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动态新闻 辉煌历程 科技发展政策、规划与创新环境建设 60年发展状况比较 科技成就  
  贵州科技
动态新闻
图片新闻
视频新闻
 
 
 
 
  首页 >> 辉煌历程
    新中国成立60年,贵州科技事业大体经历了恢复、有计划发展、曲折前进、加快发展四个时期。
    1949年-1957年,恢复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全省组建了9个科研机构、14个气象观测站和58个畜牧兽医站。与此同时,从抓群众科技活动入手,组建群众学术团体,1951年成立了贵州省科学技术普及学会筹委会和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贵州分会筹委会,将分散的、自发的群众科技活动纳入了两筹委会管理范畴。到1956年,贵州省科普和科联举行全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时,已有2000多名科技人员成为科普会员或科联成员。他们积极参加科学研究、技术革新、疾病防治及科学技术宣传普及活动,为恢复国民经济和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发挥了积极作用。
    1958年—1966年,有计划发展时期。在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1958年贵州省科学工作委员会建立,统一管理和协调全省的科技工作。在“全党全民大办科学技术”的口号下,科技工作蓬勃开展,建立了一批与经济密切相关的科研机构,组织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科学实验活动,初步形成了贵州科学技术研究和管理体系。1962年,省科技工作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加强了农业科技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了一批重点科研项目。1965年,国家在贵州开始大规模的三线建设;1966年,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在贵阳成立,大批科技人员来到贵州,随着航天、航空、电子等工业基地的建立和冶金、机械、化工、水利电力等一批项目的实施,大大地增强了贵州科技实力,拓展了贵州的科学技术研究领域,促进了贵州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1967年—1977年,曲折前进时期。贵州的科学技术事业受到严重破坏,科技管理机构和一些科研机构被撤销,许多科技人员受到打击、迫害,直到1973年,科技管理机构和科研机构才陆续恢复和建立。科技人员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坚持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仍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为贵州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
    1978年至今,加快发展时期。1978年7月,省委召开贵州省科学大会,全省迎来了科学的春天。1982年,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方针,贵州把科技工作的重点逐步转移到为经济建设服务上来,组织了“六五”至 “十一五”科技攻关,安排了大批直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科研项目,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5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科学技术大会,作出了《关于实施科教兴黔战略的决定》,全省各级政府、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努力使“科教兴黔”战略落到实处,30个市、县提出了“科教兴市”、“科教兴县(区)”的战略,有力推动了科技进步。2006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奋斗目标。全省各级政府、部门对科技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支持科技创新、研发力度逐步增大,推动了科学技术事业的新发展。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乙15号 | 邮编:100862 | ICP备案序号: 京ICP备05022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