此,在加快高新区开发建设速度的同时,必须大力推动高新区增长方式、发展模式、发展战略的转型;加快由吸引外部资源为主要动力源的集聚发展阶段向以内部资源优化配置和自主创新为主要动力源的内生型、辐射型发展阶段转变;加速由政府主导推动型向市场自由组织推动型转变;加速由政策依赖型向环境机制推动型转变;加速由先行试验区向现实的经济增长极、体制创新核心区转变;加速由与外部经济区的松散联系向紧密一体化转变。惟有如此,高新区才能在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强大牵动力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步入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
  三、实施八大战略,全面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温家宝总理形象地用“车、马、炮”理论比喻高新区振兴与发展工作思路,认为只有像车马炮一样,勇往直前,与日俱进,跨越发展,高新区的工作才能办好、办出特色。这为高新区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能否抓住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战略机遇,实现跨越发展,我们感到,关键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着眼点,科学把握和处理好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高新区建设与老工业基地振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自主创新与招商引资、新城区开发与高新区建设五大关系,进一步明确定位,调整思路,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发展战略。
  下一步沈阳高新区的工作思路是: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实施科技兴区战略,全面优化投资环境,着力培植民营科技企业和自主知识产权,加快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进程,实现国民经济超常规跳跃式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具体实施八大战略:
  一是招商引资升级战略。招商引资是高新区开发建设的首要工作,但不是最终目的。提高项目准入门槛,提升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围绕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区域科技和产业资源整合、产业链培育等,有目的地开展招商活动,重点引进那些成长性好、产业牵动性强的重大项目,使招商引资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建设。
  二是区域资源整合战略。立足沈阳,辐射辽宁中部城市群,加强对区域内外科技、产业、人才、信息、市场等资源的整合,走特色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多方面辐射牵动作用,实现区域内外一体化协调发展。
  三是体制创新战略。随着加入WTO后过渡期的到来,要求取消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等差别政策,建立统一、透明、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种大趋势下,高新区的政策优势将逐步弱化,要继续保持竞争力,必须进一步加大体制创新的力度,挖掘体制创新的潜力,加速由政策优势区向体制优势区转变。
  四是产业环境优化战略。通过系统加强产业政策、技术研发、企业融资、中介服务、商业服务五大平台建设,全面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提升高新区的吸引力。
  五是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克服单一产业区建设的发展思路,坚定研发、成果孵化、产业培育三位一体的高新区建设方向,抓紧国内一流孵化器建设工作,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水平,构建区域中小科技创新型企业、高科技人才和各类科技成果、科技信息高密集区,丰富产业链、人才链,为优化主导产业企业规模结构奠定坚实基础。
  六是人才兴区战略。建立和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尤其是各类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培训体系,既满足企业招聘新职工的需要,也满足企业在职职工继续教育需要,使高新区成为区域内各类人才接受教育和再教育的重要基地。
  七是知识产权战略。建立健全管理服务工作体系,系统制定和实施高新区知识产权战略;引导企业和科技创业者增强知识产权意识,提高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自身、加速发展的能力;加强对区内企业专利产品、知名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保护,降低企业知识产权的风险和成本;对企业和政府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专门培训,为知识产权申请、保护、交易等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八是区域文化创建战略。从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高新区全面开发建设需要出发,从精神、行为、物质三个文化建设层面进行系统规划设计,从机关、企业、社区三个主要社会层面着手推动,各级主要领导带头,机关文化建设先行,全员参与,系统推进,使文化建设成为高新区各项事业加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坚强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