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二次创业"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及省委提出的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办区宗旨,紧紧抓住国家高新区"十五"期间"二次创业"的机遇,以科技创新为根本,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完善创业服务为支撑,以壮大产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企业效益为核心,加强研发创新功能、创新创业孵化功能、对传统产业的辐射功能、人才培养功能和机制创新功能的建设,突出重大项目和专业园区建设,着力推进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服务体系的全面发展,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和产业发展环境,把石家庄高新区建成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家迅速成长的基地,成为观念新、发展快、后劲足、环境好、实力强,创业文化氛围浓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科技新城区。
(二)遵循原则
1.规模化发展原则。今后5年,开发区要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必须加快空间区域的扩展步伐,从而以规模效应带动存量效益的提高。必须立足于不断地进行产业扩张,不断地建设一大批新企业并使之尽快投产,以获取规模效益。
2.高标准引进项目原则。把项目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确保进区项目质量。项目筛选要宁缺勿滥。入区项目坚持"三高一外"(高科技含量、高利税、高创汇、外资企业)为主,正确处理发展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注重专业园区建设,集中谋划实施大型项目和产业关联度大的项目。
3.环境优先原则。把投资创业环境的改善做为发展的根基,全力营造区域环境优势。高度重视和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提升外在形象,大力推进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全方位培育和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产业发展环境。
4.以人为本原则。在人才吸纳、人才创业、人才培育、人才交流等方面加快步伐,把吸引海外学子做为重点,要集聚一大批高质量的经营管理、金融投资、商贸和技术人才。培育一支复合型的企业家队伍。
5.逐步完善城市功能原则。把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作为立区之本的同时,逐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旧村改造步伐,适度发展房地产业,推进金融、投资、信息、咨询、商住、教育、文化等智力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通过人群的不断聚集扩张,加快开发区规模化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形成。
(三)奋斗目标
1.经济发展目标:"十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30%以上,到2005年,全区GDP突破100亿元,实现年技工贸总收入400亿元,年工业产值300亿元,年实现利税35亿元,财政收入8亿元,出口额力争占到全市的25%左右。科技型企业达到15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家,培育出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65家,过5亿元企业集团25家、过10亿元企业集团8家。
2.技术创新发展目标:到2005年,高新技术企业占企业总数的40%以上,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00项;企业孵化器面积达2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600家,毕业孵化企业80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0万元/人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占全区30%左右,年专利申请量200件;园区中境内外企业设立风险投资和担保基金的总规模达5亿元左右。软件产业园、大学科技园、海外留学创业园,力争进入国家队行列。
3.重点产业领域:坚持重点发展智力、技术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以电子通信和计算机软件为主体的信息产业、医药化工和生物医药产业、光机电一体化产业、新材料新能源产业。
4.集聚和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到2005年,全区就业人员6万人,大专以上学历占到30%以上,具有中高级职称人员占到15%,硕士、博士生超3000人。管委会机关及事业单位副处以上干部达到大学本科学历,争取三分之一以上副处级干部取得MBA学位。高新技术企业法人代表学历基本达到本科以上。
二、"二次创业"的重点工作
(一)培育龙头企业,谋划立区项目,加大引资力度,实现跨越式发展
1.择优扶强,促强做大,增创工业经济的新优势
"十五"期间,全区将形成四大优势行业,20家重点利税大户,50个重点项目,这是全区工业的基本格局和框架,是实现"二次创业"和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支撑。一是突出抓好"十五"期间重点利税大户发展规划的实施。对确定的20家利税大户,要创造环境、优化平台、政策扶持、资本营运、项目建设"五位一体"整体推进,力争"十五"末培育出全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效益最好",产值超1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8家,形成一批能够代表我区工业实力,科技水平和形象的标志性企业和企业集团。研究制定《关于支持"十五"期间20家重点工业利税大户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二是培育扶持50家具有一定规模、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广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型"小巨人"企业。力争"十五"末,使每个"小巨人"企业产值超亿元,其中10家跨入省级"小巨人"行列。
2.谋划立区项目,启动园区建设,制造后发优势
