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阜康市建设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掠影
日期: 2009年12月04日 16:30       来源:科技部
【字号:

    天山山脉横亘新疆,将其分为南北疆。海拔5445米冰雪覆盖的博格达雪峰是东部天山最高峰,在它周圃有113代冰川,其中的50融水北流后,形成了著名的天山天池。在博格达峰脚下,美丽富饶的阜康,犹如镶嵌在中国西部的一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阜康南倚天山,北入沙漠,南部山区千峰竞秀,万壑流芳;中部绿洲阡陌纵横、粮丰畜旺;北部沙漠苍茫浩瀚,气象万千。
    “金国科坡进步示范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市”等一项项殊荣为这个丝路古道上的旅游城市平添了更加夺目的光芒。而这些都得益于阜康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的“科教兴市”、“可椅续发展”和“人才强矿”三大战略。

    “敢为天下先”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科技特派员试点市”、“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中心试点市”、“素质工程试点市”阜康市几乎成为新疆科技工作的“试验田”,这与阜康市委、政府一贯秉持的“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不谋而合,也因此阜康市连续11年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在20O8年12月召开的阜康市科技大会上,又传来了好消息,阜康市委、政府提出建设创新型阜康。从科技创新人才、创新企业、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服务民生、区域创新体系和加强创新组员六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推进意见。同时配套出台了《阜康市开展科技创新实施品牌战略奖励办法》《阜康市科技进步奖励办法及细则》《阜康市关于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意见》,成立了第三届专家顾问团。凡在阜康注册的企业或阜康市公民,认定为国家级、自治区级重点新产品的企业可以分别获得奖励20万元、1O万元;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可获奖励10万元;还对博士后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名牌产品、绿色食品、国家专利等共计15项作出重奖决定,奖励范围如此广, 力度如此大,在全疆又是首创。在2009年初的阜康市经济工作会上,兑现奖励37万元。
    阜康市是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生态系统相对脆弱,作为一个资源富集区,随着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绿洲发展的生态环境压力较为突出。阜康市把建设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作为突被口,立志要破除“靠山吃山、能源崇拜”的思想,走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2002 年,阜康提出建设现代化生态旅游城市,打造新疆最佳人居环境。2003年12月,阜康市被新疆科技厅批准为自治区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从此这座小城向着天山北坡经济带上的新坐标大步迈进。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综合服务职能,从“建立保障运行机制、构建生态环境框架、推动经济协调发展、增强和谐发展能力”入手建设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探索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一致的发展模式,依托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建立生态旅游、现代生态农业、工业循环经济为主体的国民经济体系,使阜康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02年的5.98%到2008 年的7.55 %。关停“五小”企业61家,累计减排二氧化硫9187吨,烟尘438 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08年GDP实现60.78亿元。六年内年均递增19.13%,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实现旅游业总收入6. 71 亿元,年均增幅达27. 41%。在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的排名由2002 年的第87位跃升至第49 位。2009 年4月国家科技部发文正式命名阜康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科技项目是实现科技经济结合的最佳切入点。近年来,阜康市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重点,创造最佳科技服务平台,积极争取国家和区州重大科技项目在阜康布点。2003年以来,共争取国家、区、州科技项目73个,项目经费两千五百余万元;为了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每个项目成立配套课题组,科研院所负责技术指导,本市人员负责项目的督促落实、发现问题及协调各方关系等,形成资源优势互补的服务格局。通过这些项目带来了资金流、信息流和人才流,形成了科技发展的良性循环。5年来共争取上级科技项目80余项,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70余项,建成各类科技示范园区9个,示范基地10个,引进农牧业新品种400多种,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50余项,获得绿色食品7个、新驰名牌产品5个、新疆著名商标2个。

