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动态新闻 辉煌历程 科技发展政策、规划与创新环境建设 60年发展状况比较 科技成就  
  海南科技
动态新闻
图片新闻
视频新闻
 
 
 
 
  首页 >> 科技成就

    一、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建国以来,在海南广大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基础科学、医学卫生、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等都取得重要的成果。在数理科学方面。海南大学关于实二次域和Yokoi猜想的研究获得重要突破。海南师范大学“关于某一类微闭轨道的存在性”、“阿达玛矩阵的第四个猜测”、“Ketone和Kleitma n定理推广(Ⅲ)”等方面取得国内外领先的研究成果。在医学卫生科学方面。《青蒿素抗疟研究(临床部分)》、《羟基哌喹及磷酸盐》分别获得1979年和1985年国家发明二等奖,在“海南岛居民血工蛋白的研究”中,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两种被命名为“Hb—琼海”和“Hb—文昌”的异常血红蛋白,获得国家卫生部甲级科技成果奖;“原发性肝癌防治研究及其争光霉素治疗原发性肝癌”研究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在应用开发研究方面。《橡胶树在北纬18-24度大面积种植技术》获得1982年国家发明一等奖,《大珠母贝养殖珍珠及其形成的研究》、《全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候区划研究——中国橡胶树气候区划》、《橡胶树优良无性系的引种、选育与大面积推广应用》分别获得1987年、1988年和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龙舌兰麻杂种第11648号引种试种、技术改进和示范推广》、《中国橡胶树主栽区割胶技术体系改进及应用》、《天然橡胶标准化加工技术研发集成及应用》分别获得1985年、2007年和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天然椰子汁饮料的研制和技术开发》获国家星火科技一等奖。新中国成立以来,海南共获得国级科技奖项113项。
    二、橡胶种植技术的研究成果使我国成为橡胶种植大国。新中国刚刚诞生,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部分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封锁禁运,天然橡胶作为战略物资和重要的工业原料,属禁运之列。然而战争和新中国经济的建设恢复需要天然橡胶。面对严峻形势,1951年8月,党中央做出了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天然橡胶基地的战略决策。1951年8月3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100次政务会议决定:“为保证国防及工业建设的需要,必须争取橡胶自给”。同年10月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专门机构——华南垦殖局正式成立,由叶剑英同志挂帅指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热带农业科学研究员黄宗道,自1953年开始,带领科研团队潜心研究和推广“橡胶树在北纬18-24度大面积种植技术”,打破了在北纬15度以北不能植胶的国际权威论断,成为世界的一个创举。几十年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在橡胶科研领域硕果累累,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2项、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橡胶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使我国在北纬18-24度大面积种植橡胶取得成功,提前约30年实现了良种化,成功赶超世界单产先进水平,开创了一套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管、养、割”相结合的独具中国特色的割胶技术体系,形成了一整套天然橡胶标准化、规范化加工技术,建立质量标准体系。2007年,我国橡胶种植面积已达到87.5万公顷,年产干胶59万吨,种植面积和产胶量均居世界43个产胶国的第五位,海南也建成了我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2008年,海南省的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已达37.3万公顷,年产干胶31.3万吨,分别是1950年的154倍和1565倍,占全国种植面积的40%和产量的50%以上。
    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起步较晚,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海口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南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融资、税收、建设用地、人才引进、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等方面给予扶持。为吸引更多资金投入到高新技术产业,2007年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500万元,2009年设立了海南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3亿元。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现代交通与先进制造、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与油气化工、电子信息和现代农业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对全省工业经济的贡献份额不断加大,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34.2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1181.09亿元)的28.5%。当前,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呈现两大特点。一是生物与医药产业表现突出。在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出台之前认定的127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属生物与医药领域的有46家,2008年实现净利润总额10.9亿元,比去年增长9%,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净利润的22.3%。在2003年抗击“非典”时期,海南为国家提供了大量注射用胸腺五肽,对抗击“非典”做出了积极贡献。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成为海南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海口国家高新产业开发区已形成“一区多园”的集群化产业发展格局。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老城开发区)已形成以电力、石油、化工、玻璃深加工、制药、新材料等为重点的多门类新兴工业城区。东方化工城拥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生产设备,成为海南省油气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海南生态软件园、三亚创意产业园已全面启动,基础设施、项目招商等工作也取得了初步进展。


    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良好。在水产养殖产业方面。先后突破了斑节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尖吻鲈、红友鱼、卵圆鲳参、军曹鱼、点带石斑鱼、方斑东风螺等规模化育苗技术等,推动产业快速发展,2008年,全省对虾育苗产量270亿尾,位居全国第五,对虾养殖15万亩,产量13.6万吨,产值16亿多元;东风螺单位产量7-8KG/㎡,养殖面积42万平方米,总产量774吨;点带石斑鱼等海水苗种产量10多亿尾,养殖产量4万多吨;成功培育出了“奥尼”、“吉富”等全雄罗非鱼,育苗产量25亿尾,占全国总量的18%。养殖45万亩,产量30万吨,产值近60亿元,出口7.99万吨,价值2.74亿美元。罗非鱼育苗和养殖稳居全国第二,吸纳十多万人就业。在热带水果产业方面。建立香蕉病毒病害的多重PCR检测技术体系,开展组培苗配套栽培技术研发,建立香蕉脱毒苗生产技术体系,加强抗病品种的选育。推广香蕉套袋、滴喷灌、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适用技术,在较短时间内使海南香蕉的栽培技术和单产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008年,香蕉组培苗生产能力达1亿株,种植面积80多万亩,产量150多万吨,产值30多亿元。在南药产业方面。上世纪六十年代,海南被国家确定为我国南药科研生产基地,经过多年的努力,海南在特色南药栽培引种、种质保护、病虫害防治、新药研发等领域做了大量工作,有12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国家卫生部、全国科学大会、(广东)省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成果奖。2008年,全省南药种植面积53万多亩,产值21.3亿元。有9家药生产骨干企业,生产枫蓼肠胃康片、贯黄感冒冲剂、胆木注射液等11个主要南药产品,产值17.4亿元。
(本材料摘编自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中国科技发展60年》一书)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乙15号 | 邮编:100862 | ICP备案序号: 京ICP备05022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