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界、经济界如何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自主创新的重要指示?在2月25日上午举行的“自主创新与民族振兴”座谈会上,科技部副部长尚勇指出,要在经济和科技战略中集中体现自主创新,在科技任务中切实落实自主创新,在体制机制上有效保障自主创新,在政策措施上引导和激励自主创新。
尚勇在座谈会上发言时说,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自主创新做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是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紧密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特点、新要求做出的科学论断。这一重要指示,丰富和深化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江泽民同志的科技思想,不仅对我国的科技事业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从科技、经济多方面认真贯彻落实胡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关系到我国未来科技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尚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自主创新指示的问题:第一,在经济和科技战略中集中体现自主创新。他说,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的决定性作用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在新的国际竞争格局中,我国面临着发达国家占有科技经济优势的巨大压力。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经济结构,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根本途径在于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抓住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有利时机,从战略上加强科技经济的紧密结合,真正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规划的战略主线和经济规划的战略重点,真正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把科技创新作为带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驱动力,实现发展战略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战略转变,从依赖国外技术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战略转变。同时,把自主创新作为今后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将其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为中心任务,着重提高三方面的创新能力,即: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真正从战略上保证“中心环节”和“突出位置”切实到位。
第二,在科技任务中切实落实自主创新。尚勇指出,以掌握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选准一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动性强,对提升我国整体科技实力、创新能力和国家竞争力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重点领域,攻克和掌握重大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在突破资源、能源、环境等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提高信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交通、现代服务业等一批国民经济重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保障亿万人民健康、生命安全和提高生活质量,加强国防科技创新和保障国家安全等优先领域,遴选一批重大项目和重点任务,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关键技术,掌握核心自主产权,充分发挥科技在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根据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的战略需求,突出前瞻性,选择若干高技术领域超前部署,掌握重大前沿技术,实现跨越发展,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遵循科学规律,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大幅度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持续创新能力。
第三,在体制机制上有效保障自主创新。尚勇强调,体制和机制直接决定着创新的绩效,是孕育创新并使其源源不断产生的土壤。当前,要科技、经济体制改革双管齐下,把大幅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体制和机制建设的首要任务,真正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新型技术创新机制。同时,大力促进科技与教育的结合,科研机构与大学多种形式的结合,军民科技创新的结合,整合、优化现有资源,建立以实现共享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切实改变科技基础设施薄弱、资源分散、缺乏共享的状况,加强科技资源的有效集成,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平台支撑。要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宏观管理机制,加强经济、科技管理部门、技术及装备使用部门、制造企业、研发部门之间的有机协同和结合,促进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有机衔接,形成各部门、地方、企业等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自主创新的良好局面。
第四,在政策措施上引导和激励自主创新。尚勇说,加强自主创新需要科技、经济、贸易、财税等相关政策的有机结合、共同推动。要力争在以下政策上实现突破:一是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激励其自主创新能力的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投入研究开发、吸引、稳定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二是统筹协调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政策,特别是在政府采购及其他经济政策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三是要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投入,提高投入效率。四是实施激励创新的人才政策,建立激励自主创新的科技奖励和评价体系。进一步营造和优化、发现、培养、使用凝聚创新人才,特别是尖子人才的政策与文化环境。五是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自主创新的民族精神,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社会基础。
“自主创新与民族振兴”座谈会是由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光明日报社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行的。各主办单位的领导、部分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参加了座谈会。
(科技日报)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