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加快实施自主科技创新战略建设国内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武汉东湖)
日期: 2005年08月26日 13:49       来源:科技部
【字号: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这次全国国家高新区工作会议,组织我们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关于自主科技创新和加快国家高新区发展的重要指示,使我们受到了极大的教育和鼓舞,明确了国家高新区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前进方向,增强了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动力。我们一定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部署,扎实推进高新区实施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发展战略,为我国加快实现科技和经济赶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1年9月,科技部在全国高新区所在城市市长座谈会上做出了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战略部署。4年来,在科技部的领导下,武汉东湖国家高新区坚持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之路,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加强自主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下面,将我市推进东湖高新区发展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简要汇报。
  一、坚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着力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
  东湖高新区是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龙头,在支持高新区发展中,我们一直认为自主创新是灵魂,特色产业是载体,举全市之力,支持东湖高新区建设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围绕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走出了一条依托自主创新,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的道路,促进东湖高新区成为推动武汉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武汉市产业结构等级
  实施“二次创业”战略以来,东湖高新区围绕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强化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不断延伸产业链。目前,主导产业的竞争能力不断提高,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生物工程与新医药、能源环保、机电一体化和高科技农业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2004年武汉东湖高新区完成技工贸总收入580亿元,财政收入15亿元,利润43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1700多家,总从业人数达12万人。预计2005年技工贸总收入7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0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 165%、179%,高新区的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分别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42.3%和44.02%。
  东湖高新区坚持自主创新,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据统计,高新区企业85%以上的原始科研成果、80%的创业人员、90%的科技骨干直接来自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高新区的龙头企业,如长飞、烽火科技、华工科技、凯迪电力、精伦电子等都是依托武汉邮科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技术发展起来的。
  东湖高新区是我国重要的光电子信息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我们建起了国内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和国内最大的光电器件生产基地,组建了我国第一家光电器件合资企业,邮科院拉出了中国第一根光纤,生产出了中国第一套光传输系统,为我国的民族现代通信产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近几年,我们通过持续自主创新,促进了高新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开始进入全球产业链的中上游环节的分工,特别是在光纤通信、光电器件、激光等领域,东湖高新区不断缩小与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已占有一席之地。2005年,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预计达到300亿元,比2000年增长近2倍,年均增长20%。主要光电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光纤光缆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从25%提高到了50%,生产规模位居全球第三;光电器件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从20%提高到40%,国际市场的占有率达6%;光传输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从6%上升到10%;激光设备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在50%左右。在环保领域,占有全国电厂水处理市场70%以上市场份额、国内烟气脱硫市场50%以上的市场份额。
  高新区的发展,改变了武汉市产业结构的格局,以光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在继钢铁、汽车产业之后,成为武汉市新的主导产业。
  (二)充分整合和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打造技术创新平台,形成特色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东湖高新区最大的优势在于智力、科技密集。区内聚集了42所高等院校、56家大型科研院所,在校大学生达45万人,专业技术人员达20万人。东湖高新区充分整合这些优势资源,打造技术创新平台,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多层次、网络化的技术创新体系。
  一是推进企业同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设国家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培育主导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东湖高新区是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代表国家参与世界光电子产业竞争,为培育光电子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我们投资4.5亿元,建设了光电国家实验室,国家空间信息实验室的申报和前期建设工作正抓紧进行,P4实验室已被国家发改委立项,核动力技术研究工程中心已于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近几年,高新区共建设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9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8个。
  二是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截至目前,高新区企业共建立企业研发机构108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技术中心15家,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近2万人,年实施科研项目达1500多个,近五年企业R&D投入累计达到58亿元, R&D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由2000年的4%提高到2004年5%。自2001年以来,专利申请量平均每年以40%的速度增长,2001年至今共申请专利4116项,专利授权率达到70%,区内企业拥有专利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多家。烽火科技集团提出的3项IP网络技术标准被国际电联批准为国际标准,也是国际电联首次批准的由中国人提出的技术标准。
  三是加强孵化网络建设,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先后建立了东湖创业中心、留学生创业园、光谷创业街、大学科技园、南湖农业园创业中心、华中软件园等各类孵化器7家,总孵化面积已达40万平方米,其中新增孵化面积 1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到600多家,年销售收入达到102亿元,比2000年增长210%。一大批企业从孵化器里诞生,发展成为国内知名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在孵化器的运行机制上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对我国第一家孵化器——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进行了改制,由政府主导转变为市场化运作;高新区的各孵化器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管理服务的社会化。目前,在东湖高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孵化网络体系。
  四是建设大学科技园,加快大学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东湖大学科技园总占地面积200公顷,已入驻企业100多家,实施产业化项目200多个,其中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19个、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30个,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利税8亿元,已成为高新区最重要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
  (三)积极推进投融资机制创新,促进知识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
  东湖高新区在推进自主科技创新的同时,根据技术创新投入大、风险高的特点,逐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投融资机制,探索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新途径,推动金融资本、民间资本与政府资金相互联动。
  一是积极推动创业投资体系的建设,先后组建了华工创投、武大创投等13家创业投资公司,累计筹集资本金23亿元,吸引海内外资金16亿元。
  二是积极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高新区直接通过匹配产业发展资金7.8亿元,引导银行向企业提供贷款100多亿元,有效缓解了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每年投入20多亿元,加快高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高新区的城市功能。同时,积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进入高新区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
  三是大力扶持企业上市,在境内外上市的公司已有15家,这些上市企业在证券市场融资超过67亿元,带动资金200多亿元,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形成了颇有影响的“光谷板块”。
  (四)不断推进体制创新,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体制创新是推进自主科技创新、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的保障。高新区不断推进体制创新,率先建设了3000平方米的高新区联合办公中心,搭建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开放式、电子化、一条龙服务,由“行政管理”为主向“公共服务”为主转变,变“多次受理”为“集中办结”,实现了企业进入高新区的“零收费”,《科技日报》以“阳光下的行政”为题作了专题报道。完善了联合办公中心的各项服务制度,提高了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快了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了企业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远程联网,一般纳税人基本实现网上申报纳税,推进了网上审批。
