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自主创新-柳暗花明看奇瑞-系列报道之十三(经济日报)
日期: 2005年06月28日 10:27       来源:科技部
【字号:

根本出路在于自主创新
——科技部、安徽省政府和本报联合主办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战略研讨会

  本报芜湖6月16日电记者王玲 白海星 通讯员徐春芳报道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中心环节。为推动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增强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由科技部、安徽省政府和本报联合主办的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战略研讨会今天上午在安徽芜湖隆重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就如何发挥企业自主创新主体作用、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安徽省省长王金山在致辞时指出,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安徽近年来宏扬自主创新精神,汽车工业出现了一批自主创新型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凭着自主创新的信心和决心,奇瑞汽车在短短8年时间里得到长足发展,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奇瑞发展最艰难的时候,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给了奇瑞继续前进的勇气和力量。选择汽车,就是选择了苦难和艰辛,我们肩负的责任很重,任何时候都要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企业营造自主创新的发展氛围;随着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安徽汽车工业一定会迎来美好的明天。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会上指出,经历8年的风风雨雨,奇瑞已经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对中国自主品牌企业发展具有特殊意义。汽车工业在众多的产业中技术成熟度最高,是一个传统产业,同时又是一个由最新技术武装起来的产业,国际和国内竞争非常激烈。在这样的形势下,安徽省和芜湖市的领导能够下决心发展我们自己的民族汽车产业,表现出的勇气和远见令人钦佩。奇瑞的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有决心、有勇气向西方的大企业挑战,经过艰苦的努力,科学的规划,我们是能够取得成功的。在自主创新过程中,企业一定要发挥主体作用,政府要制定落实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政策,使自主创新真正有落脚点。同时,我们还要正确处理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的关系,引进技术是自主创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技术开发都有很强的继承性,决不是封闭的、排他性的。我们不排除引进技术,但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正是有了奇瑞、海尔、华为等企业的引领,中国的民族产业才会大有希望,中华民族也一定能自强自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林跃然认为,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不少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不重视自主创新的直接后果,是不少企业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为影响其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我们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凭借科技优势和建立在科技优势基础上的国际规则,形成了对市场的高度垄断,从中获取大量超额利润,而我们获得的利润几乎微薄到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的程度,积累财富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我国要大力推动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奇瑞人无惧无畏,自主创新,但不封闭造车。奇瑞在“造中国人买得起的好车”的旗帜下,采取一条高起点、国际化的产品开发和制造模式,依靠自己的“梦之队”,通过技术引进、技术合作,广泛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兼收并蓄,为我所用。引进、模仿、消化、创新,奇瑞已成功开发了5大系列,30多款自主品牌的汽车;已经累计销售33万辆汽车且具备年产35万辆汽车和40万台发动机的能力;在投产第一年就实现整车出口,现在已占中国轿车出口总量的80%。奇瑞人用自己的行动使某些人为阻拦国人自主造车设置的规模门槛和开发门槛化为无形,并将为中国汽车人圆“强国”梦。
  当天还在奇瑞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举行了“国家节能环保汽车工程技术中心”的揭牌仪式,全国惟一的国家节能环保汽车工程技术中心“花落”奇瑞汽车公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