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科技兴市(县)巡礼:清原:依靠科技打造特色产业  
日期: 2009年12月23日 09:49       来源:科技日报
【字号:

  “我在科技局长的位置上坐了13年了,别的局长最多10年就必须轮岗,可是县里领导说谁都可以轮岗,就是科技局长不能轮。”辽宁省清原县科技局局长、56岁的李乃博看上去清瘦、随和,谈起工作来更是非常认真,对于自己到了退居二线的年龄还坚持在科技工作的第一线,他还干劲十足地说:“我还能干几年,科技工作太重要了,要是没有科技的支持,我们清原县可没有今天。”

  位于辽东山区的清原,有着丰富的地上地下资源:森林蓄积量240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3.2%;境内大小河流103条,水资源总量为10.49亿立方米,是辽宁中部城市群和辽河中下游地区的重要水源地,沈阳、大连等城市都要喝清原的水。因此,清原生态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如何在这个前提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清原领导班子的一块心病。长期以来,清原的经济上不去,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多年在1亿元以下,是远近知名的贫困县,发展的瓶颈一直无法破解。
  
  近年来,清原县委、县政府在“科教兴县、生态立县、工业强县、产业富县”四大战略的指导下,把科技摆在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狠抓科技,实现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200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6.2亿元,比2006年增长93.1%,两年翻了一番。2009年,预计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将实现67亿元,同比增长19.2%,财政一般预算完成4.14亿元,同比增长35%。这几项指标都步入了地区县市的前列。

  “根据清原县域经济发展实际,针对清原县的生态建设、特色产业开发、绿色食品开发等过程中存在的技术瓶颈问题,我们进行了技术研究、科技引进和推广,为我们转变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清原县县长金辉介绍说,按照省科技厅等上级单位的精神,清原县还组建了一支适合本县特色产业发展实际的“三结合”特派员队伍,有从高等院所聘请的“洋专家”,有本地的科技人才,还有农民技术员等。

  依托科技,主打绿色牌和生态健康牌。通过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清原已建成绿色食品基地46万亩,引进、建成年销售500万元以上的绿色健康产品深加工企业16个,完成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品”认证84个,培育出11个省名牌产品,2008年,全县绿色食品产业实现产值5.76亿元,农业增收2.3亿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30%。

  众所周知,鹿茸是一种贵重又常用的中药。有近40年历史的清原马鹿是清原的又一金字招牌。通过科研人员反复的试验,清原在国际上首次采用建立系祖鹿、个体表现选择、单公群母配种等方法及人工授精技术并一举成功,对我国乃至世界鹿茸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清原已建成了国家马鹿种源繁育基地,种群规模达到了14116只,项目覆盖区农民人均项目收入高达15567元。清原在马鹿业方面的科技实力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辽宁省的认可,先后承担了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家畜禽新品种清原马鹿区域性试验与示范》和国家富民强县专项《清原马鹿种源繁育基地建设及茸产品深加工》两项国家科研计划。

  良好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是清原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抓好生态建设,育林涵水是清原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要关注的问题。为此,清原依托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的科研力量,建立了清原森林生态实验站和辽宁省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示范基地,实施了“浑河上游林业生态示范区建设工程”,累计造林56万亩,封山育林280万亩,每年涵养水资源8.4亿立方米,成为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清原也因此被批准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县。

  如今,依靠科技的力量,清原的特色产业发展不仅保护了野生资源和生态环境,更成为致富的主导产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