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优化创业创新环境 提升综合竞争能力(佛山)
日期: 2005年08月26日 14:49       来源:科技部
【字号:

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近年来,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紧抓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和佛山市区划调整的大好机遇,发挥国家高新区的品牌优势,认真实施 “二次创业”发展战略,初步建立起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了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竞争能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主要发展特点
  佛山高新区实行“二次创业”以来,积极贯彻佛山市“产业强市”的发展方针,充分发挥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的载体作用,社会经济高效发展。具体表现在:一个稳步增长,四个不断提升。
  一个稳步增长: 2004年,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22.25亿元,比2001年增长72%;2004年总收入304.98亿元,比2001年增长56%;2004年出口创汇14.23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188%;2004年净利润12.67亿元,比2001年增长54%。佛山高新区成为了佛山市科技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基地。
  四个不断提升:
  一是招商质量不断提升。2004年新入园区项目18个,投资额26.92亿元。其中城西园新入园项目投资总额19.7亿元,比2003年的4.13亿元增长了376%,预计这些项目投产后将新增产值50亿元左右。今年上半年入园项目20个,投资总额36.06亿元。其中日资企业7家,欧美企业3家,世界500强企业2家。一批技术含量高、产出高、污染少的高新技术企业顺利入园。
  二是知识产权数量不断提升。2002年,佛山高新区被广东省知识产权局等部门认定为省知识产权制度和环境建设试点示范区。近年来,高新区积极发挥示范区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专利申请数量有较大提高(见下表)。

2001年-2004年专利数量表
 

 

国内专利数

其中发明专利数

其中实用新型

专利数

2001

211

24

95

2002

239

8

107

2003

221

20

139

2004

427

100

371

 

