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自主创新报告现场速写(一)-上海
日期: 2006年02月28日 18:38       来源:科技部
【字号:

    这里是自主创新的加油站 
 
  6万吨级整机运输机载着5台70多米高的大型集装箱起重机整装待发,即将远渡重洋到美国西雅图。“自主创新报告团”成员看到钢铁巨人的壮观场面,熠熠闪光的“上海振华”标志,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自主创新报告团”一行到上海,不顾舟车劳顿,来到报告团成员单位之一———振华港机参观。进入振华最大的长兴生产基地,“凡是有集装箱作业的国家,都应有中国生产的集装箱机械”这几十个大字格外显眼。环绕厂房一周,振华港机总工程师符敦鉴介绍了一张张铁板打造成钢铁巨人的过程。他说,世界上最大、效率最高的大型集装箱起重机都诞生在这里。

  “订单已经签到了2007年。”符敦鉴自豪地说,去年振华销售港机190台,相当于两天生产一台,产品销往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码头,世界市场占有率达到70%。

  振华成立之初,只有十几人,一年生产一台起重机,不具备国际竞标资格。如今,上海振华成为世界知名品牌,使我国从大型集装箱起重机进口国变为最大的出口国,用14年的时间走过了世界发达国家同行三四十年的道路。谈及成功的秘诀,符敦鉴引用了管彤贤总裁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没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就敲不开世界市场的大门。”

  报告团成员都是第一次参观振华港机,实地考察令人振奋。科技部调研室胡钰深有感触地说,振华的业绩显示了中国人创新的志气和能力,这是自主创新的加油站,鼓舞人心。

  总装备部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工程总体室主任王忠贵说,振华是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典范,增强了国人自主创新的决心和信心。北京信威总裁陈卫认为,起重机是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振华通过组织创新,调动技术工人的积极性,保证按时交货,赢得用户的信誉;更重要的是,振华拥有自主创新的控制软件,能为用户“量身定做”产品。

  考察结束之时,受管彤贤总裁之托,符敦鉴送给每位成员一套《讲真话,写真史》的精品书籍。
 
  为听报告会“走后门”

  早上8点15分,距离报告会开始还有45分钟,上海高智科技公司董事长刘幸偕就早早地等在上海友谊会堂门口。“听说自主创新报告团到上海,非常高兴,特别想听听这些典型的创业历程和真知灼见。”但是由于座位有限,他只好找到上海科委的老朋友叶卓麟,约好把他带进会场。

  和刘幸偕一样,许多企业家听说报告团来到上海,打给叶卓麟的电话就没断过。叶卓麟多年来一直负责上海重点新产品的开发工作,看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强烈需求,他昨天紧急联系相关部门,协调解决他们的听会问题。

  恒源祥集团的科研部经理何爱芳是早晨7点半才听说报告会的事,她临时推掉手头的事情,赶到会场。“目前,恒源祥投入大量科技力量,对世界极细羊毛及其制品的工业化进行研发。我们立足自主创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所以一定要好好学习其他企业的创新经验。”

  门口聚集的企业家越来越多。在叶卓麟的“帮忙”下,几十位企业家陆续走进会场。近千人的礼堂里座无虚席。9点钟,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报告会正式开始。

(科技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