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在“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领导小组暨奥科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日期: 2008年01月15日 16:09       来源:科技部
【字号:

科学技术部部长  万钢

2007年9月25日

同志们:

  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和“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全体会议,主要是对六年来“科技奥运”工作进行阶段性梳理和总结,研究和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确保“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各项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

  大家知道,奥林匹克运动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演变成为超越体育竞技本身的一项运动。尤其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更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强大支撑,科技与奥运的密切结合,已成为现代奥运会的时代特征。“科技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之一,也是奥运史上首次明确地把科学技术的作用与举办奥运会相结合,这将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保证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科技奥运”理念变成实实在在可以感受的现实,全国科技界肩负着重要责任。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科技部、北京市政府、北京奥组委联合有关部门,启动实施了“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以实践“科技奥运”理念、支撑“绿色奥运”建设为主线,按照“需求导向、重点突破、集成创新、协同推进”的原则,对科技奥运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一方面围绕与举办奥运会直接相关的场馆建设、竞技体育、大型活动、赛事组织等方面的科技需求,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应用;另一方面围绕“绿色奥运”建设和节能减排目标,重点开展绿色建筑、清洁能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技术开发和应用示范。

  六年来,在科技部、北京市、教育部、信息产业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委、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国家自然基金委、国家质检总局、中国气象局等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行动计划”通过建立多部门共同参与、分工协作、高效推进的工作协调机制,组织和动员了全国的科技力量,解决了北京奥运建设中的一批关键技术难题,为奥运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总的来说,“行动计划”实施六年来,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科技对奥运建设的支撑作用,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评价。

  当前,北京奥运筹办工作已进入关键决战阶段,科技奥运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形势。特别是,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的热点问题。今年年初,国务院确定了全国节能减排重点工作。7月17日,温总理在考察北京奥运工程建设时,强调指出奥运工程建设要“突出环保、节能”。因此,为北京奥运会的环保和节能工作提供科技支撑,加强节能减排,既是落实温总理指示和实现“绿色奥运”理念的实际行动,也是妥善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近一段时间来,少数国外的媒体,针对北京的环境、温室气体排放和交通问题等方面,也有一些不同的报道和声音,试图干扰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面对这些新的形势和北京奥运会提出的新需求和新任务,特别是落实温总理在视察奥运工程建设时的重要指示,我们必须从国家发展的全局出发,认真研究北京奥运建设决战阶段的科技需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做出贡献。

  刚才,工作组报告了“奥运科技行动计划”在决战阶段的重点工作考虑,各部门的领导和代表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都很重要,我完全赞同。下面我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就科技奥运的下一步工作谈几点意见。

  第一,提高认识,加强协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继续推进“科技奥运”的各项工作

  在中国举办奥运会,是中国人的百年梦想,也是展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展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伟大成就,让全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的重大机遇;成功举办2008北京奥运会,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扩大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和科技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成功举办奥运会是全国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国科技界的一件大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科技界所肩负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

  正如刚才大家所指出的,六年来“行动计划”之所以取得显著的成效,就是在各部门和各地方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的基础上,有效地组织和动员起全国科技力量积极参与的结果。比如说,北京奥运会采用电动汽车提供交通服务,得到了包括北京、上海、武汉等地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决战阶段的“科技奥运”工作任务将更加紧迫、更加繁重和更加艰巨。完成这些任务,需要我们进一步发挥“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和奥科委的协调工作机制的作用,继续组织动员全国科技力量,集成全国科技资源,积极主动与北京市、北京奥组委、北京08办等奥运需求部门配合,为北京奥运建设做好服务,提供支撑。

  第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力支撑“绿色奥运”目标的实现

  六年来,科技奥运工作涉及到了北京奥运建设的方方面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特别是在节能减排、城市服务等领域已经实现了许多重要的阶段目标。在“行动计划”六年多工作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面临的新形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行动计划”在决战阶段的主要工作目标。

  一是在奥林匹克中心区域的交通实现 “零排放”,在中心区域的周边地区和奥林匹克交通优先路线上,实现“低排放”;

  二是使太阳能、风能和地热等绿色能源在奥运场馆的采暖、制冷等方面的供应达到26%以上;

  三是在奥运主要场馆及设施大面积使用半导体照明和地(水)源热泵等高效能源利用技术,实现节能60-70% ;

  四是实现奥运场馆(区)多年平均雨水综合利用率超过80%,奥运场馆内中水回用、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率达到100%;

  五是实现市区道路路网群体交通诱导覆盖率达到80%以上,奥林匹克交通优先路线平均时速不低于60公里,以及对5000辆奥运车辆的监控服务。

  六是基本实现4个“Any”的奥运信息服务目标,满足奥运会期间各方面的个性化信息服务需求。

  这六个方面的目标,包含了清洁汽车、可再生能源、绿色环保、信息通讯等当代最先进的高新技术成就的应用。实现这些目标,将会使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为奥运史上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届奥运会,也将成为奥运史上绿色和环保程度最高的一届奥运会。因此,保证这六个大目标的实现,将是“行动计划”在决战阶段的重中之重的任务。科技部将围绕六大目标,启动实施“支撑绿色奥运科技专项行动”。一方面将加大经费投入力度,采取奥运工程建设业主牵头、有实力的科研单位参与的产学研结合方式,组织实施一批新的技术攻关项目;另一方面加大组织协调力度,成立各部门联合的专项行动实施协调小组,负责专项任务落实、执行督导和组织协调。

