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青岛市隆重举行科学技术大会
日期: 2006年04月17日 15:23       来源:科技部
【字号:

    4月11日,青岛市首次科学技术大会隆重举行。青岛市市领导杜世成、夏耕、崔锡柱、张若飞、蔡伦斌、张旭升、刘建华、王程林、张泽忠、李增勇、张惠、姜杰、王永生、邢厚仁、罗永明、王修林、吴经建、胡绍军、邹立健等出席大会。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主席台就座。

    上午9时,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幕。这次全市科学技术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全面部署青岛市科技创新工作,动员全社会为增强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努力奋斗。
 
    国家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为大会发来贺信。贺信说,近年来,青岛科技事业迅猛发展,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崛起。围绕建设全国重点中心城市、世界知名特色城市的目标,青岛市不断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地位,提高自主品牌的科技含量,走出了一条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品牌为目标、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发展道路。相信此次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必将在全市掀起崇尚创新的热潮,推动青岛在建设创新型城市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会上,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为“青岛市突出贡献人才最高荣誉奖”获得者张瑞敏颁发了120万元奖金和奖牌。市委副书记、市长夏耕为“青岛市突出贡献人才功勋奖”获得者、青岛海信信芯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战嘉瑾颁发了100万元奖金和奖牌。

    杜世成在会上作重要讲话。他指出,这是一次贯彻落实的大会,是一次表彰奖励的大会,更是一次全民动员的大会。市委、市政府之所以提出在国内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的奋斗目标,主要是基于几方面考虑:一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青岛要建设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在这一涉及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决策中,青岛唯一的选择就是率先建设创新型城市。二是从青岛市产业和社会发展的现状看,过去几年,青岛市集中力量抓好“三件大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骨干主导产业中真正属于我们的核心技术并不多。因此必须清醒地看到,城市经济发展面临世界高新技术浪潮的严峻挑战,如果不思进取,今天的主导产业明天可能就会成为垃圾。三是青岛面临着周边城市的竞争,在劳动力、土地等方面我们基本上没有相对优势,要想在新一轮竞争中取胜,必须迅速塑造绝对优势,必须通过全社会创新构筑新一轮竞争优势。青岛下一轮发展水平的高低,关键取决于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而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一靠政府的效率,二靠全社会的创新能力,最根本的在于政府的创新能力。四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推出了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和课题,为我们新一轮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如果我们能以创新的精神争取到这些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青岛就会在新一轮创新中实现新发展。

    杜世成说,要坚持把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深入研究、准确把握创新型城市的内涵。一个创新型城市必须具备创新的能力,这种创新能力广泛存在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中,包括思想理论、体制、机制、管理等各个方面。只有具备这样的创新能力,才能够建成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城市的内涵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技术领域的创新,要用先进的技术不断创出新产业、不断改造传统产业,努力实现管理、体制、机制和技术、产品、产业的全面创新。二是社会管理创新,要通过管理理念、管理的组织体系、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评价体系的创新,带动经济技术领域的创新,形成崭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三是城市文化创新,这是前两个创新的基础,又来源于前两个创新,并且能对前两个创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只有每个人的思想、知识、能力和素质,以及整个城市的风气、文化、精神和行为都符合创新的要求,我们的城市才会真正具有创新的能力。

    杜世成指出,要把构筑健全完善的城市塔形创新体系作为中心任务,努力打造创新型城市的深厚基础。建设创新型城市,首先要建立强大的创新体系,这是全部创新工作的基础。当前,要把构筑城市塔形创新体系作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首先,要加快打造创新体系高端的“塔尖”。这是自主创新的源头,是摆脱技术依赖、早日赶超发达国家科研水平的主要力量,也是城市创新能力最高、最集中的体现。这个“塔尖”主要由国家级院所、研发中心和实验室组成,能够研发骨干产业的核心技术,开展引领新产业的新技术研究。要建设好“塔尖”,必须坚持建大、引大、靠大并举,通过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培育在青的重点科研机构,使之尽快进入“国家队”。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规划中的重大科研项目和科研机构落户青岛,要利用青岛现有的高校科研机构,千方百计主动靠近大院、大所,切实推进产学研合作,争取拿到更多的国家课题,培育形成新的产业。其次,要努力建设强大的“塔身”。“塔身”主要由青岛的一般院校、本地大企业、在青落户的国内外大企业尤其是国家级大企业组成,重点围绕青岛发展中最紧迫的问题,集中力量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同时承担部分集成创新的任务。三是构筑坚实的“塔基”。“塔基”包括大量的中小企业以及广大市民、高校学生,大家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创新创业。这种全社会的创新力量,将有利于推动“塔尖”和“塔身”的力量不断发挥、成长,形成新的创新成果。
 