    “科技以人为本”
    经济发展的核心在科技,科技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市委、市政府从战略的高度来看人才,舍得投入培养人才,放宽政策吸引人才,建立机制激励人才,营造环境留住人才,为科技进步和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建立人才引进培养机制 制定出台了《阜康市鼓励引进人才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科技人才开发的若干意见》、《阜康市拔尖人才管理办法》、《农民技术员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稳定人才、奖励人才的办法,设立人才引进专项资金100万元。引导鼓励各类人才到阜康建功立业,努力营造利于人才聚集、培养和成长的环境。优惠政策着力抓好我市用人环境的优化和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和治理的机制创新,不断拓宽引智渠道,积极创新人才智力开发模式,先后建立阜康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人才信息网,举办各种类型的人才招聘会,全方位、乡层次地建设人才聚集载体。两年来,共引进各类人才283人。实施了1311科技示范工程(即1名专家+3名市乡科技人员+10名示范户+100户农民),带动培养本市近50名骨干农技人员。医疗领域与自治区各大医院联合建立专家带动培养模式;教育领域积极推行“名师、名校、名校长”的“三名工程”。目前我市有各类人才8397 人,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503 人。培养6批93人次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积极开展以项目为结合点的科技借脑工程 充分发挥与各科研院所良好的合作优势,建立人才柔性引进机制,争取区内外人才以短期服务、承担委托项目、合作研究等多种形式参与我市经济建设。目前共邀请到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科院新疆分院、新疆农科院、新疆畜科院等区内外6家科研院所及46位专家在阜康服务。为进一步优化科技借脑工作,市财政拨付专项资金购置工作用车一部,用于基层科技服务。两年来,共争取国家、区、州科技项目36个,项目经费453.8万元。
    选聘科技特派员,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 通过建立、完善和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积极吸引整合区、州、市三级科技力量,共选派科技特派员72名;其中:自治区科技特派员l7名;投资44万元购置了300 多平米公寓两套,建成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同时配置了一批高精密度试验仪器建立了科技特派员实验室。在鼓励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服务取得合法报酬的基础上,对评为自治区“十佳科技特派员”的,可视同获得一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被评为自治区“优秀科技特派员”的,可视同获得一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被评为阜康市优秀科技特派员的,可视同获得一项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阜康市优秀科技特派员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5名,评为优秀的自治区级科技特派员的每人奖励3000 元,评为优秀的市级科技特派员的每人奖励2000元。2008 年崔元玗、王继勋、谢正清荣获国家级优秀科技特派员;王继勋荣获自治区"十佳"科技特派员,崔元玗荣获自治区优秀科技特派员。创新出“大科特派”带“小科特派”的阜康模式并在全疆推广,2009 年在全疆率先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中心试点。

    “农牧民素质培训”农村农民发展的双赢战略

    随着阜康市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加速,培养一大批觉悟商、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农牧民已迫在眉睫。为了切实提高农牧民的生产技能和科技素质,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从2003年起在全市开展系统性、专业性、长期性地农牧民素质教育培训活动,大力度、全方位、高起点地培养造就一批农牧民技术骨干,使他们真正成为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主力军,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快的双赢目标。
    完善培训机制 不断完善“党政领导、科协牵头、乡镇组织、部门配合、专家支持”的培训机制。培训领导小组通过调研、督查、现场办公,集中调配备各方力量,统筹安排培训工作,督促有关部门积极参与、相互配合,使阜康市农牧民素质培训的各项条件都得到了保障。从2003年起,市财政每年拨出4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农牧民素质教育培训,各乡镇每年也安排1~2万元培训经费。市科协牵头,各乡镇及组织、宣传、人事、财政、科技、农业、畜牧、林业、团委、妇联、安监、质监、卫生、教育等部门积极配合,确保培训工作的每项任务落到实处。
    统筹培训资源 通过实施“科技借脑工程”,阜康市与自治区农科院、畜科院、新疆农业大学、乌鲁木齐蔬菜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由专家、龙头企业技术人员、本市科技人员等组成“科技讲师团”分层次分专业分民族对农牧民进行培训,2008年,组织多年从事培训和实施科技项目的专家编写了《阜康市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手册》,印刷成汉文版和哈文户版户均一册分发到农牧民手中。制作播放《走近科技》、《农事顾问窗》、《星火科技30分》、《科普大篷车》等电视科普栏目,组织专家做客阜康电台解答农牧民的生产难题,有效地扩大培训的覆盖面。
    提高培训质量 按照“需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逐年细分培训的层次和专业,根据农牧民的接受程度和不同地域产业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开设了奶牛养殖等二十多门实用技术和相关知识的培训课程,注重培训内容在生产中的“回炉”,实施“1311”科技示范工程,形成专家带市乡农科人员,农科人员指导科技示范户,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农牧民的科技服务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技术员,为阜康市农业发展储备了人才。共组建各类专业农协49个,培养农牧民技术员429名。