  三是高新技术比重不断提升。到目前为止,高新区城南园、城西园和顺德园入园企业共有111家,已投产企业101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有6家,其中省级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35家。多年来,高新技术企业一直是佛山高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在各项指标中,高新技术企业占了绝大部分的比例。以2004年为例,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技工贸总收入达到241.58亿元,占全区总收入的85%;工业总产值322.25亿元中,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到266.12亿元,占82%的份额。
  四是项目研发水平不断提升。据统计,到2004年止,累计实施火炬计划项目60项,高新区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的项目共38项,省级火炬计划项目历年来共立项22项。2003年,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项目“国产网络终端机(NC)在科龙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立项成为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      
  二、主要做法
  (一)为“二次创业”营造创业创新环境
  一是调整规划,打造宜工、宜商、宜科新型园区。2003年初,佛山市实行了区划调整,形成了一市五区(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三水区、高明区)的局面。2004年以来,我们紧紧抓住佛山市区划调整后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调整的机遇,抓好国家高新区总体规划修编。规划充分吸纳了“大佛山”、“集约用地”、“新城开发”等新的理念,对区域空间布局、功能配置等重新进行规划,使佛山高新区的品牌优势与周边的土地资源优势互补,使高新区各项功能配套更加齐备,创业环境更趋优化。规划中还准备建设高新区科技创新中心,现正准备招标设计工作。
  二是加大力度实施综合环境治理。积极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开展河涌治理,实施“碧水蓝天”工程。从2004年开始在周边区域推行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减少环境污染。在入园门槛的设置上,我们在2004年制订的城西园入园标准的基础上,2005年初重新制订了一整套细化完善的高新区项目准入标准。新的入园标准突出了指标体系的建立完善和项目的考核评估,在项目选择上,从创造城市良好环境入手,严把项目准入关,特别是在环保方面,要求是无污染或低污染项目。为进一步提高高新区的综合环境,今年,我们启动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通过ISO14001体系的认证及体系的运行,带动周边乃至全市环境管理效能的提高,推动创建“国家卫生模范城市”。
  (二)搭建平台推动企业自主创新
  一是搭建产学研平台。市政府通过设立“佛山市产学研专项资金”,推动了产学研平台的建立,引导并扶持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产学研的深入持续稳定发展。高新区内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不断加大投入, 2004年的经费支出比2001年增长了111%,企业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研发能力不断增强。目前高新区已建成国家级重点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4家,省级重点企业技术中心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7家。在项目研发方面,到2004年止,累计实施火炬计划项目60项,高新区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共38项,省级火炬计划项目历年来共立项22项。
  二是搭建产业集聚平台。高新区已经形成了数码光学产业链,并正努力探索拉长现有特色产业的产业链,吸引更多的上下游企业及研发机构进来,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同时,汽车配件、陶瓷机械等产业也正在形成产业链,这就为企业的研发合作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条件。
  三是搭建资金扶持平台。佛山市政府不断增加科技专项资金投入的强度,每年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拨款占财政支出的3.5%以上,确保科技投入。我们制定了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若干政策,这项政策包括五大领域共三十条款,突出了科技投入、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吸引人才等重要内容,尤其是在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上突出了资金倾斜的作用。进一步扩大科技发展资金和工业发展基金,在原有发展基础上,每年分别再投入不少于1500万元和1000万元,另外,新建市级工程研究开发中心由财政提供20万元启动资金,省级中心提供30万元,用于扶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建设。
  (三)积极创建企业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为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促进科研院所、大学和企业(即产学研)的结合,提高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水平,我们与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努力,积极推动建立企业技术研发机构。目前高新区已建成国家级重点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4家,省级重点企业技术中心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7家。如北电通信设备有限公司1995年就在中山大学校园内设立了广东北电研发中心,成为北电全球研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十几年来的努力,该中心已从最初的20多名研发人员发展到现在的580多名研发人员,其中硕士以上占42%,本科占56%。为加强研发力量,保持技术创新的领先地位,北电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不断增加对研发的投入,优化研发环境。2005年6月,北电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投资约400万美元的研发中心新址落成,研发人员达800人,约占北电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在亚太地区研发力量的一半,研发领域覆盖无线通信领域以及3G UMITS,下一代网络以及融合网络。      
  (四)推动区域创业创新梯度发展
  为充分发挥辐射和带动效应,近年来我们积极实践“梯度发展”的思路,使创业创新发展的层次性、带动性、集约性充分体现出来。佛山高新区现有二个“梯度”,一是作为高梯度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用地,重点发展光机电产业、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引进相关的大项目、好项目。如城西园今年引入了全亿大科技公司、国星光电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并进一步集聚了各个龙头企业的配套企业,进一步完善了光机电产业链。城西园还积极承接广州汽车产业的辐射,通过政府领导牵头,参加各类招商推介会宣传推介,招商小分队主动出击,针对日资汽配企业进行重点招商。目前引入了丰富汽配公司、优达佳公司、丸一金属制品(佛山)有限公司等汽配公司,逐步形成了汽配产业链。为确保梯度招商的实施,我们在高新区项目的准入上设置了科学的入园门槛,将土地从一些低产出、高消耗的传统产业中置换出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另一种是周边园区和村级留用地(目前佛山高新区在土地征用时,在高新区范围内安排了一定比例的农民留用地)及周边的村镇发展用地,作为第二、第三发展梯度,主要是引进符合入园标准的一般性项目,并对传统产业进行提升发展。如周边园区充分利用当地陶瓷产业的发展优势,先后引入意大利娜塞提机械、福建敏捷机械等多家陶瓷机械生产企业,形成了品种齐全、配套完善的陶瓷机械产业链。
  三、今后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发展思路:
  坚持为佛山市的产业优化升级和引进高新适用技术产业提供载体为宗旨,把园区建设成为佛山市产业优化和产业优势聚集的主要基地,抓住宏观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好机遇把一大批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发展壮大,引进一批高新适用技术产业,支撑区域经济。
  (二)目标任务:
  第一阶段(2005-2007):
  到2007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0亿元,首期开发建设面积6平方公里,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150亿元,利税总额超过15亿元。形成以若干骨干高新技术企业为龙头,带动其他科技型企业、传统产业创新型企业和相关配套服务机构快速发展的格局。
  第二阶段(2008-2010):
到2010年,新园区累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5亿元,基本完成开发建设;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450亿元,在产值上再造两个现在的佛山高新区;整个佛山高新区工业总产值超过800亿元,比目前翻两番。形成骨干龙头企业创新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主导产业簇群化、高新技术化发展特征突出,相关配套服务机构完善的产业发展格局。
  第三阶段(2011-2015):
  到2015年,新园区科技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完善,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创业孵化体系和公共创新服务体系,培育出10家以上在全国有影响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精密制造、数控装备和汽车零配件等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和一个新型的创业人社区,工业总产值再翻一番,达到1000亿元左右,利税总额达到100亿元左右。整个佛山高新区工业总产值超过1600亿元,比2010年再翻一番,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15%。
  佛山高新区的发展,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今年6月,高新区顺利通过了国家有关部委的审核。面对新的历史机遇期,我们将抢抓机遇,落实发展新思路、发展新举措,坚定不移地走发展之路,实现经济新飞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