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使科技创新成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主题的有力保障,科技部和北京市政府联合教育部、国防科工委、国家体育总局、中科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
一、总体目标
实施"奥运科技行动计划", 将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一届科技含量最高的体育盛会,使北京奥运会同时成为展示中国高新技术和创新实力的窗口和舞台。创造一个清洁、优美,安全、便捷的奥运会环境;提高我国运动员在2008年奥运会上的运动成绩和我国公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以科技助奥为契机,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促进我国高科技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需求导向 以奥运对科技的需求为出发点,围绕2008年北京奥运的三大主题,发掘、筛选、优化科技项目,为成功举办奥运提供技术保障和智力支撑。
重点突破 针对奥运成功举办的若干"瓶颈"和焦点问题,重点安排一批重大项目和课题,建设一批科技奥运的标志性工程,并以此带动其它项目发展。
集成创新 调动全国科技资源,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在集成已有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并将创新成果率先应用于奥运工程。
强化协调 探索建立多个单位参与、分工协作、高效运作的工作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强化部门间协调,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三、重点任务
依据上述基本原则,并结合未来几年科技发展趋势,本实施方案将在试点示范、数字奥运、运动科技、科普、中关村科技园区等五个方面,优选一批重点项目,分批、滚动实施。
(一)试点示范
重点围绕北京环境、交通等奥运热点问题,集成已有科技成果,加大推广转化力度,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科技攻关, 建设一批示范工程,提升北京城市现代化水平。
--首都圈防沙治沙 在已有工作基础上,重点开展防沙治沙生态建设布局、规划和治理模式研究,北京沙尘天气监控和应急系统研究等,形成可有效遏制首都圈沙化趋势的技术体系,并形成可大面积推广的模式,扩大技术示范范围,到2008年之前,使北京区域内沙化地带的治理率达到100%,周边地区沙化状况得到根本性控制。
--首都大气质量监控与气象保障 通过现有科技成果集成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重点开展北京市大气污染监控、燃煤污染控制、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等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全面改善北京的大气质量状况,到2008年,使北京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中国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加强北京气象检测和人工控制研究,为奥运会的举办提供气象保障。
--污水治理与节水 针对北京水资源现状,重点开展饮用水源保护、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官厅水库水质改善等项目的研究与推广示范,到2008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污水回用率达到50%,饮用水质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值。
--城市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 加强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
重点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处理等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到2008年,城市垃圾将全部进行安全处理,垃圾资源化率达到30%,分类收集率达到50%;协同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治理,从整体上解决北京城市环境污染问题。
--洁净能源技术 通过清洁燃煤、天然气冷热电联供、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推广与示范,调整北京市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到2008年,使奥运场馆周围80-90%的路灯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奥运村90%的洗浴热水采用太阳能集热技术。
--清洁汽车 围绕清洁汽车在使用推广中的技术瓶颈,加强技术攻关,重点开展电动汽车相关技术研究与推广、新型清洁汽车开发与生产,到2008年,北京90%的公共汽车和70%的出租车使用清洁燃料,为奥运运动员和市民提供舒适、快捷、清洁的服务。
--智能交通 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集成创新,重点开展城市智能交通系统(ITS)、交通紧急事件处理系统的规划与实施,在奥运村率先进行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示范,建立北京智能化交通网络系统。
--奥运安全
集成新型安全技术,重点开展各种爆炸物、危险品检测设备研制,公众紧急救助系统实施研究,进行奥运村及周边地区安全评价及应急预案设计,建立有效的安全防范机制,为奥运会提供万无一失的安全保障。
--食品工程 加快制定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及标准体系,保障食品安全。重点开展绿色食品生产、检测及包装技术,无公害中间投入物应用技术的研究,集中建设若干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等,为参赛运动员和公众提供无污染、安全、营养的食品。
(二)数字奥运
将奥运与数字技术结合起来,应用最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建设一批标志性示范工程,使数字奥运集中体现中国高新技术的发展水平。
--数字新闻信息系统 通过新一代光纤通讯网、微小卫星、第三代移动通讯等多项技术的集成创新,重点开展海量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研究、光纤通讯城域接入网示范工程建设,为奥运会各项新闻信息的搜集、整理、发布和传输提供可靠保障。
--智能化比赛管理系统 通过计算机、通信、光电、传感等多项技术的综合应用,重点开发数字奥运基础服务软件、奥运体育比赛信息管理系统,为奥运提供大容量、高速、安全、稳定的信息管理平台;并与新闻信息系统联接,为运动员、奥运会服务人员及公众提供适时、快速、便捷的信息服务。
--信息安全 创建科学的安全模型,制定适合国情的网络综合安全协议,重点开展信息安全防范体系研究,为国家网络监控管理提供技术和方法,建设北京高等级信息安全系统。
(三)运动科技
从解决运动训练实践中的难点和关键点出发,应用现代科技理念、手段,集成先进、科学的训练方法,全面提高我国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水平和运动竞技水平。
--科学训练和运动器材 开展科学训练、机能评定、伤病
防治、运动营养与恢复等方面的研究,开发研制先进的体育器材和设备,开展科学训练基地建设示范,建立竞技运动的科学训练体系和高水平的医疗康复等配套服务体系。
--兴奋剂检测 通过兴奋剂检测相关技术的研究,研制开发准确、便捷的兴奋剂检测仪器和设备,满足奥运会兴奋剂检测要求。
(四)科普
结合"人文奥运",加强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科技意识和人文素养。
--科普宣传教育 建设科普设施,完善城市社区科普组织网络,开展奥运科普群众活动,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五)中关村高科技园区
以奥运为契机,以奥运科技需求为动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推进首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通过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重点建设国家863产业孵化基地、中关村软件园和生命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完善首都孵化器基地体系。
三、保障措施
"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所提出的重点任务,都是直接关系到成功举办奥运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
第一,加强领导,组织保障 成立由行动计划参与单位主要领导组成的"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领导小组,负责行动计划的战略规划和宏观协调;成立由参与单位职能司局负责人组成的工作小组,具体负责行动计划的运作。建议在北京奥组委中设立以国家"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领导小组成员为主体的科技委员会,沟通奥运科技需求与科技资源供给。
第二,探索机制,健全制度 积极探索参与单位分工协作、有效协调、高效运作的工作机制;健全相关制度,包括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工作小组季度例会制度、联络员信息通报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等,保证参与单位之间的信息有效沟通、工作有效协调和资源有效配置。
第三,计划引导,投入保障 通过86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973计划、知识创新工程、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主要科技计划,保障科技投入;发挥国家投入的引导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向奥运科技项目和示范工程。
第四,统一规划,分头实施 各参与部门共同制定统一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项目指南,在现有计划格局和管理体系不变的情况下,分头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重视与奥运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第五,集思广益,突出创意 成立由科技、体育、艺术和管理等多领域专家组织的"奥运科技创意专家组",对信息化、数字化等快速变化的最新技术应用于奥运会的可能性进行研究和评估;广泛征集如何将高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奥运会的创意思路,吸引科技界广泛参与奥运科技行动计划的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