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三峡工地的“新闻通气会”上传来消息:据不完全统计,三峡工程建设十年来,共有10余项科研项目取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200余项科研项目取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在施工中应用和申请的发明专利达700余项。
10年来,“工厂流水线”式的混凝土浇筑方式、长江两次深水截流及围堰施工、计算机控制系统、爆破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金属结构和机电设备的制造与安装等水电建设科技成果,在三峡工程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三峡工程的科研项目主要有:国务院“重大办”安排的“三峡工程重大装备的研制”;国家科委安排的“六五”、“七五”、“八五”攻关课题;8个单项技术审查科研项目;长江水利委员会安排的“设计科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安排的国家基金重大项目“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几个关键问题的应用研究”;“九五”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国产化项目中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成套设备科研项目;三峡工程“施工科研”等。
在这些科技成果中,有的改写了世界水电史;有的填补了世界水电科技的空白。这些科研项目专业涉及泥沙、航运、水文、地质、水工、施工、建材、金属结构、机电设备、生态环境、人文等多学科、多专业。涉及人员除直接参与三峡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科技人员外,全国还有数十家科研和高校单位的数千名科技人员投入三峡工程的科研工作,提交了2000多份科技成果报告。
这些科技成果对三峡工程建设重大问题的决策起了奠定科学基础的作用,也对优化设计、改进施工工艺、保证工程质量、节约工程投资、促进现代化管理起了重要作用。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