    科技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技富民成效显著 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农业为重点,通过《绿色高效农产品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雪莲口服液有效活性成分指纹图谱研究及应用》等国家区州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优化了农牧业产业结构,提高了项目区农产品质量。共建立了高效农业、晚熟西红柿、有机无土栽培蔬菜、奶源基地、天山草鸡生态养殖、优质肉羊养殖等科技示范基地10个、养殖小区8个。目前,阜康市18万亩生产基地取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资格认证;11.4万亩生产基地通过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检测;番茄、辣椒、蟠桃、葡萄、西瓜5种农产品及鸡蛋、活鸡2种畜禽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从2008年起阜康市农产品统一使用“天阜”牌商标,并统一设计包装进入市场,农产品附加值得到增加,收益明显提高。新技术覆盖率达到95%,良种覆盖率达到97%。
    新型工业化建设稳步推进 博峰牌标准阴极铜、电解镍等5个产品获得了新疆名牌产品称号,2个商标获得新疆著名商标。天龙矿业、镍冶炼厂、天池能源等重点企业内部都设有技术开发机构。实施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实施镍矿冶炼渣提炼铜与贵重金属等一批技术创新项目,鼓励企业开采利用废矿、尾矿挖掘资源利用潜力;淘汰落后工艺,利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促进企业节能减排;通过科技研发,阜康市以煤电煤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天然气开采加工为主的几大优势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更加明显,对GDP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69.05%。聘请中科院过程所编制了《阜康重化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园区科学发展:依据园区内企业、行业及产业间的大循环经济观念招商引资,严格环保准入标准,园区对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目前园区共入驻企业27家,2008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8亿元,增长39.6%,占市属工业增加值的57%。
    科技服务节能环保 环境是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阜康市在围绕建设“现代化生态旅游城市”的目标,在实施环境综合整治,限制淘汰传统工艺,提升改造传统工业等方面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阜康市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等,推进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工作,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五小企业,关停非法小焦化企业l8家,整治“挂牌督办”企业14家,先后否决了15个耗能高、工艺落后的项目,启动煤矿技改项目15个,累计关闭小煤矿23座;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民用和商用清洁能源普及率均达到93%以上,大气质量逐年提高,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10天。引导企业走管理节能之路,采用先进技术改造现有耗能工艺和设备,全市规模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有序开展,工业企业节能降耗任务控制在4.4%以内。建立了水资源保护区,城市饮用水源水质均达到国家标准,城区环境噪声达标。建立和完善了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城乡安全防范网络基本形成,提高了治安防控水平。
    “数字阜康”建设快速推进 完成党政机关办公用信息网络及交换平台的建设,建立面向社会公众的政府信息服务系统,网站访问量和日均点击率位于全疆前列。2007年以来阜康市全面启动建设协同办公系统,投入资金32万元,建成了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基础应用平台,实现公文传输、公文流转、信息采集、短信平台、即时通讯五种应用。“数字天池”已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首批18个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计划试点景区之一;数字电视节目在全市范围推进,新增电视频道40个。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对全市27个重要节点安装电子监控设施,实现实时动态监控,做到“人防、技防”紧密结合;阜康市建成煤炭安全生产监控监测信息系统,对瓦斯、风速、温度、烟雾等井下数据实时监控。阜康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启动,实现了城镇地籍及土地利用信息查询、信息统计、地籍及地形状况的快速动态监测,为地籍管理和土地管理提供快捷、方便、准确的基础数据支持和技术服务。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搭建教育教学城域网平台,设立3个信息应用示范点,完成国家三部委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投资181万元,为106个村安装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农牧民可以收看3个频道的共12类农业电视节目,还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农产品市场信息。
    阜康,一个魅力十足的现代化生态放游城市在昂首疾行……2l世纪的阜康将给新疆给中国更多的精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