"十五"期间,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作为缔造后发优势,培育发展后劲的重点,以抓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推进高新区的"二次创业"。据分析测算,要在2005年底技工贸总收入达到400亿元规模,项目投资额应在150--180亿元左右。因此,"十五"期间,要尽一切力量强化项目工作,形成项目的谋划--储备--建设梯队。为此,我们筛选、谋划了四大类63个科技含量高、支撑力强、拉动力大的立区项目。这些项目累计总投资额67亿元,达产后年产值143亿元,年利税31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1项,总投资7.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项目41项,总投资22.5亿元(电子信息领域10项,总投资5.96亿元;光机电一体化领域8项,总投资2.88亿元;医药化工领域10项,总投资5.74亿元;新材料领域9项,总投资5.54亿元;节能环保领域4项,总投资2.35亿元);基础设施及市场建设项目5项,总投资17.9亿元;专业园区项目6项,总投资19亿元。这60个项目中,投资额上亿元项目20家,5000万--1亿元以上的项目12家。工业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投资约占总投资的45%。项目工作突出抓好三点:
一是突出专业园区建设。主要抓好五个园区建设(河北软件园、天山工业园、生物医药园、院士专家园、卓达服装产业化基地),总投资达19亿元。通过园区建设把一些产业类同的项目集中摆放,为项目建设提供载体、搭建平台,形成产业的聚集效益
二是致力提高项目的规模和水平。"九五"期间,进区项目的平均投资额已达到5000万元,"十五"期间我们要严把进区项目质量关,突出引进"三高一外"项目,确保进区项目平均投资额提高15%,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投资强度和产出率。在谋划的63个项目中,投资额上亿元的项目20个,5000万--10000万元的项目12个,已有10项列入全市"十五"期间的重点项目。
三是保证重点项目的建设。去年以来,进区项目的档次显著提高,国家计委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全市14项,我区有8项,国家、省匹配资金9800万元;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全市23项,我区有15项,争得国家资金1050万元。重点组织实施以岭药业为代表的8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工程项目;重点抓好以科迪药业为代表的15项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使其尽快上规模、提档次、见效益。通过超常规的的扶植措施,使这些骨干项目正常运行,尽早建成达产,从而成为全区总体的后援力量。
四是谋划落实好中国电科集团石家庄数字通信与微电子产业基地的建设。我们将依托石家庄高新区现有基础,发挥信产部第54所、第13所在通信系统与装备、卫星通信、遥控遥测、天线伺服、微电子、新型元器件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抓住国家连续几年实施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的机遇,采用融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建设一批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产业化项目,在通信系统与产品、电子专用材料、新型电子元器件、光电子等领域形成产业规模和区域特色。该基地将作为我区"十五"期间的重点工作下力量抓好。
3.更新观念,把握重点,大力招商,搞好项目储备
招商引资是开发区的生命线。"二次创业"期间,要适应新形势,完善调整招商思路,转变招商体制,抓住中国入世、北京申奥成功和石家庄建"药都"三大机遇,积极融入"大北京"经济圈。强调用投资学的理念指导招商,调整改革,降低企业建设成本,力争使全区招商工作有大的突破。
一是坚持"一大三高"原则,落实"招大商"战略,谋划大项目。把目标瞄准跨国公司、大企业、大集团、国内知名企业和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民营高科技企业。要在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上下工夫,力争"十五"期间有1-2个投资上10亿元的高新技术产业大项目在我区落户,这要做为我区招商引资的核心任务,锲而不舍,抓出成效。
二是实行"大招商",构建多层次招商体系。加大招商投入,舍得前期花费,制定有关政策,鼓励、调动项目法人和社会各方面人士招商的积极性。制定《聘请招商代理、经济顾问的管理办法》,实行《委托代理协议书》,落实招商代理的奖励办法,对于可靠度高、活动能力大的外商,给予高额年薪,以外招外,以商招商。改革招商管理体制,研究激活招商人员积极性的办法,使招商工作企业化。要变被动招商为主动招商,强调一个"跑"字,适时组织企业,有针对性的进行境外招商。加强对日本、台湾及国内台资密集区的招商。加强与香港的联系,力争把我区中医药产品打入香港。加强网络招商工作,使之成为我区招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大力发展多种类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强化我区的创新创业孵育能力
一是继续抓好孵化场地建设。到"十五"末,区内孵化场地达到10万平方米,其中软件企业孵化场地2.5万平方米,大学科技园、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孵化场地2.5万平方米,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场地5万平方米。区外孵化场地扩大到10万平方米,总共达到20万平方米以上。"十五"期间,累计孵化高新技术企业600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000项;孵化企业年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4亿元;孵化毕业企业80家,毕业企业年技工贸总收入达到7.5亿元;为社会提供2万个就业机会。同时,考虑在园区功能的定位上,采取战略性调整,将科技创业园区内已成规模的科技企业,迁移东区,使科技创业园区腾出的厂房,全部用于孵化器建设,从而形成大规模的孵化创业区。
二是抓好专业孵化基地建设。"十五"期间,注重发挥高新区的幅射带动作用,由单纯在区内建立孵化基地,向区外有条件的院校和企业扩展。要在巩固在已形成的6个孵化基地的基础上,再扩展4个,到2005年,达到10个基地。2002年,重点抓好13所微电子产业孵化基地、河北医科大学医药孵化基地的建设。
三是建立创业发展基金。从2001年开始,开发区财政每年将孵化企业及毕业企业对财政实际贡献额的10%,返还创业中心,由该中心用于建立创业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支持孵化企业的技术创新及创业。同时,加大科技三费比例,用于扶植科技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三)集聚财力,强力推进,进一步优化环境建设
按照市政府"统一规划,法人开发,市场运作,政策支持"的原则,广泛吸纳资金,鼓励成片开发。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城区配套功能,全面提升城区载体功能和外部形象
