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营造发展环境 建设产业集群大力促进高新区发展(黑龙江)
日期: 2005年08月26日 16:08       来源:科技部
【字号:

黑龙江省科技厅

  哈尔滨开发区和大庆高新区是我省的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高新区自建区以来,认真贯彻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关方针政策,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指导,不断探索,努力工作,各项建设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几年来,通过制定有关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我省两个国家级高新区的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高新区在发展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截至2004年底,哈尔滨、大庆两个国家级高新区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952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452亿元,利税332.7亿元。两个高新区已成为我省经济增长快、投资回报率高、创新能力强、具有极大发展前景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和培育科技企业的主要基地。
  一、制定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是高新区快速、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根本保证。几年来,我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相继出台了《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为了促进高新区内企业的快速发展,我省制定了《黑龙江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的实施细则》。高新区所在地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高新区的快速发展。哈尔滨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暂行规定》。哈尔滨高新区出台了《鼓励在开发区创办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若干规定》和《开发区孵化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支持、鼓励、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在区内发展的优惠政策,并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原则,调动社会各种投资主体关注高新区的发展。大庆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实施意见》、《关于加速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些新政策,进一步明确了高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思想,在高新技术成果作为无形资产入股、税收政策、引进人才等方面更加优惠,更具吸引力。通过这些优惠政策的制定出台,改善了高新区的创新创业环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创业积极性,使我省两个国家级高新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二、积极支持引导,增强高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核心任务。几年来,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引导高新区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立大学和企业产学研相结合的核心研发机构,不断提高高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
  首先,我省在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上,积极向高新区企业倾斜,提高区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大庆高新区仅2004年就有70余项高科技项目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863计划、国家创新基金、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专项、国家产业化示范工程、省发展高新技术专项等各级各类计划项目。2003年哈尔滨高新区共有85个高新技术项目获得国家和省市专项资金支持,资金总额达2417万元,其中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21项计844万元,省科技攻关项目10项计107万元。在科技部门的积极扶持和引导下,这些项目已成为高新区经济的主要增长点。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使企业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更主要的是培养和留住了一批企业急需的科技人才,也为高新区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新区引进高等学校和研发机构,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几年来,大庆高新区先后引进了大庆石油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分校等高等院校,同时吸引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天津大学等院校在高新区内建立了研发基地。省内一些科研机构也纷纷在高新区建立了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这些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引进,为高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技术和人才来源,提高了科技综合实力,高新区的科技人才高地正在逐步兴起,高新区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建设产业集群,促进我省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高新区的立足之本。几年来,我们积极引导高新区发展特色产业,壮大产业集群,目前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哈尔滨高新区集合地方优势,初步形成了以汽车零配件制造业为主的光机电一体化产业,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材料、能源与环保的高新技术支柱产业群体。一是形成了汽车及配套产业群。重点围绕为哈飞、东安配套,规划建设了汽车工业园,目前,哈尔滨开发区汽车工业园已有企业21家,2004年已建成投产的汽车及配套企业实现产值约140亿元。二是形成了医药产业群。依托哈药等品牌优势,在促进完达山药业、江世药业、伊达药业等医药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基础上,重点推进珍宝岛制药、乌苏里江制药等骨干医药企业投产或达产,全力推动了三精制药、汇利药业等一批医药项目开工建设,还与哈药集团合作,共同拟定了《哈尔滨医药基地建设方案》,第一个总投资1亿元的医用丁基胶塞项目已开工建设。