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一直梦想有朝一日用褐色固体的煤炭,生产出无色透明的高品质燃油。如今,经过科研人员与煤化行业多年的科研创新,“煤变油”所有环节都拥有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2月22日,山西潞安煤基合成油示范厂在屯留循环经济园内破土奠基。这是国内首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变油”工程,意味着我国完全利用自有核心技术实现“煤变油”的开始。
专家们认定的“煤变油”,科学上称为“煤炭的液化”,即以煤炭为原料制取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的技术。这种煤基合成油是世界上最洁净的液体燃料,不经任何加工处理,便可直接加入到现有的汽车中,百公里油耗仅为4.5—5升,比一般汽车用油节省30%—40%,尾气排放超过欧Ⅳ标准。
山西潞安煤基合成油示范厂是国家“863”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的延续,其核心技术已于2005年通过了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技术鉴定。潞安煤基合成油示范厂采用原始创新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浆态床反应器、F—T合成催化剂、油品加工和系统集成全部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而成,目前已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涵盖了先进煤间接液化的所有核心技术。评审专家认为:该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满足工业化条件。
“这一项目对潞安集团来说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也是中国煤化行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一件大事。”联系中国多煤少油缺气的能源现状,中国煤炭协会副会长濮洪九在奠基现场对此项目的开工建设赞誉有加。
据潞安集团董事长任润厚介绍说,示范厂位于潞安集团屯留煤—油—电循环经济园区内,园区内物料与能量流动形成闭锁链条,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和零排放,在环保方面与现有敞开体系的工厂有着本质的区别。目前生产规模为16万t/a,主要产品为柴油、石脑油、LPG及少量混合醇燃料。该项目将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煤基多联产示范基地,把煤矿—选煤厂—煤矸石电厂—合成油示范厂融为一体,减少资源投入和能源消耗,实现资源、能源效益最大化。
“这是一个战略性的高科技项目,充分体现了潞安集团的战略眼光以及对国家能源战略转型的责任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如是说。
煤基合成油可将高硫劣质煤炭转化为燃料油替代石油,其规模化、产业化可以解决“一种稀缺资源替代另一种稀缺资源”问题。潞安所在矿区长治地区弃采的高硫劣质煤资源120亿吨,用以生产合成油,使煤炭可采储量增加一倍,探索了一条高硫劣质煤清洁加工的新途径。
(科技日报)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