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进一步确定了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吹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进军号角。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 精神,努力探索高新区今后发展的动力与规律,对于提高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水平,扩张工业规模,增加经济总量,提高经济效益,加快高新区二次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国家科技部、广东省委、省政府和中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中山高新区(下称开发区)已进入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预计今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6亿元,工业总产值350亿元以上,出口创汇14亿美元以上,税收将超过9亿元。到2005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00亿元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00亿元以上,税收总额超过15亿元,出口创汇达到20亿美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90%以上,科技型企业达到180家以上,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初步形成以5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和25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为载体,以临港经济和高技术产业为特色,以电子信息、包装印刷、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新能源材料五大产业为支柱,以技术密集和科技人才密集为支撑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业孵化体系和现代制造业体系,向全国一流的高科技产业园区迈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主要工作思路和措施是: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产业升级,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明确回答了中国的工业化走什么路的问题,为新世纪中国的工业化指明了方向。
开发区建区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办高新区的宗旨,建高科技园区,引高技术企业,节约使用土地资源。在招商引资中多引入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目前,已有一大批上市公司、中央企业工委下属的企业、国际知名企业到开发区落户。今年全区工业产值可达350亿元,平均每个企业产值近亿元。今后,我们一定要按十六大提出的要求,把提升产业水平,促进产业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开发区发展的指导方针。
-继续办好五大工业园区。近年来,我区整合建设了国家健康基地、高科技产业园、中国包装印刷生产基地、中国电子(中山)基地和民族工业园五大工业园区。今年又启动了五大工业园区的二期建设,大部分园区已引进企业落户。今后两年,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五个园区二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可承载大规模工业发展的格局。把招商的重点放在引进大型高科技龙头企业上,以此带动引进与龙头企业相配套的上下游企业进区入园,形成企业集群,实现产业快速聚集,扩张产业规模。力争到2005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电子信息产业达到300亿元以上,包装印刷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精细化工产业达到20亿元以上,新能源材料产业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
-把国家健康基地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中山国家健康基地是科技部、广东省政府和中山市政府共同创办的首个国家级健康科技产业园区。今后几年,我们要在完成起步区2平方公里的基础上,进一步建好2300亩的二期园区,整治基地环境,提高园区品位。积极引导进行GMP改造的制药企业进入基地发展,把生物医药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力争到2005年进入基地的企业50家以上,实现产值100亿元,实现税收3-5亿元,成为全国最具特色的新型工业园区。
