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字体]    [打印] [发送]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www.most.gov.cn
科技部门户 > 专题专栏 >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 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 专题新闻

人民日报:创新强国力 硕果惠民生

科技部门户网站  www.most.gov.cn      2008年01月07日     来源:人民日报

  ——迎接科技奖励大会系列述评之一

 

  第一颗探月科学卫星“嫦娥一号”刚刚送来穿越38万公里的新年祝福;首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支线客机亮出即将翱翔天空的英武身姿……拨动创新的琴弦,奏出科技事业的强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正奏响动人的乐章。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近年来,我国科技界紧密围绕国家发展的紧迫需求,聚集各方面创新资源,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前沿技术不断突破,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

  在前沿技术上直面关键难题,引领未来科技方向,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众多突破,相关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

  在信息技术领域,曙光4000A高性能计算机,实现了峰值速度每秒11.2万亿次,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制造和应用十万亿次级商用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而以龙芯、众志等为代表的高性能通用CPU设计技术初步改变了我国信息产业“空芯”的状况。

  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TD—SCDMA也即将迎来一个愉快的夏天,在北京奥运期间提供3G服务。这个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填补我国百年通信史空白后,又攻克了大量关键核心技术,规模网络应用实验也顺利完成。

  生命科学发展如火如荼。我国作为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参与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获得一大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人类重要功能基因,我国人类功能基因组研发已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新材料技术领域重大突破不断。国产碳纤维一改过去30年的性能不稳定、离散度偏高面貌;高性能碳素钢先进工业化制造技术难题被攻破,实现性能翻一番,用钢成本大幅降低……

  自主创新推动前沿技术不断突破,技术的突破又支撑了国际竞争的底气。科技界人士评价,随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科技发展正进入重要跃升期,高技术正由“跟跑”走向“领跑”。

  解决产业发展重大科技难题,突破资源、环境领域瓶颈制约

  近年来在装备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克,为三峡大坝、青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打下“深桩”。

  高档数控机床研发的成果让两个数据一降一升:中高端数控机床进口增速由40%下降到10%左右,国产数控车床消费数量自给率由1999年的48.8%上升到2005年的79.5%;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究开发和应用也取得重要进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突破发展瓶颈制约,科技创新在资源环境领域的重要支撑必不可少。

  能源领域一系列创新成果引人关注。我国已在大型水电设备、先进核电技术、节能减排,以及燃料电池、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取得重要进展,为调整能源结构和保障能源安全奠定了基础。

  在矿产资源领域,我国突破了一批技术瓶颈,提高了采选冶综合回收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

  科技“治水”效应明显,已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湖泊污染治理和城市环境质量改善成套技术,在工农业节水以及海水淡化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

  迈入15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第三个年头,科学技术与国家战略需求、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效应正逐渐显现出来。

  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发挥关键作用

  河北省辛集市马兰村农民刘英芳种上了节水高产小麦,“少浇一次水还能多打100公斤”。刘英芳和乡亲们的收获是我国农业科研创新和良种推广相结合的一个缩影。“十五”以来,国家把农村科技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增加投入,强化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取得显著成效。

  农作物新品种培育技术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新培育的农作物新品种达800多个,平均增产10%以上,累计推广面积近5亿亩以上。围绕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累计增加粮食2043万吨,创造经济效益300亿元。

  转基因抗虫棉和杂交棉技术的应用为我国棉花生产增加科技元素,杂交棉的种植面积已占全国棉花面积的30%左右。

  同时,禽流感、口蹄疫、蓝耳病等9类重大疫病的18种新型疫苗和18种诊断试剂盒已成功研制,动物重大疫病防控为我国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统计结果显示,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由“九五”的37%已提高到“十五”的48%。

  突破健康和公共安全关键技术,解决民生相关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事关国计民生。近年来,一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健康和公共安全关键技术得到突破,一些与民生相关的重大科技问题得到解决。这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障生命和生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了积极的支撑作用。

  新药研发处于科技前端,并且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在创新药物研制方面,我国突破了一批新药研发和产业化的关键技术。如抗疟新药复方蒿甲醚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国际抗疟疾援助计划”首选药品。目前,处于临床的新药约150个,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的多于2000个。

  传染病威胁公共安全卫生,在解决相关领域的国际难题中,我国科学家成绩斐然。艾滋病疫苗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已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率先完成非典病毒灭活疫苗的I期临床实验,在非典疫苗研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禽流感防控方面,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了两种动物禽流感亚型疫苗和一种人禽流感疫苗的原型疫苗,为全球禽流感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

  环境与健康、医疗器械、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食品安全、重大工业事故、大城市火灾防范及应急技术、防范与打击重大刑事犯罪……

  在这些关系民生的众多领域,关键技术和大型仪器设备研制不断获得突破性进展,科技的忙碌身影不断出现。(人民日报 2008-01-07 第08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关闭窗口]
网站首页 网站导航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乙15号 | 邮编:100862 | 地理位置图| | ICP备案序号:京ICP备05022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