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4.5%,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7% ,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实现粮食产量‘九连增’、农民收入‘九连快’。”在2月1日举行的科技部农村领域“科技走进百姓生活”新闻通气会上,科技部农村司司长陈传宏介绍说。
2012年,我国保障供给、稳定物价的压力加大。科技部为此组织实施了种业科技发展重点专项,开展粮棉油、肉蛋奶、蔬菜水果等新品种培育及高效繁育技术等关键技术创新。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已实施8年。去年,该工程项目区良种覆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达到98%以上;创造了单季稻亩产937.2公斤、双季稻亩产1355.2公斤、小麦亩产789.9公斤、小麦玉米两熟亩产1770.5公斤、东北春玉米亩产1183.49公斤等超高产纪录。”科技部农村司副司长郭志伟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大力培育发展多元服务主体。科技部、教育部在2012年就启动了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工作,批准了中国农业大学等10所高校首批研究院建设。“目前,相关高校已探索建立了一批综合服务基地、分布式服务站,初步形成了西北农大的‘大荔模式’,以及四川农大的‘雅安模式’,中国农大的‘曲周模式’,浙江大学的‘湖州模式’等。在我们实践的基础上,今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要加强以大学为依托的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科技部农村司副司长王喆说。
与此同时,各地通过鼓励科技特派员领办、创办、协办企业、协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进社会化科技创业服务。还先后探索出如“科技服务超市”“农技110”“农业专家大院”“农业科技传播工程”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方式。作为科技部等九部门近年来的重点工作之一的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截至2011年底,科技特派员队伍已达24.08万人,创办企业8401家,直接参与农户446万户,辐射带动农民5756万,创业获利26.8亿元。
宁夏三农呼叫中心、杨凌农业科技服务网、海南省的农业“科技110”手机服务系统……近年来,仅凭一部手机,可快速查询农业技术、农产品价格、气象、法律法规等信息的农村信息化进展深受农民欢迎。科技部、中组部和工信部联合近年开展的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工程,已在山东、湖南、安徽、河南、湖北、广东、重庆等七个省(市)组织实施并取得初步成效。
为了缩小不同区域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差距,2012年,科技部会同农业部、水利部等启动了以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陕西杨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以及100个左右园区的战略结盟协同创新创业工程。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73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建成面积300多万亩,园区各类融资总额达到1880多亿元。
陈传宏同时介绍,2013年科技部农村领域将重点开展八项工作,其中包括实施现代种业、粮食丰产等一批重点创新工程;继续深化农村科技创新管理与绩效管理改革;全面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结盟创新“121工程”;加快实施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加快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等。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