-不断促进产业升级。对高科技产业园内的森莱、科威、新士达等储能材料企业进行整合,使之成为具有国家级研发机构,形成储能材料生产、储能产品制造产业群。在中国电子(中山)基地内,加大光电产业和微电子产业的引进力度,在已引进波若威光纤、北方光电、凤凰光学等的基础上,再引入一批光电企业,逐步形成集光纤、光电原件、光电检索、光驱等产品于一体的光电企业群。同时要加快8吋晶圆芯片和锡球项目的引进和建设,提升IT产业水平。要紧紧把握国际汽车制造业加快登陆我国的机遇,办好5000亩的汽配工业园,加快包括新加坡、日本及欧美汽车配件企业的引进,使汽车配件产业迅速成为我区的新兴支柱产业。
我们相信,只要按照十六关于走新型工业化路子的要求,经过3-5年的努力,中山高新区将成为珠江西翼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支撑点和传统产业升级的辐射、带动基地。
二、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科技创新,不断加快高新区的"二次创业"
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复杂的市场竞争中,科技创新是强国之路、兴区之道。中山高新区是在没有大院大所大校的情况下兴办起来的,科技创新只能走一条"引进人才、引进科研机构、引进科研成果、引进高科技企业"的路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继续采取"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的办法,努力打造高科技发展的平台,把科技创新推上一个新的水平。
-建立科技创业平台。今后几年,要重点建好火炬创业园的科技实验研发区、大学科研创业区、孵化中试生产区、外商科技创业区、中小型科技企业创业区、生活服务小区,使之成为留学生创业基地、博士后工作基地和软件基地,承载50家以上的研发机构、100家以上的孵化器、30家以上的小型高科技企业、3000人的软件开发机构、四大中心实验室,以更好地带动人才、技术、信息、成果、小型高科技企业的跟进。
-建立研发创新平台。在现有22家研发机构的基础上,我们要充分利用业已形成的产业优势,再引进一批生物医药、电子、精细化学、现代包装印刷产业领域的高素质的、具有自有知识产权成果和二次开发能力的研发机构,进一步凸现我区在微电子、光电技术、生物医药、储能材料、应用化学领域的研发和成果优势,到2005年全区各类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
-建立政策平台。主要包括每年拿出2000万元注入区科技创新基金,用于科研机构、孵化器建设和科技型企业发展;出台《博士等高级人才经费补贴暂行规定》,对在区内工作的博士、留学人员和高级科研人员实行津贴;制定《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办法》;兴建科技人才楼,按成本价销售给进区的科研人才。继续实施"四个三"人才引进战略,到2005年,使全区达到300名副高以上专家、3000名具有中高职称的人才和30000名专业技术骨干。制定和实施"高级人才引进计划",用优厚的待遇面向全国招聘科研和管理复合型人才和高级理财人才。创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适应到开发区投资的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三、加快城市化进程,建设现代化园区,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建设水平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我区作为中山市的副中心城区,要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把中山高新区建成国内一流,具有临港特色、能承载和服务于高技术、大企业发展的高新科技工业城。
"什么样的飞机降什么样的跑道,什么样的轮船靠什么样的码头"。高素质的工业园区和高品位的城市环境是大企业、大财团和高科技企业投资的首要条件。今后,在园区建设上,我们要继续坚持五条原则:一是摒弃低投入,坚持高投入,建高品位的园区;二是摒弃分期开发,坚持同时启动,归类聚集;三是摒弃零散建厂,坚持成片开发,一气呵成,提高土地价值;四是摒弃不管建筑体量的做法,坚持不准建造价标准很低的铁皮栅,审定建筑立面;五是摒弃不限容积率的浪费土地行为,坚持用最少的土地资源达到最大的产出。
为了提高园区建设水平,今后几年,要进一步加大绿化、美化、亮化、交通智能化建设的力度,按ISO14000的标准,改造和整治各大工业园区,争取领到环保"绿卡"。进一步扩大中心城区面积,延伸功能。建设好国际会议中心、国际工业展览馆、国际商务大厦、双语学校、大型商业中心、人才楼等建筑,加快宇宏花园、新世纪花园建设。加紧建设五星级的温泉宾馆、体育公园。这批项目建成后,将为工业和科技的发展提供比较完善的配套服务,使中心城区成为一个集商务、金融、购物、商住、科技创业、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
根据中山市委、市政府关于东部沿海100平方公里经济带发展战略,我们还正在规划临海工业园,以配合中山市港口东移和城区东扩。建设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临海特色工业为方向,以电子信息、汽车配件、化工、包装印刷、新材料新能源五大产业区为主体的现代化工业区和海滨新城,再造一个开发区。
