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高新区是我国唯一依托石油石化优势而辟建的国家级高新区。自1992年辟建以来,大庆高新区走过了十年不平凡的历程。2002年1-11月,大庆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48.2亿元,工业总产值95.86亿元,工业增加值22.8亿元,利税1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9%、29.5%、40.5%和40.4%,分别完成年计划的92.7%、90.4%、94%和92.6%。预计到年底,可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62亿元,工业总产值106亿元,工业增加值24.3亿元,利税15.2亿元,工业经济总量已占到全市地方工业总量的43%左右,拉动全市经济增长3.3个百分点,成为大庆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初步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发展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替代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2003年是大庆高新区实现翻五番目标的关键一年。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扩大总量,提高质量,强化开发,适应市场,全面展开二次创业,努力加快发展步伐,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大庆可持续发展的先行区、高科技现代化城市的示范区、全国一流的高新区。
--在发展思路上,要大胆解放思想,实施三大战略,争取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实施精细化工立区战略。以三个化工园区为载体,构筑高科技化工产业基地。围绕两个百万吨聚烯烃基地建设,重点开发生产后续产品,延长产业链条,做精深加工特色文章,发展比较优势产业。力争引进台塑集团、美国西海岸润滑油公司等大型跨国化工企业集团,建设大型精细化工基地,带动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实施项目强区战略。充分利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应用技术研究院、软件园等研发载体,利用科技创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创业广场等孵化、服务机构,利用风险投资公司、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等融资渠道,通过自主研发、引进开发、择优扶持等方式,培育一批立区企业和项目,拉动高新区经济快速增长。三是实施经营城市战略。按照全市城市发展"东移北扩、绿色生态"的战略要求,修订完善高新区城区建设总体规划。不断完善和提升城区功能,建设好科技馆、科学家村、创业广场、医药园、大学园、文化长廊,使高新区在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同时,逐步发展成为我市东城区的金融商贸、文化艺术、科学教育中心。
--在改革上,从高新区实际出发,全面推进机制和体制创新,努力与国际惯例接轨。通过一系列体制和机制的变革,使高新区率先实现由无限责任政府向有限责任政府转变,由权利政府向服务政府转变,由封闭政府向开放政府转变,由人治政府向法治政府转变,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在对外开放上,以建设一个国际化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目标,以开放促发展,努力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上开创新的局面。为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高新区今后要在改善"软环境"上下工夫,努力提供全方位绿色服务。一是成立新企业创办局,为新创办企业、新上项目提供"服务直通车"。二是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世贸规则、国际惯例接轨的政策体系、运行机制和体制。三是实行"以地换税、零价收费、先投后退、比例匹配"的政策,为大型高科技项目提供"零审批、零收费、零等待、零租金"的优惠待遇。
--发展目标上,高新区将努力挑起地方工业发展的重头。2003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94亿元,工业总产值130亿元,工业增加值29亿元,利税总额16.5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21%、23%、22%和20%。到2010年,争取实现GDP总量比2000年翻三番,到2020年争取比2000年翻五番,为大庆市"二次创业"目标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以上目标下,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以高科技项目开发建设为切入点,在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围绕主导产业开发高科技项目。依托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院所,紧紧围绕石化产品精深加工、新材料、医药、电子信息、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领域,开发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大项目。二是多管齐下抓项目。发挥科技创业园的功能孵化一批,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移植一批,促进地企联合组合一批,对现有企业精心筛选重点扶持一批,买项目、做项目储备一批,跑项目、要项目争取一批。三是运用市场机制经营项目。组建项目开发公司,建成高水平的项目库,开展项目经营,在大庆项目建设中起到中轴作用,对内支撑、对外辐射,通过多种措施,解决好"项目-企业-产业"的转化问题,力争由一个项目造就一个企业集团,由一批新的高水平项目带动一批新兴产业,尽快培育出中国500强式的、国际型的大型企业集团。
2.发挥比较优势,实施"一区三园"战略,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上实现新突破。搞好三个化工园区建设,构筑高科技化工产业基地,为石油、石化等产业深度开发搭建平台。一是加强石油开采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提高石油勘探开发水平,提高采收率。二是搞好石化原材料吃配项目,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提高石化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附加值,延长产业链。三是开发引进世界先进的石油设备、石化机械制造技术,发展大庆石油、石化机械装备制造产业。主体区要树形象、提速度、上水平,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产业,引龙头、联大户、靠名牌,全面带动大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3.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在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上实现新突破。一是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力度,不断完善科技创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软件园、医药园的功能,提高其承载力;加快大庆应用技术研究院、繁育中心等研发机构建设步伐,使之成为特色鲜明、市场化运行的研发和中试基地;依托大庆大学,辟建大学科技园。通过载体的建设,为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优良的硬件支持。二是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建立新型分配激励机制,实行知识、成果、智能参与分配,并采取期权、期股等分配方式,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重奖,为创新创业提供动力支撑。三是加大科技创新投融资力度,为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撑。扩大风险投资基金和科技型企业创新基金规模,"十五"末期达到3.5亿元以上;鼓励并帮助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积极申报各类国家计划项目,争取专项扶持资金;鼓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使其成为创新的主体。四是加快培育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吸纳和组建证券、投资、评估、咨询、检测等中介机构,为企业技术交易、产权转让、融资上市、产品检测等提供完善的服务。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进行体制创新、功能创新和机制创新,实现由行政主导型向开发主导型、由建设主导型向经营主导型、由管理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的转变,再造高新区发展新优势。
4.实施人才高地战略,在引进和培育人才上实现新突破。一要用更宽的政策引人。在现有人才政策的基础上,针对急需人才、顶级人才,比照相应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做到人居环境、创业条件、物质待遇"三个一样",给房子、车子、票子,待遇全省最高,政策全国最优。顺应人力资源开发国际化、产业化、制度化的趋势,有针对性的加大对海外顶尖人才和高水平人才团队的引进力度,推动海外优秀人才来高新区创新创业。二要用更先进的方式育人。充分发挥高新区人才孵化功能,培育出一批大庆的王选、一批大庆的张瑞敏,使高新区成为大庆各类人才的摇篮。三要用更优的环境留人。进一步完善法制环境、金融环境、人文环境、服务环境,系统解决人才交流、人才培训、社会保障等系列问题,使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5.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完善和提高城区综合功能上实现新突破。根据大庆城市发展实际和总体规划要求和实际,今后10年开发建设重点是301国道以东13平方公里的区域,与现在已开发的7.5平方公里相连接,使开发总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以上。对新开发的区域,坚持科学合理规划,进一步提高建设标准,实现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人居条件高度协调统一,保持持续发展。一是完善和强化总体功能,搞好大学城、奥林匹克中心、文化艺术中心、沿301国道建造文化长廊等重大工程建设,使大庆高新区成为大庆的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和商贸中心。二是加大投资力度,高标准建设好区内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进一步强化创业园、软件园、医药园、化工园区、创业广场等专业载体的功能,使高新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三是将辖区115平方公里土地全部纳入综合治理范围,通过退耕还草、还林、还湿等举措,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尽快把高新区建成高科技现代化城市的示范区。
大庆高新区昨天播种下的希望之种,恰逢入世的催生时节。我们将牢记江总书记"未雨绸缪,考虑长远发展问题"的指示,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持续创新,提档升级,搞好自身"二次创业",实现跨跃式发展,为大庆可持续发展,为龙江振兴,为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做出更大贡献。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