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为什么让国人感动
本报关于奇瑞的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一位北大学者给编辑部来函,剖析奇瑞现象给我们的启示———
奇瑞为什么让国人感动
路风
近些天,连续阅读了《经济日报》关于奇瑞的系列报道,深受感动。我在想,是什么东西贯穿在奇瑞发展的各个方面,奇瑞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勇气。
勇气使奇瑞在荒滩上崛起,开发出一个又一个产品,吸引来一批又一批的有志之士,并使其志存高远,动力澎湃,带着哀兵必胜的信念和杀出重围的决心走向世界。
勇气来自哪里?最初来自穷则思变,来自无依无靠,可能还有点来自报道所调侃的“无知无畏”;然后来自在市场竞争压力下求胜的意志,来自不愿意放弃造中国车理想的坚定信念,勇气使奇瑞成为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
为什么勇气会关系到自主创新?这要从什么是自主创新说起。问一句:天底下有没有不自主的创新?当然没有。那为什么会产生“自主”创新的概念?这与技术落后状态有关。很早以前,人们曾经以为创新只能出现于处于技术前沿的国家,而技术落后国家只能跟随。后来出现了落后者赶上先进者的实例,学者们才意识到其实创新的空间大得很,即使还处于追赶阶段,落后者也有可能创新,而且创新是实现赶超的最佳途径。但落后状态更容易产生信心不足,产生恐惧,产生依赖外国技术的习惯,所以能够奋起赶超的国家在世界历史范围内也只是落后国家中的少数。自主创新的概念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发明,之前已经在日本和韩国出现。如果那两个国家后来跻身发达国家行列并非偶然,那么勇气与自主创新相联也就并非偶然。
创新只能自主,这对技术先进者来说是理所当然、不言而喻的,但对技术落后者来说,必须强调自主是因为赶超需要勇气。只凭勇气可能成为蛮干,但没有勇气就肯定不敢进行自主创新的实践。没有勇气实践,落后者永远是落后者;有了勇气去实践,落后者就变成了赶超者。都说创新需要能力,但能力是哪儿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产品和工艺开发的实践中生成的。技术不同于科学,只有采取产品形式才有生命力。但采取产品形式就会有风险,不仅有技术风险,而且还有市场风险。不敢冒风险,就不敢实践,但不实践就产生不了能力,而越没有能力就会越害怕,最后永远摆脱不了依赖。
奇瑞是个新企业,也是个行业内的小企业。为什么这样一个企业能在产品开发上超过技术积累雄厚的大企业?一位从一汽退休后到奇瑞工作的老工程师说,奇瑞能够做起来就是因为敢于实践,而实践是汽车产品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很多人说自主开发最难的是技术,其实这是外行人的话。正如一位在大企业工作过的奇瑞工程师所言,自主开发最难的不是设计车型,而是设计出来车型后企业敢于投入生产并敢于投入市场参与竞争。之所以最难,是因为这种决策的风险最大,往往影响企业的生死存亡。但不这样做,就无从知道在实验室里开发出来的产品是否可行,就不会发现问题,就没有改进的可能,也就不能进步。所以自主开发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战略问题;所以自主开发企业不是只能做出车展样品的企业,而是以自主开发的产品作为主要竞争手段的企业。
近段时期,全国出现了一个提倡自主创新的热潮,但在欣喜之余也要清醒看到,有些不搞自主创新的人,目前也纷纷顶自主创新之名,以获取各种好处。例如《经济日报》的评论所提到的“馒头论”,某些人硬说自主创新企业的出现不过是在吃第十个馒头,而之所以能吃饱是因为前面有九个合资的馒头垫底。不管有意无意,“馒头论”把出现的自主创新成果说成是至今不敢进行自主创新者的贡献,于是好像大家多年来都在为自主创新做贡献,彼此彼此。这种谬论已经受到批评,这里再从逻辑上加以补充:进行自主创新需要沉溺于合资模式所不能产生的独立变量,而勇于进行自主创新的实践就是其中之一,所以两个模式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问题在于,前九个馒头和第十个馒头是两种不同的馒头:前一种馒头吃多少都没风险,但会缺钙,最后还会营养不良;后一种馒头吃了以后能让人强身健骨,而且无论有没有前一种馒头都会吃饱,但因存在风险,所以只有勇者才敢吃。如果两种馒头没有本质区别,那就根本不需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而当年比中国今天条件差得多的日本、韩国就不会发展出自己的汽车工业。因此,我们的政策应该支持敢于吃后一种馒头的企业。
奇瑞让国人感动,不是因为它已经达到的技术水平有多高,而是因为它在那样的困境中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奇瑞人所承受过的以及正在承受的压力非外人所能充分感受,但因为勇于在实践中学习,所以不断进步,令人感到充满希望。近年来走访参观过许多企业,发现一个明显的现象:在长期依赖外国技术的企业中,有人总是在讲自己搞技术有多难,谈虎色变;而自主开发企业无论水平高低,却总是具有向上攀登的信心,充满阳刚之气。两种精神面貌泾渭分明,令人感叹原来自主创新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三年前曾就华为的成长求教一位华为的工程师,他对我总追究技术问题不解,给了一句有点不耐烦但令我永不忘却的回答:“其实高技术就是一层窗户纸,捅破了之后跟种萝卜大白菜没什么两样!”话虽通俗,却掷地有声。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能够像奇瑞和华为、中兴那样敢于冒着风险捅破高技术的窗户纸,中国工业就会发展出全球竞争力,中国经济发展的面貌就会焕然一新,中国就会有朝一日跻身于发达国家的行列。
所以勇气如此重要!(作者系北京大学企业与政府研究所所长)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