  二、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
  当前,国家高新区的建设正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新区寄予殷切的期望。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温家宝总理视察中关村时指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要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化重要基地的优势,努力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要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指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新区的关怀和重视,为高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高新区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学习这些重要的指示,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我国实现科技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国家高新区肩负着新的使命,责任重大。在高新区发展的新阶段,我们一定要继续举全市之力,支持东湖国家高新区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继续争当自主创新的排头兵,全面提升东湖高新区的整合资源能力、持续创新能力、产业生成能力和经济产出能力,加快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武汉市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我国加快实现科技和经济赶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清醒地看到,国家高新区实施战略重点的转移,加快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中央实施“中部崛起”的战略、新的科技革命和科技经济的全球化,都给高新区的加快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东湖高新区已经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在自主创新上进行了有益探索,为加快实施自主科技创新战略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我们一定不辱使命,勇往直前、与日俱进、跨越发展,描绘高新区事业新的美好画卷。
  今后五至十五年,是武汉市在 “中部崛起”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武汉市委、市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要通过“十一五”的努力,力争实现两大目标:一是强化科技进步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到2010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二是跨越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光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新医药、能源环保、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优势产业,争取在光电子信息等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形成产业规模和特色产业链。武汉市委、市政府将继续加快东湖高新区的建设,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培育形成整体竞争优势,努力把武汉东湖高新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我国重要的自主创新中心、现代化的科技城。
  “十一五”期间,武汉东湖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力争保持在25%以上,到2010年,技工贸总收入达到20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其中,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培育3-5家产值过100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形成高新区的规模企业群;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60亿元。
  三、以自主科技创新为核心,全面提升高新区“二次创业”
为实现“十一五”发展的目标,我们将以增强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全面提升高新区“二次创业”。
  (一)加快培育产业集群,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
  依托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火炬计划汽车电子产业化基地、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大学科技园、国家光电子产业园等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优势基础,发挥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加快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特色产业集群,重点促进光电子信息产业的集聚发展。根据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的需要,武汉市政府将积极支持东湖高新区扩大产业空间,切实搞好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进一步提高建设开发水平,加快实现从设施建设向功能开发的转变,努力把东湖高新区建设成为既有一流的科研、生产环境,又有一流的生活、生态环境的科技园区。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加大企业引进和培育的力度,加快形成企业聚集效应,壮大特色产业的规模,并不断增强新兴产业的生成能力。
  (二)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以提高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为着力点,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建设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有机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十一五”期间,东湖高新区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要达到5%以上,续建、新建5个国家级实验室、组建8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及20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围绕把武汉东湖高新区建成我国重要的自主创新中心的目标,不断推进两大创新体系的建设:一是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政策引导和激励,鼓励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支持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开发机构,支持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联合与协作,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围绕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环保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计划和科技专项,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技术和产品,建设一批产业带动作用大的科技示范工程和产业基地;二是建设以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支持重点高校、重点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学研究中心的发展,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基地,充分发挥其科技源头作用,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和技术产品。同时,大力营造“创新意识受鼓励、创新失败受宽容、创新成功得实惠”的氛围,加快吸引和聚集创新人才。
  (三)进一步加强创业平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及政府引导作用,建立和完善产业创新平台、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科技成果孵化平台、科技投融资服务平台和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整合集聚科技资源,推进集成创新,构建基础扎实、功能完善的创新体系,加快科技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企业孵化基地,壮大孵化基地的规模,实现孵化器资源在全市范围的优化配置,促进科技成果的加快转化。“十一五”期间,高新区要新建孵化面积40万平方米,孵化器总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进一步加强东湖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加快大学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一步完善孵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社会化的科技创新孵化中介服务机构,为推进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开放实验室、检测中心、设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条件。
  (四)加强投融资体系建设,提高资金投入强度
  大力开展同金融机构的合作,搭建投融资平台,在湖北省、武汉市大力支持下,高新区已组建了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亿元。“十一五”期间我们将通过这个平台融资100亿元,支持高新区的产业发展和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的资本市场,积极推进高新区企业在境内外上市,从证券市场融资;拓展新的融资渠道,探索利用国债资金、企业债券、信托基金等形式为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募集资金;以政府科技风险资金做引导,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基金;推进企业的改革重组、技术产权交易、引进国内外一流的中介服务机构,积极探索和建立“高新区+高新技术成果+民营资本”联合支持高科技项目的有效机制。
  (五)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东湖高新区曾作为全国高新区的综合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承担着改革先行区的重任。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将不断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切实防止体制回归,在建立联合办公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继续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的新模式,加强法制建设,保持“小机构、大社会”的特色,加快实现从管理型机构向服务型机构的转变,努力打造高效、自律、法制、服务的新型管理团队。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水平,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全力创造有利于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有利于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一切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最佳环境,把高新区建设成人才高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