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在科技部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济南高新区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关于自主科技创新和加快国家高新区发展的重要讲话,大力实施“二次创业”发展战略,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招商引资为主线、优化环境为保障、服务企业为己任,紧紧围绕加快高新区建设发展,团结奋进,扎实工作,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一、高新区建设发展情况
2004年,济南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950.7亿元,同比增长29%;完成工业增加值120.4亿元,同比增长26%;出口创汇2.45亿美元,同比增长28.6%;实现利税38亿元,
今年上半年,济南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08.8亿元,同比增长21.5%;实现工业增加值72.1亿元,同比增长24.1%;实现利税25亿元,增长26.1%;出口创汇1.32亿美元,同比增长38.9%;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9.3亿元,同比增长14.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亿元。其中:工业投入6.2亿元。新开工建筑面积达27.5万平方米;竣工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开工道路18公里;增绿化面积45万平方米;实现财政收入3.6亿元。
目前,区内已拥有企业2100多家,科技型企业占80%以上。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30家。产值过亿元的有41家,过5亿元的有14家,过10亿元的有7家。有10家世界500强企业。累计承担国家火炬计划项目88项,省级火炬计划项目259项。规划建设的齐鲁软件园、创业服务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出口加工区、环保科技园和齐鲁机电园被批准为国家级园区。累计开工建设项目604个。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总投入146.3亿元,其中财政投入60.27亿元。目前,高新区已初步具备了实施跨越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
二、到2007年的发展目标任务
从现在到2007年,是高新区进行新一轮建设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阶段。也是借助国外产业转移和现有比较优势,实施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确定高新区发展的总体思路为:以“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龙头和产业集聚高地”为发展定位,以“产业群体带动、企业群体带动和园区群体带动”为强力支撑,积极落实“充实提升,开拓发展”的总体战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力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倾力打造一流投资环境,力争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山东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和济南新兴产业的隆起带。全面建设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高新区。为此,我们按照主要经济指标翻番,实现超常规、跨跃式发展的总体目标,确定了至2007年的经济发展规划: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150亿元,是2004年的2.3倍;实现工业增加值278亿元,是2004年的2.2倍;实现利税86亿元,是2004年的2.3倍;实现出口创汇5.5亿美元,是2004年的2.2倍。将初步显示出高新区经济发展对提升全市经济总量的促进带动作用。
为确保实现上述目标,我们确定大力发挥重点园区、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等“三大群体”带动作用。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配件、机电装备制造等4大主导产业。确保到2007年底,4大主导产业的产品销售收入达到400亿元,占全区总量的80%;重点围绕5条产业链,即IT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链、汽车及零配件产业链、发电输配电产业链和新型家电产业链开展招商引资和企业培植;培育扶持12家产品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大力培植50家产品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通过大力实施“充实提升,开拓发展”总体战略,利用三年时间,把孙村新区一期工程范围建设成为规模化新型工业的聚集区;把出口加工区建设成为集加工贸易、陆路口岸和保税物流于一体的外向型产业聚集区;把中心区建设提升为我市现代化的东部新城样板区。
三、下步主要工作和措施
1.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崭新的思维理念指导新的实践,推进高新区的跨越式发展。高新区作为科技产业高地和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肩负重要的历史责任。一定要不负重望,紧紧抓住新一轮建设发展的有利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立足经济发展大局,用改革的精神、市场的办法和社会化、开放式的运作方式,以观念提升为先导、以产业提升为核心、以环境提升为支撑、以管理提升为保障,切切实实地搞好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和环境创新。充分利用高新区的现有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抢抓机遇,奋力赶超,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2.积极探索先进运作模式,实现招商引资工作的新突破。一是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在招商理念和操作方式上实现新突破。紧紧抓住世界产业转移的机遇,通过打造环境,拿出一部分地块,面向海内外实施市场化运作,把引进项目与引进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国内外著名的产业集团、金融机构和中介公司合作,加快规划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大力实施组团式成片开发。
二是狠抓在建项目的竣工投产。目前,高新区在建项目136项,项目总投资103.7亿元。近期我们将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搞好服务,促使这些项目尽快竣工达产。对一批在谈项目,也正在采取有力措施,想方设法安排项目用地,促其早落地建设。
三是围绕打造五大产业链。在对各环节进行市场调查、项目策划包装的基础上,针对其接点和断点以及上下游产品和原材料供应商、销售商,重点瞄准欧美和日韩知名大企业进行对口招商,拉长产业链条,把产业做大做强。即:整合招商资源,构建更高层次、专业化的招商队伍,按产业链进行招商分工和资源配置,使引资工作理性化、有序化、科学化,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和成功率;尽快构建五大产业集群主体框架,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制定差别化的五大产业扶持政策。三是着力引进海内外的知名企业,提高五大产业链的配套能力。
