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加快科技创新 推进二次创业 努力实现绵阳高新区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绵阳高新区管委会)
日期: 2003年01月15日 18:06       来源:科技部
【字号:

 一、近期科技工作的情况

(一)以搭建一流的公共平台为核心,大力加强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孵化体系建设。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建立先进完善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孵化体系视为高新区发展的生命线,特别是近两年来,以创业服务中心为载体,各种不同类型的专业性和商业性孵化器蓬勃发展,为进区企业提供了一流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平台。

1.创业服务中心:建立于2000年8月,同年10月被科技部定为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2001年被科技部评为"全国先进科技孵化机构",拥有面积达50000平方米的高标准专业化孵化场地,目前已有中外高科技孵化企业180余家。

2.生物工程专业孵化器:被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扶持项目,已经完成了方案审定进入实施阶段,5000平方米GMP标准厂房已经完工,项目总投入已经达到5000万元。目前已经进驻了11家生物医药项目,北京医科大学、中国中医药研究院分别设立了实验室,其中丽欧公司抗癌新药Z-80项目已经进入二期临床试验阶段,一康公司CED肺癌早期诊断药盒项目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3.集成电路与电子信息专业孵化器:利用美国硅谷归国博士彭泽忠的凯路公司、曹先国博士的艾博公司,依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资源优势和长虹的市场优势,正在积极筹建。

4.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经于2002年5月13日正式成立,管理办法已经制定出台,形成了部、省、市和高新区联合共建机制,并与省内外一批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达成了合作共建的协议。目前正在组织科研项目,落实进站博士后。

6.留学人员创业园:已经于2002年5月13日正式成立,并形成了省、市和高新区联合共建机制,现已有50多位归国留学博士、硕士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60余家。

7.绵阳科技城生产力促进中心:通过一年多的工作,正在建立绵阳地区大学、研究院所和大型企业的人才、设备、成果和项目的信息数据库,为建立以行业技术创新基地为主要方式的产业共性技术开发体系奠定了基础,承担了《国家制造业信息化绵阳示范基地建设》、《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绵阳建设》,同时引进了一家进出口服务的中介机构,吸引了4家国内知名的咨询、会计、审计、律师、资产评估、公证事务所、公司进驻;进一步完善了高新区、绵阳市的专业培训体系,每月进行两期绵阳市、高新区高级企业管理人员、高级技术研发人员、高级投资分析人员、营销人员、中介服务人员和高级技术工人的培训,为形成高新区完整合理的人才结构打下基础。

此外,北京邮电大学、四川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也陆续在高新区创办了科技创业园区和研发与产业化基地,许多大中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均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

(二)以培养核心竞争力为着力点,大力加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近两年来,我们围绕三大园区建设,切实加强了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的引进和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工作。电子信息产业园主要发展信息家电、现代通信技术、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应用及软件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开发、新型电子元器件设计与开发等,已经有长虹科技工业园、通信与信息安全科技园、凯路公司、安盟公司、迅达科技等企业90多家。生物科技园主要发展基因工程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生化药物、植化药物、新型医疗器械及高科技生物制品等,已经有辉阳生命、一康制药、安昌江科技、富贵人科技等企业40多家。新材料产业园依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等单位建立中国西部新材料及精细化工产业化基地,主要发展纳米材料、超微材料、高性能磁材等,已经有中力电子、西磁高科、新欣电子、仁智公司等企业40多家。

(三)以构筑"二次创业"的人才高地为突破口,大力加强高科技人才的引进

为了加快绵阳科技城建设步伐,实施"科教兴绵"和人才战略,吸引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来绵创业,为他们从事科研、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兴办企业搭建平台,提高绵阳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国际化、高素质的科技型企业家,绵阳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采取多种措施,制定了完善的人才引进政策,切实构筑"二次创业"的人才高地。

