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把能源、资源、环境、农业、信息等关键领域的重大技术开发放在优先位置,启动一批重大专项,力争取得重要突破。党中央的这一战略部署,为我国科技事业在新时期的新发展指明了主攻方向。
与许多国家相比,我国面临着极其特殊的国情和需求。我国人口众多,要在较短时间内解决诸如庞大劳动力就业、城市人口迅速膨胀、社会老龄化、公共卫生与健康等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我国人均能源、水资源等重要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生态环境脆弱,面临着日益严峻和紧迫的重大瓶颈约束,这些都是世界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国际经验表明,依靠科学技术是突破这些瓶颈的根本途径。比如能源,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预测,未来25年里,世界能源需求总量还将增加近一倍。在能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美国等发达国家纷纷调整相关政策,开发新能源技术,主要包括开发高效的节能技术和未来的新能源技术,特别是氢能、可再生能源、第四代核能技术和热核聚变能。从木炭到煤炭,从煤炭到石油,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过程实质上是不断“脱碳加氢”的过程。如同今天主要以电为载体一样,未来的能源将主要以氢为载体,以适应能源结构多元化的需要。核能、氢能等新能源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将有望突破化石能源的束缚。我国近年“拉闸限电”的窘境已经向人们发出了信号,能源的日趋紧张,迫切需要科学技术化解“燃眉之急”,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基础。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给人们带来了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并且引发了全球经济格局的调整。同时,信息技术本身也在发生结构性的变革,集成电路呈指数级向更小、更快、更廉价发展,未来的计算机将是包括视听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在内的广义计算机,而且所有的计算机都将是网络计算机。大部分计算机都将由服务器来完成,而终端会变得非常简单。这为我国国产中央处理器、操作系统和网络计算机的开发应用展现了广阔的前景,我们必须乘势而上,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为中心,抢占信息技术的战略制高点,大幅度地提高我国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领域已经确定,主攻方向业已明确。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机遇,以昂扬的姿态迎接挑战,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一批影响巨大,具有很强带动性、战略性和标志性的重大专项,力求新的重大突破,彰显科技的威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强有力的推动和支撑作用。
(科技日报)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