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国家级高新区胜利完成一次创业、全面推进二次创业的根本动力。尤其是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面对土地等资源紧缺的基本国情,包括西安高新区在内的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战略必须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必须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西安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核心目标
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是西安高新区一次创业成功的基本经验。西安高新区的二次创业坚定不移地把优化创新环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自身发展的根本措施和核心目标。围绕这个核心目标,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了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基本确立
二次创业以来,我们积极构建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为纽带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或组建产学研联盟,努力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以高校及科研机构为依赖,通过市场方式,建成了19个不同领域的专业孵化器,总孵化面积30多万平方米,成为全国孵化面积较大、服务功能较全、企业成活率最高的国际企业孵化器,多次被科技部评为先进孵化服务机构。建立了三个大学科技园,成功地为大学的科研人才转化成果提供了有效平台。同时,大力发展中介服务机构,通过市场方式推动企业与大学及科研院所的合作。高新区许多人才属于“两栖”人员,他们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兼职工作,成为高校、研究所和企业之间技术与知识传递的桥梁、科技成果转化的纽带。目前西安高新区企业有博士后工作站13个,占陕西全部博士后工作站的1/3多,进站工作的大多都是在陕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的博士。
二是实施组团开发,打造五大技术创新平台,最大限度聚集创新资源和要素
为了最大限度地吸纳和利用创新资源,聚集创新要素,我们组建了创业研发园、国际软件园、航空产业园、新型工业园和中央商务区五个专业组团,依照技术创新的专业要求实施园区的规划设计、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和产业促进。目前,西安软件园已成为全国三个软件产业“双基地”之一,也是西部惟一一个;创业研发园连续多次被评为全国最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航空科技产业园已经成为国家级航空科技产业基地;新型工业园现代制造业基地初具规模,成为西安市工业振兴计划的重要载体;CBD国内一流、西部第一的品牌优势初步确立。五大技术创新平台的建立,大大提升了西安高新区对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的聚集能力。
三是启动“五大创新计划”,大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二次创业以来,我们陆续出台了留学人员创业计划、百名院士亿元创业计划、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515”龙头企业扶持计划,同时出台了相关鼓励政策,大力引进留学人员、两院院士及其他高端人才,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目前,西安高新区共引进创业留学人员600多名、两院院士14名,引进硕士以上高端人才6000余名。这些高端人才的加盟,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高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及产业发展能力。
四是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出台了鼓励自主创新的系列优惠政策
二次创业以来,西安高新区陆续出台并实施了《对研发机构实行购租房补贴政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贷款担保补贴政策》、《知识产权资助资金政策》、《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引进高级管理人才政策》、《对软件人才进行日韩语培训的补贴政策》、《鼓励高新区创业者和高管人员参加EMBA培训的政策》、《鼓励企业标准化和采标工作的补贴政策》及《“515”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创新型企业培育政策》等15项鼓励技术创新的政策,每年从财政资金中拿出2亿元,从各个方面对自主创新活动给予引导扶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是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
从事自主创新的企业风险很大,投资创新的人风险也很大,在我国这样一个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的国家尤为如此。如何切实保护知识产权,激励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是建立科技产业激励机制的关键所在。二次创业两年来,西安高新区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打破了传统体制下知识产权由3个不同部门与系统分管的格局,建立了专利、商标、版权“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机构。2004年,经国家版权中心批准,西安高新区设立了西北惟一、全国高新区中首家版权中心,加大了对版权的保护力度。同时,西安高新区积极推动企业标准化工作,并于近期获得国家标准委的授牌,成为全国第一个标准化工作示范基地。
二、自主创新推动西安高新区科技产业迅猛发展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扭转了一次创业后期增速减缓的趋势,实现30%以上的高速增长,对地方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由于经济基数的增大,一次创业后期,西安高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增速减缓的趋向,GDP的增幅降到了20%以下。二次创业以来,西安高新区通过自主创新和体制创新,促进了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的重大突破,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30%以上的高速增长,遏制住了经济发展增速减缓的趋势,对地方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2004年,西安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849.8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GDP 208亿元,同比增长31.1%,占全市的19.1%,较二次创业前的2002年提高了4.5个百分点,连续两年拉动全市经济增长4.5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165.93亿元,同比增长30.53%,占全市的44.8%,较二次创业前提高了12.5个百分点。
二是西安高新区已成为西安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二次创业两年来,西安高新区累计转化科技成果3000多项,其中列入国家级各类计划445项,一直在全国高新区中名列前茅;列入地方各类计划713项。西安高新区已成为全国创办中小科技企业数量最多的高新区之一,现在平均每天新成立4.3个企业,每天至少转化3项科研成果。数字化虚拟演播室、移动通信基站天线、自聚焦透镜、纳米靶向制剂技术、世界三大无线通讯标准和国家无线局域网标准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一流水平的重大产业化项目都诞生在西安高新区。
