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不是又要回到节衣缩食的过去?很显然,这将有悖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建设节约型社会不只是简单的节约。节俭、节约很有必要,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的原则,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破解不了这道难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科技部部长徐冠华的一席话,道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义。
近日,记者在北京海淀展览馆参观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切身感受到中国科技界正努力自主创新,通过研究、开发和利用先进的高新技术,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强力支撑。
重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有关专家介绍,我国单位GDP的能耗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6倍、印度的2.8倍。这说明,我国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可以大有作为。
分析我国目前的能源使用结构,煤炭占到70%以上。因此,要提高我国能源的利用效率,重点就要在煤上下工夫。在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上,记者看到了一些令人欣慰的成果。我国煤炭液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分别完成了煤炭间接液化技术5000吨级中试和千吨级中试;我国的煤炭气化技术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建成36吨/天中试装置。专家预测,我国若能实现煤的气化和液化等清洁煤的广泛使用,将可以提高效率30%以上。
在电的使用方面,“十五”期间重点开展了利用半导体照明等高新技术的攻关,攻克了一系列半导体照明光源产业化所需关键技术,并在上海、北京、厦门等地吸引了数亿元的社会资金,创建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这一技术将使照明用电消耗减少到白炽灯的1/10。若全国1/3的照明使用了半导体照明,每年将相当于节省一个三峡大坝的发电量。
在超导技术方面,我国突破了高温超导带材产业化的关键技术,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拥有多项自主核心技术,并建成继丹麦和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三组并网运行的超导电缆系统,综合性能优于前两组。目前国产超导线材已用于超导输电电缆、舰船用电机、机车用变压器等项目中,产品并已销往韩、美及欧洲一些国家。
超导材料的使用可以减少电能损耗,如输电电缆就可减少电网线损50%左右。
在水的利用方面,重点是要开发占我国水资源使用量70%的农用水的节约技术。“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显示,我国节水农业前沿与关键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基于“3S”技术与生命需水信号的作物精量控制灌溉技术,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可节约灌溉水20%—30%;大田棉花膜下滴灌综合节水技术,形成了适合我国干旱内陆灌区大田棉花膜下滴灌综合集成技术模式,可节水40%以上;行走式蓄水保墒抗旱灌溉综合节水技术,以天然降水就地保持与高效利用为目标,可提高降水利用率20%以上。目前,这些技术的应用已取得良好效果,若中国农业用水效率能提高10%,即可增加相当于一条黄河的有效用水量。
热点:发展再生能源技术
再生能源由于具有环境友好、可再生的特点,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因此,“十五”期间科研人员主要解决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利用的一些关键技术,为提供多样性的能源供给提供技术支撑。
我国科技人员对兆瓦级变速驱动和直接驱动两种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发,提升了我国能源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为我国在2010年实现风力发电装机达300万千瓦提供了主力机型。
在生物质气化发电、燃料乙醇技术、生物柴油技术、纤维素水解乙醇发酵及合成燃料生产技术等方面均取得突破。适合我国国情的生物质中小型气化发电及余热发电优化系统,以谷壳、木屑、稻草等多种生物质作原料,可以在不同的负荷下运行。生物质气化发电装置已在24个项目点进行示范运行,总规模达21.6兆瓦,相关技术已出口到东南亚等国家。
对太阳能的利用,重点是太阳能发电技术,该技术是最可能引起能源革命的最经济手段之一。“十五”期间,可广泛应用于大型太阳能电站、节能楼宇玻璃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制及生产,在我国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薄膜太阳能电池研发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有望在“十一五”向市场推出低成本、高效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产品。
亮点:寻找后备能源和替代资源
对于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中国来说,仅仅依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开发节约资源的技术,尚不能解决问题的全部,还应该利用科学技术寻找后备能源,开发资源替代技术,生产替代资源,为长远需要打下基础。
在能源领域,作为新一代的核能技术,高温气冷堆的研究与建造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正进入商业化阶段;高温燃料电池技术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已具备了研制数十千瓦级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数千瓦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能力,为建立中试规模生产基地奠定了基础;我国自主研制开发的天然气水合物综合探测技术,在南海北部神狐工区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明显标志。
在开发资源替代技术、生产替代资源方面也取得一些进展。可用作轻工程金属材料的镁合金已初步形成产业链,成功试制出10余种管材和异形材,并开发出高性能汽车用镁合金,中压精密成型的桑塔纳2000型镁合金轮毂已通过了日本VIA轮毂标准台架检测。可代替钢材的高性能陶瓷已应用于钢铁工业、精密机械、煤炭、电力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潜水渣浆泵用耐磨陶瓷内衬已在黄河治理中得到批量应用;碳化硅泡沫陶瓷过滤器可替代PSZ过滤器用于不锈钢钢水的过滤,在贵州新材料矿业有限公司建立了年产2000万片碳化硅泡沫陶瓷的生产线,且形成了规模经济效益。
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更为强劲的科技支撑,“十五”相关成就固然令人鼓舞,下一步的重头戏将是实现产业化,中国科技界依然任重道远。
(经济日报)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