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教育、反腐败、安全生产……这些社会上广为关注的话题,也是“两会”上热议的焦点。
代表委员们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审查“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谈民情、传民声、议民意,积极建言献策;人民群众也通过报纸、网络、短信等各种形式畅所欲言,积极发言表态。
如果你是“两会”代表委员,你会提出什么提案?如果你对国计民生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你会关注哪些话题?
两会热点大家选,中国焦点大家说。
热门话题一:
“十一五”规划
今年“两会”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就是审议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谋划“十一五”发展蓝图,因此“十一五”成为“两会”热点之一。“十一五”期间,中国将会展现怎样的面貌,“十一五”社会发展重点是什么?
全国人民都睁大了眼睛,不仅因为每个人都将身在其中,更因为,“十一五”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温总理说了,“综合分析各种因素,未来五年国际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我们要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克服各种困难、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充分准备,奋力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
理性中带着激情。难怪很多代表委员从人民大会堂出来时,都面带春风。
还是温总理那句话———“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
热门话题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农问题”、“一号文件”、“讨要工钱”、“取消农业税”……无不体现中国政府的重农情结。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强调2006年一定要有良好的开局。方针是“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有舆论评价,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提出,那是“相当的务实”、“相当地回归”。
老百姓很实在,关注点也比较集中———如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哪些实惠农民可以期待?基层政府担当什么职能?农村的税费如何改革?农村的文化建设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会不会走向形式主义?这些问题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言出必行,相信“得民心者得天下”!
热门话题三:
台湾问题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人余光中道出了台湾海峡两岸,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
古有郑成功、刘铭传,今有龙应台,李敖……英雄也好,名人也罢,包括所有老百姓在内的中华儿女,都对台湾的回归望眼欲穿,只希望它能顺利回家。
2005年,连宋大陆行、台湾水果登陆、赠台大熊猫选秀……这是否昭示着,祖国统一大业又向前迈了一步?
当“台湾”两个字成为一种政治符号,政府就要考虑得非常细致周到———两岸“春节包机”如何常态化?熊猫“团团”和“圆圆”何时启程赴宝岛?大陆民众何时能赴台旅游?
当“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成为中国政府坚定的原则和奋斗目标,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互利共赢方向发展定是民心所向。
总理的那句话掷地有声———“任何人妄图破坏这种大趋势是注定要失败的”!
热门话题四: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发展是硬道理”,人人耳熟能详。当年的中国,如果不是坚持奉行“发展是硬道理”,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经济繁荣。
现实不容忽视: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因此,“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不难看出,“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则给“发展”又赋予了“持续”之意。究竟怎么“持续”?我们紧紧盯住几个点———如何保证土地开发的透明和公正?制止盗采矿产资源的良方是什么?能源不够用,政府有啥招儿?
今年两会,“环境友好”成为热门词语,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意做了说明:“‘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等目标。”
那么今后五年,政府怎样监管和惩罚污染环境的企业?面对重大突发环保事件,政府如何处理?
百姓会记住这组数字,但事实最具说服力,我们拭目以待!
热门话题五: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中医中药、丝绸陶瓷到“四大发明”,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创新不已。
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目前,中国产业结构的主要问题是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技术水平低。具体表现为:第一产业的农业还没有根本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不高。加入WTO后,农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第二产业技术含量低,缺乏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能力;第三产业受各种因素影响,尽管传统生活服务业有了较大发展,但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服务业发展缓慢。
因此,“十一五”期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加快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关系全局的重大任务。
不能忽视的问题一大堆———国家对自主创新的企业和个人有何政策支持?“市场换技术”得失几何?知识产权如何保护?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有何绝招、狠招?产业结构调整会不会有真正的突破?农业如何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制造”怎样变为“中国创造”?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创意产业如何推进?
不管怎样,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已经开辟,我们不仅要走下去,还要走好,走出名堂!
