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产种质资源平台简介
1.科技资源概况
水产种质资源平台根据资源生态分布类型和特点,以布局科学合理、范围广泛、尽量覆盖全国的原则,按照各海区和内陆主要流域设计建立了8个保存整合分中心和地方级参加单位的两级平台建设运行体系。共整理、整合和保存了5788种水产种质资源,其中673种活体资源、3958种标本资源、683种DNA资源、181种精子、116个细胞系、177种病原菌,已整合水产种质资源占国内保存资源总数的90%以上,重要养殖生物种类的整合率达到100%,整合资源的生活力全部合格,并及时进行了繁殖更新。平台还标准化整理和数字化表达了993种活体、3978种标本以及大量的精子、细胞系、病原菌、DNA的资源信息。
2.服务内容
平台针对各类用户的不同需求,设计提供了多种服务。
实物共享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资源覆盖面广、保存质量好的优势,积极开展活体资源、细胞株、精子和标本资源以及包括基因组文库、cDNA文库在内的各种DNA资源的实物共享服务。
培训与推广服务:结合不同区域渔业发展的现状和技术需求,在保种、良种选育,苗种繁殖,商品鱼养殖,病害预防等方面开展针对性的技术培训活动,努力实现优良品种推广到哪里,配套技术就跟到哪里,着力建立示范区带动成果推广。
技术研发服务:主动与国家重大科研计划和重点实验室沟通协商,利用平台保存的各种亲鱼以及整理的遗传育种资料,为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各类重大项目/课题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3.服务方式
水产种质资源平台逐步建立了以相关领域知名专家为骨干,以平台各参加单位为核心,以各协作保种单位为支撑的多层次运行服务体系,主要服务方式包括:
(1)日常性服务:根据用户需要,及时提供水产种质资源信息和实物资源。
(2)展示性服务:分析用户需要,主动邀请用户参观水产种质资源保存基地和科研基础设施,展示平台具备的丰富服务资源和良好科研条件。
(3)针对性服务:按养殖品种类型梳理平台服务重点对象,针对重点科研基地、项目、团队等重点服务对象开展优质服务。
(4)需求性服务:针对水域生态环境修复和资源养护、应对突发事件、重大科研项目、大江大河水利工程建设资环评估等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水产种质资源服务。
(5)引导性服务:围绕种质资源发掘利用、渔业增产、渔民增收等重大需求,引导用户利用具有特异性状的实物资源和信息资源以及相关的养殖、鉴定技术标准和规范。
4.主要服务对象
目前平台服务对象涵盖了渔业生产、科研以及行政管理的各个领域,覆盖面非常广,平台用户总数已达到400多家。主要服务对象包括了渔业生产企业、渔民水产相关领域工作的从业人员、国家级、省市等地方级研究院所、教学机构和技术推广部门。
二、产种质资源平台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