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四川省科技奖励项目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期: 2008年07月09日 10:47       来源:四川省科技厅
【字号:

    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四川省近两年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励的一批项目和重大成果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谱写出一曲曲胜利的凯歌。

  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牵头完成的“西部山区公路铁路泥石流减灾理论与技术”项目,在山区道路泥石流灾害防治方面取得了系统的成果。汶川特大地震,出现堰塞湖险情后,项目组立即奔赴灾害现场,先后考察了安县茶坪河,北川县通口河(湔江)等 6个堰塞湖,分析确认了北川县唐家山堰塞坝、青川县石板沟堰塞坝和安县肖家桥堰塞坝为高危堰塞坝。并立即向抢险救灾指挥部写出应急建议,主要科研人员被国务院抗震救灾前方指挥部水利组临时抽调到堰塞湖组参与堰塞湖危险性评估和应急处置工作,在处理危急堰塞湖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国务院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的高度评价和肯定。项目组还受四川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委托,承担并开始实施四川省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危险性评估工作。为灾后道路修复和居民点重建提供了危险性评估、场址选择和减灾工程方面的技术支撑。

  西南交通大学牵头完成的“高海拔地区大型公路隧道建设与营运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针对四川省西部三州(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处于高烈度地震区,地质条件复杂,构造运动频繁,可能诱发重大地震灾害的特点,开展了高烈度地震区公路隧道抗减震技术系列研究,其研究成果在四川省内标志性隧道“二郎山隧道”和“鹧鸪山隧道”工程中获得了应用。地震发生以后,项目组主要科研人员在震后第一时间赶赴二郎山和鹧鸪山查看灾情,作出了西线通道隧道安全的评估结论,为打通救灾西通道提供了决策依据。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牵头完成的“围手术期血液保护与安全用血”项目为灾后救治危重伤员和献血、采血和安全输血等方面效果显著。项目组主要科研人员都参加了抗震救灾工作,他们在安全合理血液稀释、安全输血监测、手术失血安全回输等方面施展了自己才智,减少异体血所致的并发症,为安全用血,及时救治伤员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上几项成果在今年一季度被省科技厅推荐申报0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6月出版的“科技成果工作简讯”第11期,以“国家科技奖励推荐项目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做了刊载,在科技界受到极大关注。
(四川省科技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