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吴忠泽指出:要全面准确理解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日期: 2006年04月29日 17:33       来源:科技部
【字号:

    科技部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吴忠泽4月20日在第七届重庆高交会自主创新高峰论坛演讲中指出,党中央已经确定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这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将引发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施这一战略,重中之重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这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
 
  吴忠泽说,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中央把新型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一个核心问题,摆的位置很高。理解这一技术创新体系,核心是全面准确理解企业的主体地位。从技术创新的实质看,不论是早期的创新理论阐述,还是近一个世纪来世界范围内的技术创新实践,都表明这是一种基于技术创新成果形成市场竞争力的经济活动。既然是经济活动,而不是学术活动,其主体就不是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而是市场的竞争主体——企业。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企业的主体地位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具体说,企业不但要承担研发活动,还要进行研发投入,政府不是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同时,企业不但要自己创新,还要把别人的成果拿来应用,不能关起门来搞创新。这三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理论和政策体系。

  吴忠泽指出,有人认为提出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今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就被边缘化了。这种认识是不对的。要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就是说企业不能脱离“学”和“研”的支持。这种结合不是一种政策上的平衡,而是一种现实的必然要求。我国企业整体上创新能力还不足,投入低,成果少,迫切需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提供坚实的成果支撑。事实上,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是重要的成果源泉。因此,在新型的技术创新体系中,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可以找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动力。

  吴忠泽认为,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可以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但二十多年过去了,目前不少人还认为“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仍没有完全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对技术创新的规律没有“吃透”,使得经济界和科技界各自在自己的两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各自推动科技进步。经济与科技形成了两条平行线,没有形成一个交会点。如何交汇呢?答案就是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这已经成为今后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突破口,成为整合中国的科技创新资源,实现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大跨越的根本途径。

  吴忠泽强调,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应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要形成政策合力。他说,此次国务院组织制定规划纲要配套政策,形成了包括税收、金融、贸易、政府采购、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等10个方面、60条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这是我国在促进创新方面第一个系统、全面的政策体系,其最突出的特色是把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作为政策的着力点,约2/3的条款涉及企业自主创新。他希望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快制定本地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调动经济、宣传、政法等部门深入企业解决问题。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探索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新举措,提高政府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率,从一般的项目支持转向对创新链中薄弱环节的支持。
 
    (科技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