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存高远
本报记者 张曙红 陈建辉 王玲
造一辆汽车并不难,难的是大批量地造好车。
当年,芜湖市的领导们正是看到小作坊里也能敲打出一辆辆小轿车,而且获利不菲,才更加坚定了上奇瑞项目的决心。
如今,当年的那些小作坊早已经关停并转。当年的市领导却随着奇瑞项目的进展,熏陶成了现代汽车业的行家,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对世界汽车业的新进展、新动向如数家珍,了如指掌。
奇瑞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渐强,成长为中国汽车业最具影响的自主品牌,就在于她没有重复作坊式的落后的生产与开发模式,而是选择了一条与市场接轨、与世界接轨的自主研发道路。
善于学习才有“溢出效应”
在经过上百年发展而成熟起来的现代汽车业面前,中国人无疑是“小学生”。是学生就要承认差距,善于学习。
毋庸讳言,奇瑞造车是从模仿开始的。在奇瑞的早期产品上,不难发现清晰的借鉴痕迹。但运用反求工程借鉴市场上的成熟技术,进而实现产品的创新,是世界汽车工业中常见的开发模式,并非奇瑞的独创,也不是中国人的发明,日本与韩国汽车业也正是通过这种开发模式起步的。
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具体的技术和产品,更重要的是企业的组织形式、产品开发模式、生产的控制体系等等,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虽然奇瑞是国有企业,但给记者留下的印象却是:比许多合资企业更像合资企业。
奇瑞总经理尹同耀曾经是一汽大众总装车间主任,第一辆奥迪就是由他组织生产出来的。他认为,奇瑞的成功是善于学习、博采众长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20多年来对外开放和大规模引进带来的技术、经验、人才的积累,也就没有今天的奇瑞。
对一位普通工人的采访使记者对奇瑞人善于学习的精神有了更具体的理解。一直在轿车厂焊装车间工作的蔡交华说,“我们的焊装线是从国外引进的,一开始工人都是凭经验、感觉干活,没有建立起工艺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后来我们到一些企业参观,学习引进了国际通行的车身焊接质量评价标准(NQST),又从国外进口了先进的专用检测设备。经过4个多月的反复试验,总结出针对不同焊接材料的工艺技术规范,建立了完备的焊接参数监控体系。现在,车身焊接的NQST值已从过去的0.8降为0.1,超过了某些合资企业的水平。”
在评价引进外资给本地产业带来的影响时,专家们喜欢用一个词:“溢出效应”。令人奇怪的是,在那些合资企业中看不到多少“溢出效应”,相反,这种“效应”在奇瑞等自主品牌企业中得以集中体现。为什么合资企业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而通过引进外资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却在奇瑞得到消化、吸收?原因也许是:没有主动学习的愿望,没有善于学习的精神,种种“效应”绝不可能自动“溢出”和扩散开来。
自主开发不是“闭门造车”
通过自主开发,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支撑起富有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是奇瑞人的不懈追求。
自主开发的关键是自己作主、以我为主。但自主开发并不等于“自己开发”,而是在以我为主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的许敏院长告诉记者,在自主开发的问题上,要走出一个误区,以为自主开发就是什么都要由自己来干。在今天的世界上,没有一家汽车公司的产品开发全都是靠自己完成的。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在奇瑞发动机二厂,记者看到从3缸到V型8缸、从汽油到柴油、排量从0.8升到4.0升、全部满足欧Ⅳ排放标准的3个家族、18款发动机样机。厂长冯武堂介绍:“这是公司与全球最负盛名的发动机设计企业奥地利AVL公司联合开发的,其中有4款基本由AVL公司完成,其余14款全部由我们自主开发。在这一系列新的发动机中,我们采用了世界领先的技术。”
搞联合开发,奇瑞的目标不仅是要得到新产品,更是为了掌握高性能发动机的设计方法和试验流程,掌控全部知识产权,形成自己的技术能力。“刚开始的时候,虽然叫联合开发,但他们把我们的技术人员关在一个房间里,他们的工程师在另一个房间搞设计,根本没有让我们参与的意思。但我们坚决反对,反复坚持,最后终于参与了整个开发的全过程。”在联合开发的过程中,奇瑞的技术人员迅速掌握了从概念设计、详细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试制、开发试验、整车试验等一整套开发流程、开发体系和方法论。同时,奇瑞还拥有了一批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试验设备,包括17台AVL发动机试验台架和1台动力总成试验台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的开发数据库。
“以我为主营造平台,面向世界整合资源”,奇瑞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自主开发模式。他们不仅“走出去”,和AVL公司这样的企业搞联合开发;还“请进来”,请设计公司到奇瑞工作,由对方负责项目管理,带领年轻人共同完成设计;他们还创造了“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的开发形式,即请设计公司完成概念设计,由奇瑞公司完成工程设计,最后再请设计公司审查把关,以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实现以我为主的创新设计。
实现高起点的“中国创造”
奇瑞人志存高远。“我们自主开发瞄准世界最先进水平”,总经理尹同耀说。为此,奇瑞公司每年都要从世界上选10个最好的发动机、10个最好的变速箱、10个最好的车型回来,把它们掰开来、撕碎了进行研究,分析人家走到了什么程度,用了一些什么样的先进技术,从中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
奇瑞每年用于产品研发的投入,都保持在销售收入的10%以上。投资4亿元人民币建设的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是国内装备最先进的汽车研发机构之一,拥有发动机台架试验室、整车转毂环境试验室、排放分析室、整车道路试验室、总成零部件试验室、非金属件试验室、计量中心、气道试验室、电子试验室,完全具备整车造型、车身、底盘、发动机、变速箱、整车电子电器的开发设计能力,并初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开发平台。目前,奇瑞累计批准授权专利120余项,还有100余项专利申报待批。由奇瑞承担的国家“863”重点项目混合动力轿车的研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4年2月,公司新成立了规划设计院,以新的制造手段和新工艺、新流程、物流、动能供应、数字模拟工厂为研究方向,着力提高公司的制造技术实力,缩短新产品投产的周期。最近,经国家科技部批复同意,国家节能环保汽车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花”落奇瑞,挂牌在即。
在奇瑞的规划中,自主开发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本具备一定的自主开发和系统集成能力,年产销达到10万辆,这个阶段的目标已经实现;第二阶段是要具备较强的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的开发能力,年产销达到100万辆。这个目标有望在2010年实现。
奇瑞在车用技术开发上的巨大成就,加快了中国家用轿车新技术运用的进程,推动了国内家用轿车向更安全、更舒适、更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2001年,当ABS、EBD甚至助力转向还是20万元以上高级轿车的装备时,奇瑞已将这些配置运用于10万元以下车型的标准配置,带动了这些高配置在国内家用轿车的广泛采用。奇瑞QQ定位于“年轻人的第一辆车”,不仅价位低,而且加装双安全气囊、ABS和I—SAY数码视听系统等,赋予了微型轿车安全、舒适、时尚的全新概念,被视为微型轿车领域革新性变化。自主研发的奇瑞车省去了引进费、专利费等,成本大大降低。因此,奇瑞每一款新车的推出,都激起车市一片“跳水之声”。
奇瑞的出现和成长颠覆了中国车市的价格格局,给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正如一位网友在评价奇瑞时所说的:“你可以不买奇瑞,但你不能不知道,正因为有了奇瑞,你才可以不必用17万元的价格去买台老桑塔纳。”这就是自主开发企业送给中国消费者最大的善意和最好的礼物。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