四、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公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就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根据这一精神,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近几年来,我们对区属资产和企业进行了重组和改革,确立了以五大工业集团和四个公司为代表的区属经济管理体制。并采取"让开大路,占领厢"的发展战略,逐步从竞争激烈、风险大的工业、贸易等领域退让出来,把经营重心转移到占领那些风险少、回报率高、能保值增值的成片工业园区开发、物业租售、企业持股等领域,坚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和整合,目前,区内近一半的工业厂房、70%的商铺、高品位的公共建筑,都属区本级和各大公司所有,牢牢控制全区土地物业开发的主动权。
为了壮大我区国有、集体财力,我们结合园区开发的特点,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把土地资源、公有资本和社会工商资本、金融资本有机结合起来,在土地物业经营、资源资本转换和公有资产流动中获益。打破传统的滚动开发模式,采取连片大面积开发,全面拉开路网、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并由区属公司进行园区配套投资建设、租赁,有效地带动了整个园区物业升级,形成"区区都旺,园园都热"的局面。目前,我区工业园区土地价格高出周边地区的地价。
为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我们正变管理企业为经营企业,变开发园区为经营园区,使资源、资本有机结合和有效流动,并发挥最大效益。在区本级,为扩展经济规模,我们计划将国际会展中心、工业展览馆、迎宾馆、创业园、外商活动中心和东洋工业园捆绑起来上市,募集资金投入园区开发。区属公司按照债权转股权的办法,对在境内境外有债务的转为公司持股;把银行减债与引进项目有机结合,聚合存量资产,扩张产业规模。
为了强化公有资产的管理,我们制定了对区属五大工业公司和四个经济实体的人员编制、工资标准和管理费标准实行"三统一"的管理机制;建立了十大经济考核指标,用经济手段管理公司;打破原有财务管理体制,对区属工业总公司实行会计委派制,对四个经济实体设立统一的财务集中核算中心;对区属公司所有资产实行"纵到底,横到边"的资产管理监控网络体系,定时审计和清产核资,防止资产流失。
五、多轮驱动,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
-在信息服务方面,建立电子政务服务网络、科技情报网络、商业流通网络,通过电子网络加强政府与企业、科研单位与生产企业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扩大网上招商,实现网上审批,促进政务服务提速。
-在会展方面,充分利用中山火炬国际会展中心的场馆优势,围绕区内主题产业,办好"医药医疗器械产品展"、"现代包装产品展"、"保健品展览"、"电池展"、"五金展"、"电子信息产品与技术展览会"等6个主题展览会,长期办下去,形成中小型品牌展会。加快国际会议中心、国际工业展览馆建设,加强与新加坡亚细安+1等世界性会展公司的合作,使中山火炬国际会展中心成为国内、国际先进工业产品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与纽带,成为珠三角独具特色的会展中心。
-在物流业方面,继续建好南方医药配送中心、新港物流中心、海陆空快件中心、加工装配中心,积极策划医药物流、电子物流、现代包装印刷物流、仓储物流等专业物流中心,为壮大主题产业服务。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我区是全国高新区中为数不多的带有传统农业体制的高新区。根据目前的发展态势,预计再过两年,全区可供开发的土地将开发完毕。今后几年,我们按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就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一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从今年起每年在区财政、物业经营收入中提取部分资金,建立社保基金。基金一部分用于农民生活保障,大部分投入到区专门建立的农村社会保障基金工业园,基金工业园的物业收入作为农村社保基金。从2003年1月起,开发区每个丧失劳动力的老人、被征土地的农户和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农民将享受社保基金,到2005年,农村人均享有的社保基金达1200元。二是妥善安置农村富余劳力就业。成立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服务中心,在已安置1/3农村富余劳力的基础上,探索开发性安置和创业性安置的路子,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全区农村富余劳力就业率达到80%以上。三是继续实施农村"三个五"工程。对每个村预留的土地,采取公司挂农村的办法,用5年时间(2001年-2005年),每年扶持开发区农民新建人均5平方米的厂房或商铺,每年人均增加500元收入。力争到2005年,通过区、村集体和农民个体的努力,使开发区农民年人均收入达到6700元以上。四是全面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对部分居住条件比较差的村进行整体搬迁、部分搬迁,重新建设新村。继续在农村开展评选"十佳农民"和优秀农民活动,成立专业艺术团,定期为农民送戏下乡,弘扬正气,树立新风。使中山高新区真正成为社会安定、环境优美、人民乐业、生活富庶、高度文明的高科技工业新城。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