为了引进高科技人才,切实加快绵阳高新区"二次创业"发展步伐,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一是进一步完善了《绵阳高新区鼓励出国人员来绵工作的规定》,给留学人员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开辟专门的留学人员科研、办公、生产场地,为留学人员规划专项用地。对留学人员进园创业可以租赁、购买或以租代买创业中心基地内的标准厂房、写字楼,并给予税收减免、财政返还、土地优惠、租房补贴、人才引进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三是提供资金支持。设立入园留学人员项目扶持资金,加大风险资金投入力度,扶持项目壮大。四是扩大科技合作与交流,通过举办成果交流推广会、信息发布会、建立科技信息和项目库等形式,帮助他们寻找合作伙伴,及时解决建设和生产中遇到的难题,积极鼓励留学人员为绵阳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服务。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措施,先后从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引进了一批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并带来了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高新技术项目。区内现有科技人才的情况是:博士67人,硕士180余人,本科(学士)1000余人,大专3500余人,中专8000余人;高级职称100余人,中级2000余人;科研人员合计10000余人。

二、未来科技工作的思路

今后的科技工作,我们将以徐冠华部长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为指导,围绕建设绵阳科技城这个中心,切实加快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步伐,努力把绵阳高新区科技工作推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为此,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对绵阳高新区的科技发展状况进行认真调研和仔细分析,制定绵阳高新区科技"十五"规划

高新区建区以来,一直以高速度发展,但这种高速发展主要依赖于对外招商引资成果,在转化本地科技成果,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做得还不够,因此,有必要在去年R&D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提出高新区科技发展规划,实现招商引资和培育科技产业的共同进步。

(二)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体系

在绵阳高新区建好绵阳科技城生产力促进中心,建立起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引进10家左右的有实力的金融、保险、财务、证券、法律、咨询服务公司,初步形成一个高质量的中小企业投、融资体系。利用已经建立和正在建立的软件、生物、集成电路三个专业孵化器建设,搭建起功能完善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培育好项目,解决项目源头、创新源泉的问题,推动共性技术的大力推广,为高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在高新区成立绵阳科技城技术产权交易中心,与生产力中心相结合,建立通畅、完善的技术产权流通渠道。加大科技扶持力度,在现有基础上,每年增加100万元的直接投入,作好监理工作,落实好科技管理的责、权、利,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利用科技城的制造业信息化资源,选择5家左右的企业进行试点,进而推动制造业信息化的实施。

(三)围绕三大园区建设重点组织实施一批产业化项目,加快优势企业培育

目前,高新区建立了软件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和生物医药产业园,引进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但至今没有一个企业形成较大规模。在现有项目中,特别是一批获得过国家、省市重点支持、被创新基金立项的项目中,挑选一批优势项目,对其进行连续多年的重点扶持。

1.电子信息领域:绵阳凯路微电子有限公司、四川安盟电子有限公司、四川益昊实业有限公司、绵阳恒特电子有限公司、迅达公司等;

2.生物医药领域:安昌江科技公司、辉阳公司等;

3.新材料领域:新欣电子、超微中心、西磁公司等;

通过对优势项目的支持,希望能够在3至5年内形成10个左右年产值超过1亿元的企业。

(四)抓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作

国家对科技企业的扶持基本上是以实施各类科技计划来实施的,在国家向西部倾斜、对绵阳重点支持的大背景下,尤其应当作好各类科技计划的申报和实施工作。近两年,绵阳高新区在申报科技计划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较多:一是项目普遍技术含量不高,难以获得863、攻关计划的支持;二是大批项目是从成都、上海等地区引进的,项目是否实施,要看是否能获得国家的资金支持;三是项目包装水平不够高,立项比例偏低。今后,我们将在大力月引进外地项目的情况下,对本市的项目进行挖掘,尤其是寻找一些有一定产业化基础的项目,申报各类科技计划,对申报科技计划的企业组织培训,提高项目包装水平,督促、催促一批已经在区内注册但没有实施的项目尽快实施。

(五)深入实施高新区人才高地战略

人才战略是科技部三大战略之一。高新区现在的发展依靠的是人才,未来的发展更是需要积聚大批优秀人才。绵阳一直以来都以人才众多而骄傲,但实际情况却不能令人感到乐观,经常有企业反映招聘不到合适的员工。比如益昊公司由于在本地招聘不成功,已将企业研发中心转移到成都;大鹏软件公司招聘员工,应聘的有20余人,但一个没有留下;凯路微电子公司、飞企软件公司等企业也反映招不到人;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将严重影响高新区的创新能力。为此,绵阳高新区将从建立专业人才资源数据库着手,深入实施人才战略,切实构筑起"二次创业"的人才高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