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实现4个90% 深圳企业自主创新渐成气候
日期: 2005年08月24日 16:51       来源:科技部
【字号:

    90%以上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都在企业,90%的研发经费来自企业,90%的专利是由企业申请。科技资源匮乏的深圳,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依托特区的聚集优势,企业自主创新已经渐成气候。

    据深圳市科技局统计,目前深圳从事开发、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骨干企业已达到1700多家,去年全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853.09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56.7%。更为可喜的是,目前深圳实现了4个90%,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有效地解决了科研与生产“两张皮”的问题。

    以通讯产业为例,华为公司拥有2万多员工,从事研发的达到一半,而生产人员不足10%。中兴也是类似的模式。有许多企业每年投入研发的资金超过销售收入的10%。去年,深圳的研发经费达125亿元,占GDP的比重是3.67%,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个数字几乎是全国水平的三倍。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异军突起,除了独特的区位优势,主要得益于深圳较早按照市场规律,初步构建了一个比较完善的自主创新生态环境,有力地激发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深圳工业主要以“三来一补”加工为主,与香港形成“前店后厂”的格局,很少企业专门从事科研。但到了90年代初期,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全国各地“招商引资”高潮迭起,深圳由于可以利用的土地有限、资源有限、环境承载力有限等因素,原有的产业结构已是“穷途末路”。为此,深圳市政府将精力放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全力为自主创新企业营造必要的政策环境,以顺利实现经济转型。不论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台的《无形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还是2004年颁布的《关于完善区域创新体制,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决定》,一系列法规、章程“把自主创新写在了深圳发展的旗帜上”,成为企业自主创新强有力的助推器。

    深圳企业强烈的自主创新意识还得自市场经济大潮的馈赠。作为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深圳最早直接感受到世界经济的脉动,也最先体味到了市场竞争的残酷。很多企业告诉我们,他们搞科研,搞自主创新,不仅仅是为了“活下去”,更是为了“活得更好”。对于深圳的企业而言,除了使命感和自觉意识,创新更多是源于市场竞争下的本能反应,是杀出来的一条“血路”。

    在政府的扶持和市场的激励下,如今深圳积蓄了一支自主创新的生力军。这个队伍里包括华为、中兴等一批敢与跨国公司分庭抗礼的大企业,也拥有像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个基因治疗药物的赛百诺这样的精锐分子。深圳企业的许多自主创新产品在国内外赫赫有名。迈瑞、安科的医疗器械,朗科的闪存,微芯的生物制药,海普瑞的肝素等,都在国内或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当的份额。

(新华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