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6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产品全生命周期识别溯源体系及绩效评价技术”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北京召开。科技部社发司、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代表,原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马荣研究员,北京市、浙江省、湖州市发改委代表,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专家齐建国研究员等,以及北京大学科研部有关负责人等项目单位代表、课题负责人共计60余人参加了会议。
社发司代表建议项目单位加强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资金管理规章制度的解读,把握国家最新方针政策精神和动向。项目管理专业机构21世纪中心代表介绍了该专项的任务布局和立项情况,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规范化管理、一体化实施、目标和结果导向、诚信建设、资金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马荣研究员指出,项目承担单位应在保质保量完成项目既定目标的同时,充分重视项目与国家新需求的对接,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地方发改委代表介绍了项目前期工作基础及地方需求,并表示将为项目成果的示范应用提供保障。北京大学科研部有关负责人恳请专家悉心指导,并表示将保质保量完成项目任务。
项目负责人王学军教授就项目概况、研究思路、技术方案、执行计划、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总体汇报,6位课题负责人就课题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汇报。专家组重点针对实施方案中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技术路线、计划安排、应用示范、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提问交流,为项目实施提出了中肯意见和建议。
2016年国务院印发《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在电器电子、汽车、铅酸蓄电池和包装物4个领域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但技术上还存在识别和追溯技术不完善、缺乏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数据库和评价方法、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执行效果无法评定等难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项目拟针对汽车、铅酸蓄电池等4个领域的典型产品开发快速识别、计量、检测等技术和多目标一体化技术,编制生产者履责绩效评价标准和规范,建设全生命周期信息大数据平台和支撑生产者履责绩效评价的数据库,在深圳市、北京市等“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国家试点地区和湖州市等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开展单品种和集成示范。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