三是科技产业迅猛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二次创业以来,西安高新区培育出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企业,区内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产业链条逐步完善。以大唐电信、海天天线、西电捷通为龙头的通讯产业和以东盛、步长、绿谷、力邦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产业高速增长,以兄弟标准、庆安制冷、大金庆安、远东科龙为龙头的精密机械制造产业稳定发展,以美国伊顿公司、ARC公司及比亚迪、法士特、欧舒特、联合汽车电子等企业为核心的汽车产业和以德国英飞凌、美国IR、应用材料、美光、华讯及西岳电子等企业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异军突起,以用友、博通资讯、新生代、日本富士通、台湾研华科技及美国Intervideo公司、Sybase公司、Intel亚洲最大技术支持中心、加拿大北电网络等为代表的软件产业迅猛发展。
就规模而言,2004年营业收入过100亿元企业1家,实现了零的突破;过20亿元企业8家,比2002年增加3家;过10亿元企业16家,比2002年增加6家;过亿元企业达到110家,比2002年增加40家。二次创业两年以来,西安高新区有9家企业在国内外上市,目前上市公司总数已达到24家,占陕西省上市企业总数的75%。
四是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资源聚集能力大幅度提升
随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业环境的优化,西安高新区对各种资源的聚集能力越来越突出。二次创业两年以来,西安高新区共注册科技企业2729多户,是高新区成立前12年总和的60%。近三年来,有40多家世界知名企业和60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入驻高新区。园区从业人员总数已达24.6万人,其中大专以上占50%,有硕士6000多人、博士1500多人。2004年,西安高新区新增就业人员近4万人。
三、打造中国科技中心,建设西部产业高地,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十一五”期间,我们将紧紧围绕 “打造中国科技中心,建设西部产业高地”这一核心目标,突出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环境建设两条主线,继续构筑科技创新、企业孵化、产业发展三大创新平台,进一步健全成果转化、管理调控、投融资、政策环境四大体系,努力实现信息、人才、知识、技术、资金五流畅通,用10年时间,以西安高新区为核心,把西安打造为我国的科技中心和中西部地区现代制造业中心。
一是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大力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在通讯、精密制造、生物医药、汽车、集成电路、软件等特色产业领域形成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努力把西安的科技资源转变为面向市场的新产品。
要建设国内一流的科技创业研发园,形成以综合孵化器为基础,以专业孵化器为核心的孵化器集群,在2010年前建设各类孵化器30个,孵化面积65万平方米,每年孵化企业数保持40%的增长率,使其成为科技企业和科技企业家成长的摇篮,国内外创业者、研发机构和中小企业的聚集地,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基地。以此为平台,大力引进跨国公司、行业知名企业,大力吸引国家级实验室、工程中心、检测中心,大力吸引院士和留学人员创办企业,大力引进和培育风险投资机构,使企业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5%以上,使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
二是大力实施高端人才引进政策,营造高端人才理想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我们的人才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推广一个制度,做大两个产业,完善三个体系,加强四方面建设,吸引五类人才。具体讲就是要推广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做大人才中介服务和培训两大产业,完善人才资源配置、社会保障和国际化三大体系,加强优惠政策、人文环境、人居环境、创业环境四方面的建设,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含两院院士和博士后人才)、海外高级人才、本地科研技术人才、大学毕业生、高级技工等五类人才。
三是大力实施“515”龙头企业扶持计划,推动产业集聚,加快产业集群,促进西部产业高地的快速形成
今年起,我们每年要拿出2亿元,大力实施“515”龙头企业扶持计划,到2010年前,着力培育5个年收入过100亿元、10个过50亿元、50个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与此同时,要以区内207家风险投资机构组成的投资平台、103家市场中介机构组成的市场中介平台、21个专业园区组成的专业平台为依托,大力提升软件、医药、IT、新材料、现代制造业等产业集群的规模和水平,使西安高新区在上述领域形成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成为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四是大力实施外部资本化战略,通过对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进一步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一次创业,西安高新区主要是通过实施内部市场化战略,激活了当地的科技资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进入二次创业阶段,我们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区域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吸纳外部资源能力的竞争上,因此,面向全球配置资源就成了西安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必然选择。今后,我们一方面要通过政策支持继续扶持本地企业的自主创新,另一方面还要大力实施外部资本化战略,通过国际合作大力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通过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五是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国内外投资者的创新利益,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要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使原仅覆盖核心技术、核心产品的个别专利或商标,发展为以核心技术或核心商标为主的防御性专利集群和防御性商标群落。要将专利、商标、计算计软件版权“三位一体”管理模式的优势发挥好,争创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打击力度和处罚力度,切实保护国内外投资者的创新利益。努力营造人人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环境。
要继续发挥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对科技创新的带动作用,激发企业申请知识产权的积极性,保障知识产权以每年40%以上的速度增长,专利在全部知识产权中的比例达到50%以上,发明专利在全部专利中的比例达到40%以上,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在全部知识产权中的比例不断加大并向境外辐射。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