(1)实施总体开发。至2005年,逐步将东区规划控制范围20平方公里内剩余的2万亩土地全部开发,基础设施全部到位。经测算,需新修道路26条,总长56.2公里,占地4211.63亩。同时完成与道路相配套的供水管网、通讯、供热、电力管网、绿化和照明等工程,总需资金8.6亿元。通过以上工程的实施,为开发区乃至全市创造一个有充分发展余地,有利于工业企业投资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可靠基地。
(2)打通长江大道,建成标志性建筑火炬商务中心,构建高新区中心广场。长江大道总长6050米,占地802亩,需拆迁四个村1089农户,总需投资2.22亿元。中心广场,占地140亩,总需投资6000万元。火炬商务中心,工程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占地60亩,约需投资1.6亿元,其主要功能是吸收高效益的商业公司在此安营扎寨。我们将采取有力的措施给予扶植,利用中心的建成,培育开发区的税源。这些工作做为开发区2002-2003年的重点工程,集中财力、物力和精力,力争两年内基本完成,使之成为高新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从而全面提升全区的总体形象。
(3)实施"三厂一气"大型公用设施工程。水厂,日供水能力5万吨,总投资8000万元;污水处理厂,处理日污水能力10万吨,总投资1.46亿元;电厂三期工程安装220吨锅炉一台,6000KV发电机二台,总投资1.8亿元;天然气管网工程,管线总长30公里,总投资3000万元。"十五"期间,"三厂一气"工程的竣工使用,将极大提高进区企业和居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增强我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和项目承载能力。
(4)完成公园、学校、图书馆、医院等公建工程。公园占地面积450亩,总投资1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总投资2200万元;开发区中学占地面积150亩,投资7000万元,开发区小学(3所)占地45亩,投资850万元;医院设标准病床150张,总投资3000万元;城市宽带网和闭路电视,投资100万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中,公园、图书馆、医院已同有关投资商接洽,将在今明两年陆续开工建设,力争到2005年左右基本完成。
(5)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全面提升园区形象。计划从今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不少于400万元的投入,全方位搞好园区的形象建设。主要内容是整治进区道路两侧的景观,搞好城雕、街心小绿地、夜间景观、大型公益广告和交通标志标线的建设。重点搞好黄河大道入区口的建设。
(6)对于已经建成的基础设施工程,积极引入投资商购并,从而盘活固定资产,变现资金,支持开发建设。
2.进一步优化软环境
(1)完成全区ISO14000环境标准和ISO9000内部管理认证工作。目前,已ISO9000内部管理认证已进入评审阶段,ISO14000环境标准认证工作即将开始,从而使全区的内部管理和总体环境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2)巩固、完善管委会机关内部机制创新成果。一是按照"精减、高效、优质"和"小政府、大服务"原则,继续压缩内部管理层次,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实行"一栋楼办公、一站式服务"和"一个窗口"对外的集中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便于社会监督的行政规章制度。对具有审批职能的部门,实行"政务公开"、"限时办理"制度,使企业在高新区内受到全程、便捷、优质的星级服务和管理。二是严格年度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制度。今年起,对聘用期满考核不合格的,不再续聘。同时,每个部门每年评出综合情况最差的人选(科级干部和一般干部),参加全机关联评,差中选差,评出2--3名予以解聘下岗;受聘部门领导职务的县级干部由工委、管委组织联评,综合考核情况排序末位者,解聘下岗。三是改革完善工资分配制度,打破平均主义,拉开工资档次,实行受聘风险工资制度。
(3)加快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力度。按照建立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总要求,本着政、事分开原则,全面重组建设开发、城市管理和社区服务类事业机构;逐步剥离公益性事业机构;建立并规范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直接为企业、项目和投资者创业服务的事业机构全部与管委会脱钩,实行社会化市场管理。同时,逐步将管委会直属的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改为企业,国有资产能退出的全部退出。
(4)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完善我区投资环境。逐步培育资本市场,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参与我区建设发展。逐步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发展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健全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充分利用我区与深圳技术产权交易所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组织项目在深交所挂牌交易筹集资金,积极帮助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或到创业板市场融资,力争3-5家具备上市条件。注册资金1000万元,主要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我区科智风险担保公司要全方位展开业务,发挥其应有作用。要积极探索争取知识产权质押、投权质押、固定资产、联营性担保等多种反担保模式,降低担保门槛,为更多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
(5)充分发挥区内外中介服务机构作用。建立健全中介服务体系,是我区实现高效管理、优质服务的重要基础,也是搞好开发区环境建设非常重要的一环。"十五"期间,要重点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创办中介服务机构,大力促进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民间机构发展,壮大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队伍。对能够按市场机制运行的服务性工作逐步交由中介服务机构办理。通过中介服务体系使高新技术企业与国内外生产要素市场建立紧密联系,快速聚集生产要素,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每年引进各类中介机构10家左右。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