    杜世成强调,在构建城市塔形创新体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要坚持以创新为引领、推动和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是要坚持培育与引进并举的“两条腿”走路方针;三是要全面贯彻中央的各项方针,要坚持对外开放,使我们的创新体系独立而不孤立,自主而不关门,开放而不封闭;四是要明确分工、突出重点、实现合作、落实责任,市直各部门要迅速作出规划,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联系,积极争取国家的重大课题,各区市要根据各自优势,选准重点,在“引大”上实现突破,全市所有企业和机关单位都要动员起来,为“靠大”、“引大”作出自己的贡献;五是要注意经济技术、社会管理和城市文化的创新同步进行,互相推进,相得益彰。

    杜世成指出,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创新管理体制,增强城市整体的创新能力。一是建立健全努力联合攻关、集成创新的管理体制;二是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与产业互动的管理体制;三是建立有利于创新主体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持久的动力。完善投入机制,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内,都要加大对创新的投入。完善激励机制,强化对单位、企业和个人的激励。完善创新成果的认定评价机制,要注意讲求实效,防止浮躁与急功近利。完善风险担保和成果的共享机制,尽快制订风险担保、风险投资、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政策。完善人才培养和集聚机制,包括政策留人、产业留人、待遇留人,搭建有利于科技工作者自主创新的广阔平台。

    杜世成最后指出,要加强组织领导,科学统筹规划,扎扎实实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各级各部门要把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决定青岛城市地位的长远战略目标来抓,确保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一要科学把握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指导原则。一方面注意防止头脑发热,一哄而上,忽视客观实际,盲目蛮干,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防止消极态度,无所作为。要注意按照中央“十六字方针”的要求,既放眼长远又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坚持科学定位,坚持市场导向,坚持产业依托,坚持企业主体,坚持社会联动。二要抓住关键环节,集中力量,实现重点突破。要在去年青岛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个突破”的基础上,在引进科研机构、培育创新体系上取得突破,在建立企业研发中心上实现突破。在推进经济技术领域创新的同时,各级要围绕社会管理创新和城市文化创新,找准关键环节,实现重点突破。要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弘扬社会正气;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机关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坚定开放思想,树立改革观念,加快推进繁荣青岛、平安青岛、文明青岛与和谐社会建设。三是建立完善网络,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努力营造开放的氛围、改革的氛围、创新的氛围、和谐的氛围。四是要推进创新型文化建设,培育和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建设学习型城市和创新型的城市文化,更加主动地扩大对外开放交流,努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夏耕在讲话中指出,要完成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的奋斗目标,一要正确把握形势,切实增强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青岛未来发展的地位和建设“两个城市”的要求,充分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实现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在新一轮创新竞争中取得优势。二要明确任务,突破重点,认真组织实施《青岛市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要在发展领域和重点方向上取得新突破,在城市创新体系建设上取得新进展,在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上取得新跨越。三要创新机制,强化措施,全面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当前要尽快实现三个到位:一是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到位;二是高校的基础、生力军作用和科研院所的骨干、引领作用要到位;三是政府的引导作用要到位。四要加强区市联动和特色产业科技园区发展。各区市都要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目标,认真研究如何以创新发展为纽带,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为大企业、大项目配套。特别是要围绕集群发展,在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有所作为,在高校科研单位成果转化方面发挥作用。要加快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建设,积极促进软件园、都市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海洋生物产业基地、新材料基地等建设发展,使之成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基地、创新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五是要认真落实激励创新的各项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努力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青岛市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崔锡柱对贯彻落实大会精神提出要求。

    会上,青岛市市委副书记张若飞宣读了《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奖励突出贡献人才的决定》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2005年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市领导为荣获2005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奖的单位、个人颁奖。

    各区市和中央、省驻青单位主要领导,驻青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主要负责人,省级以上的高新区负责人以及获奖单位和科研人员代表、高新技术企业代表、学术团体代表和部分民营科技企业、重点项目企业代表共600余人参加了大会。青岛电视台对大会进行了直播,各区市设分会场组织了收看。

    (青岛市科技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