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办提字〔2006〕60号
对政协十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161号(科学技术类010号)提案的答复
民建中央:
你们提出的“关于提升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自主知识产权是自主创新的重要目标,也是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科技部一直重视科技创新中的知识产权工作,“十五”以来,为了有效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激励自主创新、鼓励科技投资、优化资源配置、保护创新成果、维护竞争秩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 将“专利战略”确立为新时期科技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明确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管理的知识产权战略导向。“十五”期间,经国家科教领导小组批准,“专利战略”确立为新时期科技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在科技工作中构成了多层次的知识产权导向机制。据统计,中国科学院1999年~2005年专利申请量为15092件,为此前14年申请总量的4.5倍。国防领域自1998年以来专利申请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年均递增46%。高等院校2005年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达到19921件、7399件。截止2004年底,国家高新区共申请专利25985项,其中发明专利占到47.18%;青岛高新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占50%以上;2005年深圳华为跻身于PCT专利申请全球企业50强。国家中小型企业科技创新基金重点资助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近一半的受资助项目获得了专利授权。技术标准重大专项共研制各类技术标准3251项,申请专利438项,获得授权31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奖项目基本上都拥有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200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项目“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磁稳定床反应工艺的创新与集成”,获得中国发明专利26项,国外专利4项。
2. 建立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提高科技计划的知识产权产出能力。为了强化国家科技计划的知识产权管理,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2003年科技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规定》,将专利等知识产权的取得、保护和运用,作为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的重要目标,并在评审、验收等环节落实了科技计划管理单位、项目承担单位、项目参与人员的知识产权管理责任;界定科技计划项目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基本解决了多年来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知识产权权责不清的问题;明确“在国家有关科研计划经费中可以开支知识产权事务费”,科技部分别建立863计划国际专利补助金、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申请专利补助金。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国家“863”等主要科技计划专利申请数年均增长74.4%,授权量年均增长51.6%;863计划的发明专利申请是此前15年总和的3倍。一些重点领域获得了关键技术的知识产权。
3. 扶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推动企业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建立知识产权战略联盟。对于有应用开发前景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实施。12个重大专项课题中,由企业牵头的超过50%,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企业参与的项目达到90%以上。同时,科技部以国家科技计划为引导,与有关部门共同推动建立了第三代移动通讯战略联盟、电动汽车战略联盟等。据统计,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申请专利715项,其中发明专利383项。第三代移动通讯战略联盟由中国电信科学院牵头,吸引华为、中兴通讯、巨龙等8家企业加盟,计划项目产生的50余项专利向成员开放和共享,有效带动了企业的产业技术开发,加速了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进程。应用类科研机构通过企业化转制,提高了应用类科研机构面向市场、服务经济的能力,加强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调查表明,2004年转制院所申报专利数增长22%,专利授权数增长43%,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增长57.74%。
4. 制定了促进专利等技术实施转化的法规和政策。为推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广大科技人员加速转化科技成果,国务院办公厅于1999年转发了科技部等七个部门《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从鼓励技术入股、对有突出贡献的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人员给予重奖、股份奖励暂缓缴纳个人所得税、允许国有科研机构和高校科技人员兼职或离岗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等多个方面,提出了鼓励技术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发展技术市场鼓励和扶持技术交易所和技术产权交易所的发展,为专利等技术的转让提供信息和交易服务平台。在中关村开展股权代办系统试点,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专利等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我国技术市场技术合同成交总量连年持续稳步增长,2005年全国共签订技术合同265010项,成交技术合同总金额1551.36亿元。转制科研机构向行业提供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等所获得的收入年均增长在20%以上。
今年1月份,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的第一次科学技术大会,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正式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进入世界前5位”,纲要及配套政策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也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去年以来,国务院成立了吴仪副总理任组长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领导小组,科技部作为副组长单位参加了战略研究制定工作,并会同其他12个部门共同负责组织第三专题“科技创新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将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要求,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着重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基本思路和目标是:加速推进专利战略的实施,在科技发展中形成实施专利战略的总体布局,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政策机制和中介服务体系,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意识和能力普遍增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关键领域和若干技术前沿取得一批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技术权利支撑。为此,我们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多层次的专利战略推进体系,提高自主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对事关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科技领域、重要高新科技产业和国民经济重点行业,以掌握核心技术及其知识产权为主要目标,在国家层次上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活动。对其他行业共性技术或关键技术领域,充分发挥行业部门和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组织骨干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大学协同创新,掌握和分享知识产权。联合国资委、全国总工会,继续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引导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对量大面广、以国内外市场竞争为目标的科技领域,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立足于自身的优势、潜力和市场策略,选择切实可行的知识产权对策和推进措施。
2.进一步落实科技创新活动的知识产权导向,大幅度提高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知识产权产出能力。把取得知识产权并向产业界许可应用,作为实施国家科技计划的一项重要任务,进一步完善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制度。通过完善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在项目申报、评审、验收方面完善知识产权指标并增加其权重,进一步形成激励创新、加速创新成果扩散和应用的体制和机制。研究制定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的计划项目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政策,建立重大科技成果的确认程序、使用和推广制度;制定企业参与科技计划的知识产权分享办法,研究制定科技计划项目成果的发布制度和向国外转让的审批制度。在科技计划中全面开展专利查询和分析,充分利用专利信息提高创新起点,使科技计划成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源泉。
3.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为各类技术创新主体及其创新活动提供有效支撑。开展重点科技领域专利信息数据库建设,在科技计划重点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产业、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行业骨干科研机构建立一批专业化的专利信息库,建立健全专利信息、科学论文、科学数据等信息平台,从根本上改变科研活动与专利技术分析和技术预测相脱节的状况。培育专业化的专利查新、分析和预警服务队伍,支持科技信息机构、专利代理机构、评估机构、法律服务机构与各类创新主体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对科研开发、产业应用等全过程进行知识产权指导,实现知识产权管理服务等工作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机结合。指导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强与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协作,为创业企业和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知识产权咨询和辅导。
4.切实提高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应用和保护能力,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专利技术的应用和扩散。指导各类创新主体从机构设置、工作制度、科研决策、工作经费等方面保障专利战略的落实。在大学、科研单位探索建立规范、统一的专利管理和技术转移运营制度,提高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成果转化速度和应用规模。引导行业内骨干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组成知识产权战略联盟,以研究开发为龙头,以产业应用为目的,以知识产权许可为纽带,在科研开发和知识产权上实行分工与合作,实现知识产权及技术成果的迅速扩散和应用,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系列配套的技术支撑和权利保障。
5.开展科技创新相关重大问题、立法和政策研究。关注和研究科技发展最新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会同知识产权局,针对某些特殊专业领域和新兴科技领域,研究提出有利于我国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法律保护措施和专利审查策略。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和全国人大相关机构,继续推进《科技进步法》的修订,进一步梳理相关科技法律法规,在认真总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实施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适时提出修订建议。
感谢你们对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的建议,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继续得到你们的关心和支持。
科学技术部
二OO六年七月六日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