热门话题六:
中国的经济安全
回顾走过的2005年,经济领域各行各业喜报频传,而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了许多令人担忧的现象,这些现象的背后无不牵扯着很多深层次的矛盾。
解决矛盾,保证经济运行的安全,无论如何令人无法忽视。
这需要所有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人们随时绷着一根弦———警惕利益集团的幕后操纵;防止贫富差距达到警戒线;维护金融稳定及金融安全;密切关注人民币汇率、房地产泡沫、股市变化……
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社会”,再到“建设和谐社会”,中国政府对经济安全的敏感程度,处处可见、时时可感。
老百姓其实没有太高的要求,只希望能随时兑现一个词———“社会公平”!
热门话题七:
安全生产问题天灾不可预料,人祸则可以避免。
安全生产问题,之所以这么沉重而严肃,是因为火灾、矿难等常常成为人们心头挥之不去的阴霾,那些逝去的生命时刻提醒人们,安全生产重于泰山。
要发展经济,更要关注民生。企业除了经济责任,更要有社会责任。
政府下了决心,百姓也在关注———给安全生产事故及死亡人数定指标是否科学、是否合情合理?安全生产事故与腐败的关系如何从根源上解决?安全生产的考核指标是什么?确保安全生产路在何方?
安全生产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因为,人命关天!
热门话题八:
医疗卫生问题
“十年医疗体制改革是失败的”,一石激起千层浪。
“看病难、看病贵”,毫无疑问地成为今年“两会”热点中的热点。“生命安全”、“减轻困难人群的医疗负担”话题几乎没有悬念地成为提案议题中的热门。
其实,“看病”是一个永久的话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一定要建立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医疗保障服务体系,以满足人们对医疗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
全社会齐动员,专家、官员、普通百姓一起给“看病贵、看病难”把脉。
支了不少招儿,开了无数药方,我们总想搞清楚:“看病难”和“看病贵”的根源在哪里?政府能为医改做些什么?平价,是不是公立医院的归宿?如何促进医疗保险发展?用什么手段规范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药价虚高,屡降无效,为什么?
也有观点认为,医疗体制改革尚未开始,它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最后几个堡垒之一。
不管是“失败了”,还是“未开始”,百姓的想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看病时,心情和病情都不再沉重!
热门话题九:
教育公平问题
教育,作为上关国计、下系民生的事业,一向备受瞩目。
过去的一年里,许多问题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它们的真正破解,的确无法一蹴而就。“当务之急”、“重中之重”……代表委员纷纷呼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教育公平已“凸显”为党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急需采取“突破性行动”。
在公平、效率、自由等重大的教育政策目标之中,教育政策应承认政府、市场、公民社会之间教育权力博弈的合法性,建立起彼此之间的制衡机制。
这需要搞清楚———教育乱收费何时了?如何让农村孩子拥有公平的教育起点;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缺位为哪般?如何严惩学术腐败、防止学术垄断?大学生就业咋就这么难?大学生当村官利弊如何分析……
其实,中国教育,仍然任重而道远!
热门话题十:
反腐败问题
腐败并不稀奇,各国都存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存在。我们的政府能够不断自省、不断反腐,正是它仍有生机和活力的希望所在。
政府表态,下一步的方向是“集中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重点治理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和政府采购等领域的商业贿赂问题,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等等。
但在科学化、系统化的“制度反腐”模式面前,我们还是要监督———反腐国际合作、遣返外逃贪官、健全监督惩戒机制等如何实现;2010年前构建完善的防腐败体系和“廉洁国家”的目标,在短短五年的时间内怎么实现?
一位网友说了四个“凡是”:“凡是对人民有利的都应该坚持,凡是损害人民利益的都应该改正!凡是有利于国家强大的都应该坚持,凡是不利于国家长期发展的都应该改正!”
其实,腐败和反腐败是一种矛盾共同体;但,“正气”永远是国家健康发展的灵魂!
(科技日报)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