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以来,宁波市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升级,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及企业新产品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从1999年到2004年,宁波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从66家增长到245家,产值上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从20家增长到93家,产值从195亿元增长到1130亿元,年均增幅达到42.1%;新产品开发项目从634项增长到1536项,专利授权数量从1217件增长到3559件,年均增长23.94%。宁波市基本形成了以石化、能源等五大临港型大工业,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十大重点优势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体系。
一、主要做法
1. 完善科技政策法规,加大科技资金投入,构建良好的科技发展环境。宁波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等20多个政策性文件和法规,科技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宁波市各级政府的科技投入持续加大。据统计,过去五年宁波市财政累计科技投入达到21.25亿元,年均增长33.67%;企业研发投入也不断增加,五年来累计达120多亿元。
2.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解决产业发展中的一些瓶颈问题。自1999年,宁波市累计支持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231项,增强了宁波市产业综合竞争力。如宁波兴业集团公司通过实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电子专用铜带”,重点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急需的引线框架铜带进行研制开发并实现了产业化,结束了引线框架铜带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3年该项目产品销售值达3.26亿元。宁波市科技局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研,设计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项目,并面向全国招标,目前已对16项关键共性技术难题进行招标和攻关。
3.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宁波市通过实施对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研发补助、支持有条件的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扩大了高新技术企业规模。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创业企业,大力支持宁波市科技园区等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初步形成了“一区多园”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贴息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五年来,宁波市累计完成技改投入1039亿元,完成财政技改贴息7.08亿元,有力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面向机械、服装等传统优势行业推广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创建了“海天塑机”等100多家国家、省、市级CAD/CAM/CIMS应用工程示范企业,启动了国家重点成果推广计划“CAD/CIMS”项目。
4. 建设企业工程中心,引导企业自主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近几年来,宁波市各级政府共投入3947万元,引导企业投入近5亿元,建立了99家宁波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积极引导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科技合作,与国内外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共建各类研发机构,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深入实施专利战略,先后确定了20家专利示范企业和38家专利试点企业,建立了国家专利产业化试点(宁波)基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财政资金对发明专利申请和实施产业化的资助,引导、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发明和创新。
5. 走科技合作之路,引进高新技术成果、研发机构和人才。通过开展以“两院两校”(中国科学院、中国兵器科学院、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为重点的科技合作,引进一大批研发机构、科技成果和高层次人才。近五年来宁波市共引进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等6家大院大所,引进共建电液控制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宁波分中心等116个技术开发机构,大大增强了宁波市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如在和浙江大学的科技合作中,共引进科技成果项目760多项,财政支持项目101项,支持资金3300万元,引导企业投入1.5亿元。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起与浙江大学合作的项目新增产值185.5亿元,新增利税33.5亿元。宁波市引进硕士以上各类高层次人才1500多名。
二、下一阶段工作重点
宁波市将以进一步完善科技发展环境为重点,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创新资源整合和项目集成为手段,深入实施科技发展“一二三”战略,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两大平台,集聚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研发机构和高素质人才,加快构筑开放协调、高效合理的科技创新体系。
1. 营造良好的科技发展环境。完善科技政策法规体系,抓紧出台、完善《关于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科技强市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加大全社会科技投入,不断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建立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充分利用民间资本,鼓励社会资本介入风险投资领域,逐步形成政府、企业、风险投资公司多种形式的经费投入方式。
2. 加强产业科技创新,提高重点产业综合竞争力。加快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提高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高产业规模竞争力;推进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标准化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
3. 积极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加快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在纺织服装、机械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中积极推广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加快产业改造升级步伐。推进制造过程自动化、工业产品智能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商务交流网络化以及信息产业规模化。
4. 构建科技“两个平台”,完善产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扶持重点实验室建设,提高基础研究能力;加强企业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科技竞争力;坚持走科技合作道路,引进共建一批高水平研发机构。在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加强科技基础数据信息平台建设,提高科技信息资源辐射力;推进网上技术市场建设,提高科研成果交易和转化能力;加快科技创新和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提高为重点产业服务能力;大力引进和培养高新技术人才,提高人才对科技创新的支撑能力。
(宁波市科技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