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动态新闻 辉煌历程 科技发展政策、规划与创新环境建设 60年发展状况比较 科技成就  
  广西科技
动态新闻
图片新闻
视频新闻
 
 
 
 
  首页 >> 科技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研发、引进和推广了大批先进适用技术和成果,先后组织实施了星火计划、创新计划等一系列科技计划,以及百亿工业科技工程、科技兴糖工程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充分发挥了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一)科技创新加速了农业加快发展


    60年来,在科技创新推动下,广西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业科技贡献率超过40%。在种植业方面,1986~2007年全区共引进、选育并通过自治区审定农作物新品种有846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平均超过90%。从1958年到2007年,水稻平均亩产从120.5公斤提高到348.7公斤,增长了1.9倍;玉米平均亩产从65.5公斤提高到277.5公斤,增长了3.2倍;甘蔗平均亩产从1.94吨提高到5.1吨,增长了1.6倍;木薯平均亩产从83.1公斤提高到452.5公斤,增长了4.4倍。1958年前,广西水稻主要以低产品种为主,平均亩产仅100多公斤,上个世纪60年代培育出“广选3号”等高产矮秆品种,使水稻单产首次突破千斤大关,70年代杂交稻、90年代桂99系列的育成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高了水稻的品质,大幅度地提高了水稻产量。甘蔗品种从依赖引进发展到自育和引进相结合,自主培育甘蔗了“桂糖10号”、“桂糖11号”等一批新品种。育成和推广了“两广二号”、“桂蚕1号”、“桂桑优62”、“桂桑优12”等桑蚕优良品种,促进了广西桑蚕业发展,蚕茧产量、蚕丝质量、蚕种生产量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科技的支撑下,粮食基本实现自给,甘蔗、桑蚕、木薯、松脂、八角、速生丰产林等产量排在全国首位。在水产畜牧业方面,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成功繁育鲤鲫移核鱼新品种,使中国鱼类的良种选育和杂交优势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奥尼单性罗非鱼的繁育与养殖加工技术等多项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攻克了海水彩色珍珠定向培育技术难关。水牛繁殖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解决了胚胎发育阻滞、胚胎移植、克隆等重大技术,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


    (二)科技创新为工业做强做大提供有力支撑


    60年来,广西通过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新产品试制、工业产品更新换代,尤其是“十五”以来,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开发出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产品,改变了原来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的状况,技术装备、产品质量、产品档次、产品技术含量等有了很大的提高。科技创新提升了广西工业整体技术水平,促进广西一批优势产业的形成。汽车工业从只能单一生产改装汽车发展成为拥有货车、客车、微型面包车、微型轿车、特种汽车、商务乘用车等整车产品以及汽车零部件等系列产品生产能力的、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广西发展成为全国技术最先进、产量最大的产糖基地,制糖压榨抽出率、煮糖收回率、糖分总收回率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制糖工业成为广西的支柱产业。机械行业在设计、模具加工、精加工、快速成型等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加快了机械行业的发展。有色金属资源开采、冶炼和产品深加工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在铝土、锡、铟等领域开发出一批先进工艺、技术和优势产品。    

 

    (三)科技创新推动了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60年来,广西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实施民生科技行动,大力发展民生科技,在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公共安全、人口与健康、减灾防灾、海洋资源、中药现代化等方面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使科技创新的成果惠及亿万群众,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方面,重点围绕桂中旱片治理、石漠化治理、四江流域污染治理及工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实施一批工程和项目,取得一批科技成果,为建设生态广西提供技术支撑。在人口与健康方面,加强对地中海贫血、肝癌、鼻咽癌等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疾病的防治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以及相关的新型实用医疗器械和医用材料的研究开发,一批医疗技术跨入了全国的先进行列,为全区人民的健康提供了保障。此外,还在中药现代化、自然灾害防御等方面开展大量科研攻关,为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科技支撑。


    (四)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经济加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自治区建立以来,承载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1994~2007年,高新区工业总产值、利税、出口创汇分别以37.7%、40.1%和38.2%的年平均速度增长。高新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从1994年的0.88%增加到2007年的11.45%。
    在高新区的辐射带动下,广西已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为主的产业集群,形成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如广西北海新未来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模块化电源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已经在青藏铁路上应用,占领了国内40%的铁路信号电源市场份额,同时进入了中东、东南亚、南美等地区。桂林星辰电子电力有限公司、北海银河高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神舟”系列载人飞船重要研制配套单位,桂林星辰电力电子公司致力于高精度军用伺服电机系统研发,已有上千套系统装备于我国新一代导弹护卫舰、“神舟”系列宇宙飞船的科技尖端产品。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乙15号 | 邮编:100862 | ICP备案序号: 京ICP备05022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