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中小企业:中关村自主创新的主体(科技日报)
日期: 2005年03月15日 08:53       来源:科技部
【字号:

    企业创新成就中关村辉煌

  2004年4月,国家科技部发布了《中国技术前瞻报告2003》,该报告提出了未来10年我国最有可能的10大科学和技术突破,以及8项产业重大核心技术。这8项核心技术中,中关村有7项处于领先地位,包括集成电路设计、第三代移动通讯、音视频、疫苗、新材料等,以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近来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的项目。

  在芯片产业研发的国际竞争中,逐渐开始出现从边缘到中心的效果。继方舟、龙芯、北大众志三大“中国芯”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之后,以中星微为代表的几大芯片设计商已经在世界主流市场取得了一定的发言权。日前,信息产业部在北京发布第四届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评选结果,共评出五个项目,拥有全部自有知识产权的“星光中国芯”位居榜首。

  在新一代互联网的全球竞争中,主要设备研制进入国际第一方阵。2000年成立的清华比威公司,在国家“863”重大项目、信息产业部电子发展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发改委产业化重大专项的支持下,与清华大学共同研制成功BitEngine12000系列IPv6核心路由器。该产品是第一个通过信息产业部IPv6入网测试、第一个通过信息产业部IPv6进网运行实验,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获得信息产业部IPv6入网证的国产IPv6核心路由器。测试报告显示,在一些指标上超过了国外产品。BitEngine12000系列IPv6核心路由器累计申请专利15项,其中一些技术创新正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制定国家标准。在日前开通的CERNET2上的25个节点上,该公司的IPv6核心路由器中标50%。

  疫苗和生物技术方面,科兴公司SARS灭活疫苗研究为世界领先水平,目前处于临床人体试验阶段。万泰生物的艾滋病抗体系列诊断试剂已被公认为国内第一品牌产品,其戊型肝炎(HEV)疫苗已申请4项国际发明专利,为迄今我国唯一一项原创性基因工程重组疫苗。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的技术成就,其主要研发者均为中关村的企业。这是一个重要的事实:在科研院所林立、科技人才高度密集的中关村,科技企业正在走进技术创新的前台,成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最具活力的生力军。

  转型期为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提供机遇

  曾几何时,“中关村”作为我国科技研发基地的代名词而享誉海内外。这个事实是由于在中关村地区集聚着国内最雄厚的技术实力和科技人才。曾有媒体称,中关村地区科技人才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密集度,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少见的。

  从事科学研究是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必然承担的历史使命。而事实上,在这里辛勤耕耘的科学家们确实不辱使命,他们的成就一次次刷新了我国科技发展的记录。

  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在世界上尚居下游。这意味着,国家鼎力支持的科技研发活动,并未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最强劲的动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科院考察时指出,要加快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纵观中关村近年来技术创新活动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力军是时代的选择。一是在经济运行机制重塑方面,实现在社会主义制度原则下,用市场机制对原有计划机制的主要置换,真正确立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和主导地位;二是在经济主体角色转换方面,国家将由经济活动的运动员转任裁判员,企业则逐步从政府的附属地位走出来,成为市场主体,进而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如果说在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中,经济体制转变的标志,是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话,那么,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目标就是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决定了它对于市场需求具有更为敏锐的感应力和判断力,同时能够自主、灵活、高效的完成创新成果的市场转化。

  近年来,从中关村出现的一系列自主创新成就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研发的创新体系正逐步形成,而后者是保证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创新从目的来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基础研究,是对未知世界知识的探索,如数学、物理、生物中的基础性课题等。第二个层面是重大发展攻关,是从人类、区域发展的角度组织的研发攻关,如人类基因组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中国的“两弹一星”等。第三个层面是针对提升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而开展的研发活动,如新药的研制、芯片设计等。

  从三个层面研究的特点和目的来看,承担研发的主体是不同的。第一、第二个层面主要依赖于科研院所、大学等研究机构,是国家依靠研究机构对各种要素进行配置的过程。第三个层面由于有实际应用和产品的背景,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市场配置。在市场机制相对发达的国家,第三层面的研发主要依赖于企业,而政府则主要从宏观调控角度来参与和实施。

  从企业作为第三层面创新活动的主要主体所起的作用来看,企业主要是用自己研发(即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研发力量来完成产品和项目的研发过程)和主导研发(企业通过对资源、研发要素进行配置、组织来实现产品和项目的研发过程)来进行创新活动。

  在市场机制相对发达的国家,企业成为第三层面研发的主要依靠力量,有其深刻的原因。创新探索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等特征,但创新成功后的巨大溢出效应和竞争优势对任何投资主体而言,都是极为丰厚的回报,此即创新的魅力所在。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看,它对产品的市场需求、研制成本、应用前景等都有相对比较明确的了解,其研发的目的性更强,可以避免纯粹为研发而做的研发,使研发的成果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推广性。因而,在第三个层面的创新活动中,企业较之科研院所、大学等科研机构,在创新的选择和成果转化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从而成为创新的主体。

  在我国,由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三个层面的研发活动都是围绕科研院所、大学等研究机构来设置的,造成了第三个层面的研发离实际应用和市场需求有很大程度的脱节,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结果。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逐步形成,我国的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部分企业已开始具备作为第三层面研发主体的实力。因而,在国家科技部发布的《中国技术前瞻报告2003》中8项产业重大核心技术主要来自企业。

  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要加快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步伐,就要让企业进一步在自主创新活动中担当重要角色,特别是在第三层面的研发中成为主体和主要力量,成为自主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研发队伍不断壮大,研发实力不断增强,研发水平不断提高。但总体来看,我们的企业的实力还不够强,企业的研发体系也还处在培育和建设阶段。企业在研发特别是主导研发方面的力量还不够强,很难调动和配置企业之外的研究资源和要素,成为第三层面上的研发主体还有一段距离。

  因此,要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就需要通过一些计划和措施,努力把企业培育成第三层面研发的主体、国家自主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企业成为第三层面研发或主导研发的主要力量,就要通过资源配置、要素调动等手段,透过企业来完成研发项目的提出、组织和实施,使企业逐步成为研发的主导力量。只有不断地将企业推入研发的主战场,才能逐渐使企业成为第三层面的研发或主导研发的主要力量。这无论是对于完成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还是对于支持企业做强做大,都将提供良好机遇,具有深远意义。 (科技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