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全球第一大手机生产大国,2004年我国全年累计生产23345万部手机。但我国移动通信用关键芯片,还基本依靠进口。据了解,国内手机厂商用于进口手机芯片的开支每年超过100亿美元。TD-SCDMA芯片在自主知识产权上的群体突破,使这一局面有望在3G时代被打破。
“空芯化”使2G时代国产手机难以翻身
2G时代,国产手机曾经依靠外观和价格优势打下了半壁江山,但这只是短暂的辉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市场分额迅速萎缩,到目前整体上尚无反弹的迹象。
业内人士指出,这其中的致命伤是因为核心技术的缺失。当外观和价格两大杀手锏失灵后,核心技术上的空白将使国产手机陷入长时间的被动之中:“从外拿来”的芯片无法保证终端企业及时紧扣行业潮流进行功能开发,这将导致国产手机总是要“慢一拍”,从而在高端市场竞争中落于下风。
拥有最新芯片技术的国际品牌通过不断开发新功能来占领高端市场,并通过利润补贴的形式保证其在低端市场的价格优势,这将直接影响国产品牌低端市场的份额。
与国际品牌对抗乏力后,为拓展被严重挤压的生存空间,势必导致国产品牌之间的同质化竞争———恶性价格竞争又将进一步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空间。这种恶性循环的背后,其罪魁祸首便是核心技术没掌握在自己手里。
TD-SCDMA芯片群体突破
“从开始阶段的话音功能到目前的分组数据业务、切换等功能,TD-SCDMA芯片从整体上可以支持所有的3G业务。”TD-SCDMA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介绍,尤其让他感到自豪的是,日前由三星公司开发的一款由T3G提供芯片的TD-SCDMA手机进行了视频业务的演示,“这是到目前为止我所看到的所有手机中最漂亮的视频。”他说。
不止于此,据内部人士透露,TD-SCDMA芯片厂商面向未来商用,在高、中、低端TD-SCDMA芯片的布局方面,面向3G增强型技术的研发方面都已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目前,一共有T3G、展讯、凯明、ADI、华立和重邮信科等6家厂商参与了TD-SCDMA芯片的开发,其中T3G、展讯、凯明、ADI已完成产品开发并在测试中表现良好,华立和重邮信科预计在今年9月份能完成产品开发并完成测试。
“TD-SCDMA终端芯片企业之所以能够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群体突破,对通信技术标准的掌握是其中的至关重要的因素。TD-SCDMA产业的发展为中国芯片行业提供了一个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整体提升的重要机遇。”杨骅指出。
据悉,TD-SCDMA芯片企业目前已成功支持10几家终端企业进行终端的开发。可以预见,只要TD-SCDMA标准启动运营,终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得到根本性的提升,因为核心知识产权掌握在中国企业手里,2G时代受制于人的局面将一去不复返。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