目前,开发区医药工业园已有企业40家,2004年已建成投产的医药企业实现产值约15亿元。大庆高新区依托优势、突出特色,逐步培育和形成了石油及天然气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农牧产品精深加工、现代医药六个主导产业。在石油及天然气化工领域,建成了化工集团公司、华科、南垣等40余家骨干企业,形成了190亿元的生产能力;在新材料领域,建成了长垣管业、汉维管业、奥维型材、竹田公司等20余家骨干企业,形成了60亿元的生产能力;在电子信息领域,培育了三维电子、大丰电器、振富科技、自动化仪表厂等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了30亿元的生产能力;在机械制造领域,培育了以力神泵业、永磁电机、宏启抽油杆、飞驰减震器为代表的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了25亿元的生产能力;在农牧产品精深加工领域,培育了以北亚乳业、银螺乳业、大庆乳品厂、华人健康食品等为代表的一批骨干企业;在医药领域,以华科医药、北兴制药为代表的现代医药业等特色产业也已初具规模。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有力地促进了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仅2004年,两个高新区的产值达到650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27亿元的63.3%。
  四、优化软环境建设,提升高新区的服务功能
  软环境建设直接影响高新区的发展。几年来我们积极引导高新区注重软环境建设,提升高新区的服务功能。哈尔滨高新区在深化企业服务上,成立了企业服务局,建设了一支专业服务队伍,推出了首问负责制,开通了企业求助110和网上求助中心,成立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办公室和企业投诉中心,研究制定了全程代办和登门服务等服务新举措。在降低企业成本方面,实行了百万元以上项目入门零收费、建设项目前期费用垫付制度。在拓展服务领域方面,协调省建行等金融机构在工业集中区开设分理处,引进了中铁快运公司入区建点,做好了公交车开进工业集中区的前期工作。努力提高审批效率,实行了窗口审批超时默许和跟踪问效机制,启动了大项目绿色通道制度,在全市率先推出了企业设立登记“一表制”。开发区投资服务中心荣获全国第六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此外,还在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开展了诚信企业和诚信经营者的评定活动,辟建了中介服务大厅,引进67家中介机构加盟。在完善法律支撑体系方面,落实了开发区法庭的职能,设置了审判庭,加强了与巡防支队的合作,加大了工业集中区的治安防范力度,开发区管委会被评为市级警民共建先进标兵单位。在完善服务功能方面,加强了人才和劳动力市场建设,积极为入区企业培训和推介人才。此外,还完善了对俄跨国直销贸易通道建设,新入驻企业75家。大庆高新区强化服务意识建设,提供“高效、快捷、一站式”服务,为企业提供创新创业资金支持,缩短了项目建设和投达产时间。
  五、发展孵化经济,完善高新区创业孵化体系
  孵化器作为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在促进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过程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几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孵化器的发展,尤其是加大了对高新区孵化器建设的支持力度。
  首先,我们积极支持高新区孵化器建设服务平台。几年来,我们积极推荐哈尔滨高新区和大庆高新区的国家级孵化器争取国家创新基金小额资助项目和公共平台建设项目,组织哈尔滨高科技创业中心和大庆创业服务中心申报国家创新基金依托机构。几年来两个高新区的创业中心共争取国家经费近2000万元。在积极为高新区争取国家支持的同时,省科技厅也加大了对高新区孵化器的支持力度,鼓励高新区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支持孵化企业的发展壮大,共支持资金2000万元左右。各种服务平台的相继建立,为高新区发展孵化经济,完善孵化体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其次,鼓励高新区规范孵化器的建设和管理,发展孵化经济。哈尔滨高新区不断强化了孵化项目建设和产业化进程,2004年发展高新技术孵化项目60家,有8家高新技术孵化企业在工业集中区开工建设;新开工39个高新技术项目,高新技术企业产值突破450亿元。建设了火炬创业园网络平台,向科技部和省科技厅争取了3400万元的专项支持资金。大庆高新区加强创业中心建设,不断完善孵化功能。高新区设立创业孵化资金、组织银企对接、争取风险投资,为孵化企业搭建资金支持平台;建立了电子、化工共享实验室、精细化工中试基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条件,培养创新源头;采取减免房租、免收上网费等优惠扶持政策吸引中介机构,投资建立生产力中心、技术评估中心,为企业发展搭建中介服务平台;建设完善高速宽带网络系统,为企业提供优质廉价的信息服务平台。2004年,两个高新区累计孵化面积24.6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595家,累计毕业孵化企业213家,在孵企业创造产值11.7亿元。
  六、开展国际合作,促进高新区实施对俄战略升级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我省充分利用与俄罗斯接壤的地缘优势以及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科技优势,按照中央“走出去,引进来”的原则,积极促进两个高新区实施对俄战略升级。哈尔滨开发区抓住国家发展对俄战略伙伴关系、加强中俄合作的契机,加强了与俄罗斯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发区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新西伯利亚科技园结成友好园区,在中俄两地互建国际孵化器,吸引俄罗斯高科技项目入区转化,实现产业化。中俄合作金属磨损自修复项目、中乌(乌克兰)合作液体环保供暖项目等进展顺利。此外还筹建了集保税、展示、销售功能为一体的“哈尔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跨国直销贸易通道”,为中俄企业合作与科技交流开辟“绿色通道”。目前,中俄对接项目已达30多个,有7个项目进入批量生产。
  哈尔滨高新区的高科技创业中心先后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科技园、韩国湖西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签订了共建国际孵化器的协议,吸引境外高科技项目入园,同时把园内企业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开发区创业中心与马来西亚独资企业黑龙江省富阳置业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富阳创业中心,成为国内首家与外商合作共建的综合性孵化器。
  今后,我省将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开发区,把高新技术园区战略研究纳入到全省的“十一五”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按照国家和省里的统一要求和部署,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积极推进高新区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加快高新区的发展步伐,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