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听百姓说奇瑞
本报记者 白海星 文 晶 通讯员 徐春芳
本报关于奇瑞自主创新的系列报道在奇瑞的家乡安徽引起强烈反响。日前,本报记者在合肥、芜湖进行了随机采访。说起奇瑞,大家在言谈中都同样涌动着兴奋与自豪。
刘斌,芜湖的哥,6月10日上午在他银灰色的奇瑞旗云出租车上:
这几天,同行们都在传阅报纸,上面天天在说奇瑞自主创新的事。听说是中央媒体宣传的,你可知道,我们芜湖2500辆出租车,几乎全是奇瑞,我们觉得扬眉吐气啊!
我开了7年出租车了,原来就是觉得奇瑞实用,皮实,又不贵,还是家门口生产的,没想到它还是我们汽车自主品牌的头把“交椅”!我一天到晚时刻都和奇瑞在一起,看了报道文章,现在就觉得天天像和国宝大熊猫在一起似的!
陈光,安徽交通广播《陈光聊车》栏目主持人,资深汽车行业记者,6月9日上午11:00,直播室外:
我对奇瑞印象最深的是在去年的北京车展上,当时奇瑞不仅展示了整车,还展示了两款由他们自己研发的发动机,这一举动引起了现场国内外同行的震惊,因为那次车展只有NISSAN和奇瑞这样做。作为家乡人,我在现场也感到很自豪,这不仅是为安徽争光,而且为中国争光啊!更重要的是它告诉外界:在同等级别的汽车中奇瑞的价格低,是由于省去了技术引进费用,成本大幅度降低;同时,奇瑞不是组装厂,奇瑞已经掌握了汽车生产的核心技术,奇瑞是值得重视的。
这次《经济日报》的报道我都看了,与其说是在浓墨重彩宣传奇瑞,其实更是在为我们民族自己的品牌鼓与呼。我觉得是该这样做的时候了!
计波,合肥正业出租车公司司机,所用车辆为奇瑞旗云:
开上奇瑞旗云很偶然。去年公司让我参加一个节油比赛,所用的车辆就是奇瑞旗云。当时参加比赛的总共12名司机。我的成绩是百公里耗油4.17升,我以为成绩不错了,哪知道一公布,我是最后一名。第一名的成绩是3.15升。我太诧异了,还有这样省油的车!所以今年4月换车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就选择了旗云。
高述红,奇瑞车主,6月9日晚,芜湖市耿福兴酒楼:
在上世纪90年代,我为当时的民营汽车企业通宝销了3年车。当时通宝上不了汽车目录,卖车特别困难。我们想打进北京市场,结果尝试了各种营销手段,都没有成功。如今奇瑞实现了我当年的“北京梦”,京城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作为一个芜湖人,能不自豪吗?
我是生意人,知道做生意不容易,尤其是奇瑞现在做到这一步更是不容易。别的也帮不了,我就带头买奇瑞,见到人就宣传奇瑞。奇瑞的产品是真正为老百姓考虑的,应该走进千家万户。
杜武杰,芜湖海关副关长,6月9日下午,芜湖海关办公室:
《经济日报》关于奇瑞的系列报道我仔细看了,整套报道写得高屋建瓴、气势澎湃,把奇瑞的发展历程展示在世人面前,确实长中国人的志气!
作为一名海关工作人员,真为奇瑞在海外市场的表现自豪。2001年10月,奇瑞从上海海关出口了,消息反馈到芜湖海关,大家都有点不敢相信这个消息啊,奇瑞这个“初生牛犊”能出口?轿车向来只有进口的啊。现在,汽车出口在芜湖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奇瑞的带动下,芜湖自己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也在不断走出国门,30多家芜湖企业产品、技术实现了出口,出口到了北美、欧洲、亚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芜湖已成为国内汽车制动泵的主要出口生产基地。
在芜湖,由于奇瑞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汽车关键零部件基本都可以实现“芜湖造”,一个新兴汽车城正在形成。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