四是在招商对象上,实施大招商、招大商和大项目带动战略,向大企业集团和有实力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转变,以招商全球化为目标,以欧、美、日、韩、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为重点,面向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国内上市公司和民营大企业,继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通过成立专门班子,加强联系,利用现有外资企业以商招商,引进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创汇的大项目;紧紧围绕全球跨国公司、大财团的发展定位,研究招商方法;同时,在推进区内企业国际化上作文章,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
3.按照“三高”要求,加快三个片区的开发建设。在新区开发建设方面,重点沿世纪大道两侧,集中开发建设3-5平方公里。主要任务:一是搞好供水、供热源头工程,以及各类配套管网建设,实施高标准环境绿化,大力营造具有现代特色和生态特点的人居环境。二是抓紧引进落实一批“大高外”项目,积极创造条件抓开工建设,实现成片开发,尽快形成高科技产业的龙头带动和集聚效应。目前,根据济南市东部产业发展规划,已着手编制了新区40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规划,编制了世纪大道两侧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项目建设用地选址边线图。一期绿化工程现已基本完成;辅道管线敷设工程正在进行。
在出口加工区片区建设方面。一是抓好封关运作和二期围网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二是抓项目招商和现有项目开工建设。目前,出口加工区一期用地3.2平方公里,经过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已转为建设用地。封关验收的1.2平方公里区域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最近,其顺利通过了国家九部委的验收。
在中心区建设方面。一是抓产业提升,通过改善产业结构、集约利用土地、抓大扶强,促使现有企业快速发展,把产业规模做大;二是抓环境提升,围绕经十东路至工业南路中轴线,搞好景观绿化。同时结合旧村(居)改造,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居住和产业发展环境;三是充分利用黄金地段,吸引“大高外”项目和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按照“南科北商”的格局,集中建设总部经济基地和现代化的科技研发区、生活商贸区。目前,中心区科贸城的总体控制性详规已通过批准,现正在按“南科北商”的格局抓项目落实。中心区经营性土地正在按招拍挂程序进行。今年,济南国际会展中心已签约的大型会展有20多个,成为高新区科技交流合作、金融商贸会展的聚集地。会展业对经济和社会的巨大拉动作用已初步显现出来。
4.以产业提升为核心,加速企业培育和膨胀。通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对科技企业的培育扶持,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壮大产业规模,提高经济增幅,增强高新区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加速重点产业的膨胀发展。重点做好电子信息产业的膨胀发展。从产业链上端产品向下端配套产品延伸,通过招商引入和本地企业改造提升建设电子信息产业链;重点做好机电一体化产业的膨胀发展。通过推动区内机电制造业、发电设备和输变电设备制造业的对外合资合作,从消化吸收国外技术入手,研发替代进口产品,引进国际公司的外包业务,参与国际大企业定牌加工配套,进入国际生产体系等措施,形成企业膨胀聚集效应;生物医药、环保新材料产业的膨胀发展。通过市场开拓、营销网络建设、企业管理创新、对外合资合作,打造几个领军企业,形成企业集群。第三产业的膨胀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会展业和现代物流业,加速和提升第三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高新区投资环境。
二是加大对企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对在企业膨胀发展过程中,实施的合资、合作、增资、重组、产品结构调整和实施强强联合等,及时了解掌握和根据企业发展需求,提供有力的政策资金支撑。促使企业尽快实现产品升级、结构调整和规模化膨胀。不断出台一些配套的政策规定,形成高新区体制、技术、土地、资金、制度等方面一整套的创新体系。
三是不断完善创新体系和融资体系。积极组织企业搞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各类创新基金和中小企业匹配资金的策划申报工作,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为企业争取更多的政策性资金扶持。同时,进一步帮助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继续加强孵化器建设,提升孵化功能,确保鼓励创新的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抓好重点科技成果的转化,特别是“863”项目的引入实施。建立多种技术及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疏通人才引进渠道,为企业创新提供智力保障。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渠道和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建设各类研发机构,增加科技投入。对获得国家、省级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的,高新区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以创办专利示范园区为契机,建立完善高新区专利申报、专利保护、专利推广网络和发明专利的奖励办法,对当年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的个人给予重奖。建立起与各银行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定期组织开展银企交流与项目推介活动。制定优惠政策,不断引进风险投资公司和担保公司,为企业建立起投资、贷款、担保等配套的融资体系。
四是培育一批重点企业。主要利用高新区资源优势,为其解决融资担保,开拓融资渠道,实施产业资金扶持。通过组织企业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帮助企业更多地争取国家和省市的资金支持,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通过组织企业积极研究资本运作思路,积极探索重组兼并,上市融资的模式和渠道,利用现代金融工具、市场工具,加快企业膨胀发展。力争年底重点企业各主要经济指标平均增幅提升到30%以上。
五是重点开发一批拳头产品。通过与重点大学、院所相关专业挂钩,实施项目的二次创新,从产业源头上,实施产学研结合,培育产业膨胀点。通过市场策划,加快拳头产品的市场拓展力度和竞争能力。大力实施重点项目的生产技术改造,在政策上和资金上给予倾斜扶持,加快拳头产品的规模膨胀。
5.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投资兴业环境。结合实施充实提升策略,完善功能配套。精简办事环节,规范管理行为,提高办事效率,构筑企业发展平台,营造高新区一流创业发展环境。进一步理顺内部管理体制,整合和发挥好高新区实施政府管理和企业化运作的两大优势,形成精干、高效的服务体系。着力提高各部门的服务理念、服务水平和运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聘请国内知名企业机构,定期测评高新区的软硬环境和产业配套能力,通过有针对性地抓整改提升,增强高新区的综合竞争实力。进一步精减区域收费项目和数量。为实现高新区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优质的投资兴业环境。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