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对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迅速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为此,科技部提出了积极实施人才、专利和技术标准三大战略。
实施人才战略,切实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据有关资料显示,1978―1997年的20年中,我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40万人,学成归国者14万人,在校学习者10万人,回归率为33%,而且相当一部分国外回来的人才也进了外企工作。国内的人才竞争同样十分激烈,发达国家有针对性地采取新的措施,争夺我国的优秀人才。对于国内人才,要创造好的科研条件,加大对研究基地的经费支持,如中科院的知识创新工程试点,211工程等;要通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制定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以充分体现科技人才的创造性劳动价值;要以人为本,全面推动课题制的实施;要改善创新创业的环境,完善专利制度,依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要改进科技奖励和评价制度,并鼓励和支持我国科学家更多地走向世界科技舞台;要充分发挥老一辈科学家的智慧才能,又要善于发现和大胆启用优秀的年轻科技人才,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人才梯队。对于留学人员,国务院正在组织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关键是国民待遇和帮助他们解决特殊困难。吸收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特别要在重点发展领域有针对性地引进尖子人才。
实施专利战略,迅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其企业对核心技术的拥有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为发明专利、自主知识产权等。当前,发达国家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将其技术独占优势转化为市场垄断优势。在国内,外国企业,特别是大的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也在高技术领域以大量的发明专利申请作为抢占中国市场的前导。截至2000年12月,在我国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外国为169,886件,而国内仅为126,945件。在信息通迅、航空航天、医药制造等高技术领域,国外专利申请的比例均占60%―90%左右。这使我国产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发达国家的专利制约。实施专利战略,就是要有效地运用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原始性创新能力,更多地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迅速提高我国发明专利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增强我国的科技、经济竞争力。
我国不仅要提高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能力。目前,我国有关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的激励机制仍有待加强和完善。当前实施专利战略,一是要建立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科技创新的利益激励机制。全面贯彻落实《专利法》中关于“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专利被批准后,单位为该专利权人”的规定,强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保护和管理自主知识产权的责任,并研究对发明者的奖励政策;二是要发挥知识产权在科技管理中的导向作用,建立并强化科技评价体系中的知识产权比重,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前都要进行国内外知识产权状况分析,“863”、攻关等重大计划项目应以发明专利的获得作为立项目标和验收指标;三是要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经费中设立专门经费,用于支持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并对专利维持费用给予适当补助。四是要积极配合国家知识产权局,对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中的创造发明申请加快专利审批速度,促进其尽快形成市场竞争力。这些问题在“十五”科技计划实施中给予了充分的考虑。
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推动我国向贸易强国发展。为了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必须使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档次和水平,改变我国外贸结构。
近年来,我国在外贸出口中受国外技术壁垒的限制日益严重,而由于我国技术标准大多引用国际标准,对进口产品却几乎无技术壁垒可言。据有关调查,近几年我国有60%的出口企业遇到国外技术壁垒,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每年超过450亿美元。技术壁垒是建立在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其实质是国家之间技术实力的较量,这种较量在很多领域里体现为技术标准的竞争。在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技术标准是技术创新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是技术成果的规范化、标准化,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在一定程度上说,技术标准甚至比技术本身更为重要。
为了争夺技术壁垒优势,发达国家利用其科技优势,最大限度地控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技术领导权,尽可能将本国的技术法规、标准及检测技术纳入国际标准。目前,技术标准是我国的薄弱环节,整体水平低,并与研究脱节,环保和安全领域对技术标准的要求十分迫切;标准的国际化水平低,运用标准作为竞争手段的能力更低。
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一是要加强国际标准化总体发展动态和我国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尽快研究建立既符合世贸规则,又能保护本国利益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二是要调整现有科研机构设置,支持有关部门建设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机构及相应的人才队伍。体制改革中受到影响的,要以改革思路,用新机制解决好这个问题。三是要增加技术标准研究投入,并把建立技术标准作为国家科技项目的重要内容和考核目标,重点支持包括信息、生物、电动汽车等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的标准研究,加强中药、中文信息处理等我国有相对优势领域的标准和计量检测手段研究。有关专项和项目也要将标准作为重要内容。四是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及相关活动,争取在国际标准化领域获得更多的发言权。
目前,科技部已将技术标准列为12个重点专项之一,加大了支持力度。
(科技日报 1月7日)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