  当然,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比如说,为了实现奥运交通零排放和低排放的目标,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国内现有纯电动、燃料电池和混合动力等清洁汽车的可靠性、安全性进行运营测试,保证车辆在奥运中心区和周边地区的安全运营。为此,我们今天还专门邀请了电动汽车研制和提供整车的主要地方上海和武汉两市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让他们了解奥运工作的进展,掌握奥运的需求,也明确对他们工作的要求。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与北京奥运交通服务的各相关部门,共同研究电动汽车在奥运交通中应用存在的各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解决方案,共同创造条件,促进清洁汽车在北京奥运会上的应用服务。

  第三,精心组织,大力宣传,集中展示“科技奥运”取得的成果和各项工作的进展

  今天,离北京奥运会开幕只有318天了。随着奥运会开幕的临近,迎接奥运会的气氛会越来越浓厚。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北京奥运会前夕,全世界、全国各界高度关注奥运会这一时机,有计划、有重点、有主题地宣传“科技奥运”的各项工作。据报道,国际独立调查机构的调查显示,北京奥运会目前在北京有96.4%的关注度。因此,做好“科技奥运”的宣传工作,展示“科技奥运”六年来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尤其是在支撑“绿色奥运”建设、实现节能环保目标等方面的成效,对于让全社会充分了解我国科技界对奥运会作出的贡献,增进对科技奥运理念的理解;对于应对少数国外媒体的不良用意,为北京奥运会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奥运”工作参与部门多、涉及面广,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和奥科委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宣传展示工作。要对宣传的内容和方式进行精心的组织和安排。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明年5月份“北京科博会” 这一国际展示平台,对“科技奥运”成果进行集中展示。同时,我们也要把奥运会各主要场馆(所),作为宣传“科技奥运”重要载体,以通俗易懂、老百姓可以接受的语言和形式,宣传这些场馆在工程建设中取得的重大创新成果和高新技术的应用,让公众在观看奥运会比赛中和以后参观、使用这些设施时能够了解科技和感受科技。

  在宣传的内容上,我们既要系统全面地展示科技奥运六年来已经取得的成就和对北京奥运会建设的支撑作用,更要宣传我们确定的六大目标,向全世界表明我们有信心和决心,也有能力把北京奥运会办成奥运历史上科技含量最高、绿色和环保程度最高的奥运会。总之,我们要通过宣传展示,让社会公众更多地感受、体验“科技奥运”成就,让科学技术走近老百姓身边,让奥运会成为老百姓感受高科技的重要场所。同时,也让全世界更好地了解、认识北京奥运会在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所采取的重大举措与积极成效,让依靠科技把北京奥运会真正办成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深入人心。

  第四,把握机遇,推广应用,发挥“科技奥运”成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强的引领作用

  未来15 至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应该说,北京奥运会为加速我国科技成果的应用提供了一次难得的舞台。因此,把握好北京奥运会这一重要契机,通过电动汽车、半导体照明等新能源和高效节能技术在奥运会中的应用示范,将会极大地促进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回顾这几年科技奥运的工作,我们可以发现,北京奥运会的建设,特别是“鸟巢”、“水立方”等的建设,明显带动了我国建筑、交通等传统产业的整体提升,同时也促进了环保、新能源和信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六年来,广大科技工作者为了“科技奥运”辛勤劳动、无私奉献,所有“科技奥运”的成果都凝聚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心血,都是广大科技工作者智慧的结晶。这些成果和它们的应用,既是北京奥运会的重要遗产,也是一笔宝贵的科技财富。我们有责任把这些凝结着科技工作者心血的创新成果,转化成更大的生产力。

  比如,北京奥运建设在节能减排方面已率先走在了前面。应尽快对北京奥运建设中已应用的成熟节能减排新技术成果与示范效果进行系统总结,配合目前国家节能减排行动计划的实施,在更大范围加以推广应用,发挥科技奥运对我国低碳技术的产业化和低碳经济发展的促进带动作用。在科技奥运成果惠及民生方面,我们可以将在北京奥运建设中广泛采用的太阳能等绿色能源技术,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方式,推广到西藏、青海、新疆和内蒙等西部地区,解决西部地区农牧民生活用能问题,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这样也可以进一步扩大太阳能等技术的市场需求,有效促进这一新兴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大家知道,2010年在上海将举办“上海世博会”。我们在北京奥运会上成功应用的先进成熟的技术成果,应该争取在“上海世博会”上进行推广应用。这将是科技奥运工作对“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的有力支持。

  总之,为使“科技奥运”成果效应的最大化,我们现在就必须开始着眼于“后奥运时期”的工作,加快推进 “科技奥运”成果产业化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和惠及民众的重要作用。

  同志们,奥运圣火即将来临,我们迎接的不仅是一场世界瞩目的体育盛会,也是一次弘扬民族精神、展示高新科技成果的盛会。我们要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增强科技为经济社会和广大民众服务的能力。六年来的“科技奥运”建设已经建立了“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和奥科委这一高效的工作平台,希望各部门要在这一平台上,继续多沟通、多配合、多合作,共同努力,再接再厉,切实把“科技奥运”工作做好、做扎实、做出成效。

  今天正值中秋佳节,祝愿大家阖家团圆,节日愉快!谢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